很多十字繡愛好者后來都成了十字繡創(chuàng)業(yè)者。當愛好發(fā)展成事業(yè),會不會更幸福?
清楚地記得六年前那個深秋的黃昏,我穿一季最后白色的裙,游走在上海輕寒的街頭。法國梧桐的枯葉,帶一絲清苦的落寞,在腳下沙沙作響。
那一天,我在生命的轉(zhuǎn)角,邂逅一家安靜到寂寞的小店。
斯蒂奇這個品牌,對中國最早的一批十字繡繡友而言絕不會陌生。紅木格子的貨架上,用一綹綹絲線填滿素雅的色,幾名店員一襲長裙,用手中的針線在繡布上描繪著只有在夢中出現(xiàn)過的畫面。那個瞬間里,我甚至恍惚聞到桅子的清香。心就在那一刻沉靜下來。
對于十字繡的愛,從來無關(guān)狂熱。從發(fā)生時起,便是淡淡的依戀,淡淡的暖。細水長流地走過,仿佛日子便可以如此過到地老天荒。
上海這樣的城,生活不僅是風花雪月的浪漫,更是風塵仆仆的奔忙。業(yè)績攀升的喜悅并不能沖淡對職場斗爭的厭倦。一個加班晚歸的深夜,搖晃在空蕩的地鐵上,我突然回憶起自己一襲白裙,邂逅十字繡的那個黃昏?!伴_一家十字繡店吧?!眱?nèi)心中的自我如是說。
2006年,上海某條并不繁華的街,我有了自己的小店。柔軟的沙發(fā),溫柔的燈光,絢麗的絲線,以最靜默的姿態(tài),看時間緩緩流過。
最初,我代理一個名叫“珍愛”的品牌。在眾多的十字繡品牌中,這個品牌并不是最流行的,然而在繡圖上,卻有著獨特的浪漫氛圍,如同愛情。在我看來,那是最接近十字繡本身的氣質(zhì)。
然而,開店兩個月以后,生意并不如我想像般美好。我所代理的是一個小眾品牌,特色固然存在,但對于十字繡這個本身已是小眾的生意,卻使得受眾范圍更加狹小。
當愛好者變成了經(jīng)營者,夢想也同樣需要照進現(xiàn)實。那時的十字繡愛好者,已不是幾年前轟轟烈烈的全民總動員,而是經(jīng)過時間的篩選積累下一批固定的資深繡友。她們精通十字繡,并且已經(jīng)脫離了一成不變的套件,開始追求個性化的作品。同樣是資深愛好者的我,知道這種需要。
調(diào)整了經(jīng)營方向,我將生意重新定位于個性化的自配套件。DMC的繡線,具有最豐富的色彩和近乎完美的色澤,成為我的主打產(chǎn)品。引進了一套國外的圖形轉(zhuǎn)換軟件,可以將自己夢想的圖畫轉(zhuǎn)換為標準的繡圖。古色古香的工筆人物,浪漫傳神的油畫美景,趣味盎然的卡通造型……我推出了一批與眾不同的自配套件,并提供繡圖轉(zhuǎn)換服務(wù),繡友們可以自己提供圖片,經(jīng)過轉(zhuǎn)換后變成獨一無二的繡品。
十字繡改變著生活,生活也豐富著十字繡。一個自己動手繡制的十字繡手袋成為新的靈感來源。背起它行走在街頭,我享受著煙視媚行的自在。于是,購進帶有空白繡布的抱枕、背包、桌布,越來越多的繡友愛上了它們,愛上這些生活中的十字繡元素。
這仍然是一家靜默的小店,永遠不會有熙攘的人流,擁擠的繁華。因為,十字繡已經(jīng)不僅是一種產(chǎn)品,本身便是一種遠離塵囂的生活方式。
午后金色的暖陽,慵懶地爬過木格子的窗棱。手中的絲線,在面前的繡布上搖落最平凡的安寧。
那種感覺,叫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