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釋義
對著牛彈琴,比喻向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行話,也用來譏笑說話人不看對象。
科學隧道
“對牛彈琴”真的沒有意義?
“對牛彈琴”古時候被人當作笑話,比喻對著愚蠢的人講高深的道理,也用來譏笑那些說話不看對象的人,可是現(xiàn)在很多奶牛場每天都要放音樂給奶牛們聽。
讓奶牛聽音樂,可以充分擠空奶牛當天分泌出的奶。這是英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科學家為牛平反了!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兩位萊切斯特大學的心理學家在養(yǎng)牛農場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在農場圍欄上裝上了音響設備,每天播放12小時的音樂,一共9周。他們發(fā)現(xiàn),奶牛喜歡慢節(jié)奏音樂,就是每分鐘少于100拍的,經常聽慢節(jié)奏音樂的奶牛能多產奶。試驗表明,聽貝多芬《田園交響樂》的奶牛,比聽“甲殼蟲”樂隊快節(jié)奏音樂的奶牛,每頭每天會多產大約3升奶。不僅如此,如果給奶牛聽快節(jié)奏音樂,有時它們還會被激怒呢!看來,牛幾千年來都是被冤枉的,它們對音樂可是很有感覺的。
故事長廊
古代有個很有名的音樂家公明儀,能彈得一手好琴,但不會輕易給人彈。他嫌在城里住著太過嘈雜,便搬到農村幽靜處,飲酒彈琴,好不痛快。一天,他見牧童騎牛放牧,吹著竹笛,悠閑自在,便突發(fā)奇想:“人們都說我彈琴到深處,聽者都想翩翩起舞,我何不彈奏一首歡快的曲子,讓牛給我跳舞呢?”于是公明儀就認真地彈奏起來,彈得滿頭大汗,但牛只是低頭吃草,仿佛無動于衷。公明儀很是喪氣,手按在琴上,無意間發(fā)出“哞哞”之聲,那牛立即豎起耳朵,抬頭望來。公明儀自覺得可笑:“牛把我的琴所發(fā)出的聲音當成是小牛叫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