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2007年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題為兩篇課外文章,即《中醫(yī)科學論》和《寒山寺》。從試題本身和抽取的560份考生試卷來看,試題從選材到設題既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源” ,又關注到了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本”,并對語文教學以及中考復習起到了一定的引領作用。
一、試題評價
(一)關注生活,以人為本。文本閱讀選材符合“課程標準”中“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的理念,又有意識地提醒學生注意將文本學習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從而形成關注社會、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選文淡化文體,兩篇文章涉及不同領域題材,但都貼近生活,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如,《寒山寺》一文,這篇閱讀材料充分體現(xiàn)了命題人對“人文精神”的關注,引導考生領會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悟,同時引發(fā)學生對“心中有詩意”人生樂趣的追求。
(二)考查能力,關注個性。試題中沒有刻意考查學生掌握文體知識的情況,也沒有用名詞概念為難學生,而是強調精細的閱讀與個性的閱讀體驗,重在考查學生理解文本、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整體駕馭文本歸納概括的能力,感悟提升以及表達自己獨特感悟的能力,自身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三)考點合理,賦分恰當。題目設置從形式到內容,從文本到延伸都有所關照。問題設計合理,考點輻射全文每個自然段,既考查學生整體駕馭文本的能力,又成為下一步閱讀教學的一個啟示。試題各題賦分比較合理,打破難題賦高分的常規(guī)思維,既體現(xiàn)出一種人文關懷,又實現(xiàn)試題甄別、選拔的使命。
二、卷面分析
(一)閱讀《中醫(yī)科學論》(有刪節(jié))(10分)
試題12:第③自然段中“中醫(yī)與西醫(y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認識生命與疾病,同樣走上了正確認識和把握事物認知規(guī)律的途徑”,這句話中“中醫(yī)認識和把握事物規(guī)律的途徑”具體指什么?(3分)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做這道題只要抓住題干中的關鍵句,找準相關信息區(qū)域,能上下貫通讀懂文義就能得分。此題得分率很高。
參考答案:運用“天人合一”的整體方法即通過對事物“現(xiàn)象”的分析整合來認識事物。(關鍵詞為“天人合一”、“整體”方法、對事物“現(xiàn)象”的分析整合。)
試題13:近代以來,世界上許多醫(yī)學在西方醫(yī)學的影響下相繼消亡,中醫(yī)學為什么能夠繼承而不廢?請從文中找出兩點理由。(2分)
分析:本題仍然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前一題不同的是,需要從整體上,對全文進行高屋建瓴地把握,考查學生篩選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還有語言組織能力。學生得分情況是,260人得分,占46%;300人沒得分,占54%。失分的原因是:(1)閱讀中把握信息的敏感度不強,關鍵句、詞一處也找不到。(2)歸納、概括能力欠缺,組織答案語言的能力薄弱。(3)大段抄寫原文,有用沒用的都寫。(4)有的學生放棄回答。
參考答案:(1)中醫(yī)學是基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而產生的一種醫(yī)學,是民族生存和延續(xù)的靈魂。有深厚的文化積淀。(2)中醫(yī)學有穩(wěn)定的認知疾病的方法,與西醫(yī)同樣走上了正確認識和把握事物規(guī)律的途徑,并能夠與時俱進,可以有效應對“非典”這樣的疾病。(3)保護中醫(yī)學是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生命與健康的需求和未來生存的關注的需要,也是對傳統(tǒng)知識、生物與文化多樣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的需要。(答對兩點得滿分,一點得1分。)
試題14:下面選項說法與原文不符的一項是( )(2分)
A.構成中醫(yī)學傳統(tǒng)的核心,是對生命與疾病的認識。而這也是中醫(yī)區(qū)別于其他醫(yī)學的本質特征;B.有興趣并能夠傳承中醫(yī)學這一傳統(tǒng)的人也在逐漸減少的原因:一方面是西方現(xiàn)代化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需要長期的實踐甚至領悟才能真正掌握中醫(yī)學,人們的眼睛還不夠深遠;C.中醫(yī)學起源于西漢時期劉向等人整理的圖書,他把中醫(yī)學分為6大類,“方技略”是其中的一大類,包含“醫(yī)經”、“經方”、“房中”、“神仙”4個類別;D.不管是“同病異治”,還是“異病同治”。其中原理是中醫(yī)學通過辨“證”來對“證”下藥。因為“證”是現(xiàn)象層面的,所以是不斷變化的。同樣的病,在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證”。
分析:本題也是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但由于選項內容的感性直觀,所以,得分情況比較好。
參考答案:C。
試題15:閱讀下列材料,結合上文,說說人們對中醫(yī)應持有的正確態(tài)度。(3分)
材料一根據報道: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病亡是因為拒絕西醫(yī)治療。與許多人一樣,陳曉旭對中醫(yī)中藥的認識,存在著許多誤區(qū),如果相信中醫(yī)能治愈現(xiàn)代醫(yī)學治愈不了的疾病,相信中醫(yī)治本,如果效果不佳,那是因為中藥見效
慢……所以,陳曉旭拒絕手術,一直在吃中藥?!安∏椴灰姾棉D,她就以為是中醫(yī)效果慢”,“雖然知道病情嚴重,但她對西醫(yī)療法還是很排斥,堅持回家吃中藥”。最終,“林妹妹”被她迷信的中醫(yī)藥誤了寶貴的性命。
材料二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至今,中醫(yī)在英國已逐漸走出唐人街。目前,3 000多家中醫(yī)診所和中藥店遍布英倫三島各大小城鎮(zhèn),僅倫敦地區(qū)就達400多家。不少西醫(yī)療效不明顯的病人慕名轉求中醫(yī),中醫(yī)已成為西醫(yī)之外最受英國人歡迎的輔助醫(yī)療手段。此外,中醫(yī)針灸正融入英國主流醫(yī)療體系,英國醫(yī)學會曾建議衛(wèi)生部將中醫(yī)的針灸列入國民保健計劃。
分析:本題以提供材料的形式考查學生知識遷移、辯證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學生失分比較多。152人得滿3分,占27.14%。大部分學生不能得分的原因是不能完全領會兩則材料的內容,側重針對材料一回答問題,這樣自然造成觀點的片面性。此外,有的學生不會辯證看問題,語言表述沒有條理,思維混亂。
參考答案:既要認識到中西醫(yī)的各自優(yōu)勢,也要看到它們各自的不足,不應抵制或歧視任何一個。應科學地認識它們,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根據病情選擇適合的方法。(意思對即可。)
(二)閱讀《寒山寺》(13分)
試題16:“這首詩如同一股揮之不去的意緒,一直繚繞在我心頭?!弊髡叩男念^為什么一直繚繞著這股意緒?這首詩對作者產生怎樣的影響?(4分)
分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這類試題要注意相關的信息區(qū)域,從中篩選并提取有用信息,然后組織答案文字。這一題的相關信息區(qū)域就在題干引文所在的段落中。失分原因:一是忽視兩問,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不會組織語言大段抄寫原文。三是文本領會不透,問題要求沒弄清楚。四是語言缺乏邏輯性,多病句。
參考答案:①因失意而長期浸淫在詩歌哀婉的意境中。②摒棄種種功利聲名,心靈變得透明純粹。
試題17:“但誰能料到,寒山寺居然會是這樣的呢?”作者游覽寒山寺,在哪些方面感到出人意料?請根據文章加以概括。(答案文字不超過40字。)(3分)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相關內容在文章的第5、6、7三段,但三段內容各有所側重。第5段側重于自己先前的主觀想象,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與想象有出入;第6段側重于詩意的品悟,眼前的景色與詩意不相同;第7段寫本應清幽的境界卻如同鬧市,與自己的情趣與追求相異。此題相對來說難度不大,在5、6、7三段里對比很鮮明。失分原因:有的沒有回答出作者意料與現(xiàn)實的不同點,只寫寒山寺的特點。有的學生3個側重點只概括其一或其二。
參考答案:現(xiàn)實環(huán)境與主觀想象不同,眼前景色與詩作描寫有別,清幽的寺院如同俗世的鬧市。
試題18:“陌生人”的一席話,使“我心一怔,胸境頓時開闊”。作者從“陌生人”的一席話中領悟到了什么?請用你自己的話來回答。(4分)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照抄原文不符合“用你自己的話來回答”的要求。“領悟”的應該是道理,不能還是就事說事,因而要對原文的敘述有所概括和提升。失分原因:答案要求兩個要點,即我們不能強求現(xiàn)實的境界與古詩的意境相同,我們應該珍惜心中那份詩意的追求。很多學生只答出一方面的要點,所以得2分的學生很多。
參考答案:世事變化,我們無法強求現(xiàn)實的境界與古人的詩意相同;在與世俗的抗爭中,我們應該珍惜心中那份美好的詩意追求。
試題19:文章結尾又寫到詩人張繼,這樣的安排有什么用意?請簡要分析。(2分)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思路的分析和對表達技巧的鑒賞。一是首尾照應,二是想象,對用意要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此題64人得滿2分,占11.45%。失分原因是,有的找不到答題的切入點,答題不著邊際;有的不認真讀題,想當然地去聯(lián)系實際談感想;有的不能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進行回答。
參考答案:①文章開頭從張繼的詩歌說起,結尾又寫到張繼,首尾照應,使結構更為嚴謹。②想象詩人贊賞“我”的看法,對文章主旨作了進一步的肯定,也使文章更富有情趣美。
三、幾點思考
《中醫(yī)科學論》滿分10分, 8分以上310人,占55.36%,有相當數(shù)量的學生得滿分?!逗剿隆窛M分13分,10分以上只有19人,占3.39%,很多學生4分題只得2分,甚至1分,3分題得1分,有的不得分。
綜合看兩道閱讀題,從問題設置到答題效果,都有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首先,從設題角度看,命題思路呈現(xiàn)一致性:每道大題的第一小題(12題和16題),都是從文章前半部分的某一段設題,信息區(qū)域明確,方便學生回答,并且分值都很可觀(12題3分和16題4分),這樣的設置既符合一般人的心理認知規(guī)律,又關注到了考生的考場心理。接下來的其他問題13題和14題、17題和18題都需要在把握全文內容的前提下做答。最后兩道小題,15題和19題也都是在全文基礎上考查學生綜合能力。上述的試題設置程序切合教學過程中對一篇文章的學習流程,這一點,提示我們在平時教學設計過程,關注學生認知的“序”。
其次,引發(fā)我們進行深度思考的是:設題思路一致的兩大閱讀題,學生的答題效果卻迥異,這是什么原因呢?這里不排除文章題材、體裁的差別,也不排除文章內容深淺度以及學生閱讀習慣等方面的差異。但是,從學生答題思維的流暢性和分數(shù)統(tǒng)計數(shù)字來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學生的基礎、技能、技巧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沒能同步發(fā)展?!吨嗅t(yī)科學論》一文,內容文脈清晰,層層推進,結構嚴謹,從中醫(yī)的起源、發(fā)展,到精髓核心,再到本質特征,最后到現(xiàn)狀與未來。學生能把這樣的文章理解好,說明什么問題呢?一是說明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強,二是說明我們平時對學生的閱讀技能、技巧的訓練很有實效。再看《寒山寺》一文,條理很清晰,但內容艱深晦澀,從學生熟悉的《楓橋夜泊》起筆,引出“我”對這首詩的獨特感受以及“我”參拜寒山寺的意愿,中間部分寫“我”終于得游寒山寺,描寫了現(xiàn)實中的寒山寺與“我”想象得大相徑庭,在我失落悵惘之際,陌生人的話讓“我”頓開胸境,文章以想象夜宿姑蘇會張繼收尾。閱讀《寒山寺》一文的失分主要在于學生缺少感悟文章內涵的能力,更缺少品味作者情懷的靈動?;A、技能、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永遠不能替代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領會文章寫作固然重要,結合生活的個性化閱讀理解同樣重要,書本知識固然重要,但是語文素養(yǎng)更重要。
四、教學建議
1. 處理好語文教學中的幾種關系
①閱讀與寫作的關系。語文教學中重閱讀輕寫作,集中時間練寫作的情況很普遍,所以建議教師在閱讀中融入寫作訓練。其實,一篇閱讀課文或者閱讀材料宏觀上都不外乎兩大知識要點,即“寫了什么”和“怎么寫的”,如果這兩個問題得到了切實的關注,那么19題得滿2分的學生可能就會多些。
②技術與素養(yǎng)的關系。在教學中我們一向重視方法、技能、技巧的訓練,尤其是中考復習階段,從卷面反映的情況來看,方法、技能、技巧不是萬能的,如閱讀題第18題用自己的話說出作者的感悟,需要學生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具備感悟文學作品的能力,與作品人物心靈對話的悟性。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引導學生做文學、社會等方面的積累,幫助學生進一步加強自身修養(yǎng)。這對學生學文和做人都是必要的。
③課本與考試的關系。畢業(yè)年級的教學往往受“考什么教什么”所左右,一切教學都以應試為宗旨。如,了解到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選自課內,現(xiàn)代文閱讀材料選自課外,教師在現(xiàn)代文教學上就匆匆走過場,而把主要時間花在文言文復習上。殊不知,這種方法,只會限制學生的思維,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所以建議教師以課本為立足點,以精學一文帶動一類為原則,以課本中的一點輻射到閱讀層面、寫作層面、生活層面以及情感的層面。這一做法有助于學生應試,更有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
2.多做一些小事
畢業(yè)年級學生大塊的時間都用來上課復習,很少有自己的業(yè)余時間,再加上其他學科有做不完的習題,這時,學生的語文復習時間就顯得很窘迫,所以,建議教師利找時間做點“小文章”,如,做點小發(fā)現(xiàn)——觀察身邊的人,發(fā)現(xiàn)身邊的事,感受身邊的景;寫點小練筆——內容自選,長短不限,隨時動筆;發(fā)點小感慨——家事國事,大事小事,評事論理;搞點小活動——名人幽默,成語接龍,背誦小比賽等。易于操作的小事很多,可以舒緩學生繃緊的神經,激活他們沉睡的活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情趣。學生帶著情趣去閱讀,去欣賞,去復習,一定會有大收獲。
(作者單位:大慶市第58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