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吸引力和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有機整體,從世界的視角觀察,它是人類社會文化發(fā)展的優(yōu)秀成果的高度凝練;從歷史的視角領悟,它是文化建設實踐的全面總結和理論提升;從發(fā)展的視角闡釋,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根本。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基石。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 基石
中圖分類號: A84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08)01-0038-02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強調“要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這四個方面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機整體。筆者依次從世界、歷史與發(fā)展的視角出發(fā),分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是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的一個新的里程碑,也是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基石。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辯證統(tǒng)一
理論的創(chuàng)新有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也有一個長期的思考、歸納和提煉的過程。黨的十七大在總結歷史經(jīng)驗基礎上,揭示了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建設與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意識形態(tài)中的地位,決定了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引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意識形態(tài)具有強烈的價值導向功能,任何一個國家在長期的認識和實踐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價值體系,在這個價值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導和統(tǒng)領作用的就是其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反映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在我國整個社會價值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思想上樹立起的一面旗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涵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蘊含著社會主義的社會理想、社會信念、社會價值觀和社會行為準則的基本取向,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因此,二者的辯證統(tǒng)一,要求我們把二者統(tǒng)一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
二、從世界的視角觀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人類社會文化發(fā)展的優(yōu)秀成果的高度凝練
思想文化建設向來備受世界各國追求真善美的民族的重視,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或者說都有自己的國家精神。比如美國的核心價值體系以自由為核心,以寬容、民主、人權與正義作為美國社會的主流價值,歐洲以“民主、自由、正義、性別平等、生態(tài)平衡”等理念為核心價值觀,但資本主義的價值觀是建立在利己主義基礎之上的。而亞洲尤其是東南亞地區(qū),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強調家庭倫理,崇拜等級與秩序,崇尚集體主義與愛國主義是其共同的核心價值。
早在古希臘時期,《荷馬史詩》中就強調要熱愛祖國,認為集體榮譽高于個人榮譽。斯多葛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芝諾則明確提出“榮譽是圓滿的善”,“不榮譽的快樂就不會是善”,把榮譽直接與道德行為所追求的目標聯(lián)系起來。亞里士多德也指出,智能、見識、快樂的榮譽是“善本身”。在如何對待榮辱問題上,世界各國也都涌現(xiàn)出許多道德楷模,如追求科學真諦、寵辱不驚的愛因斯坦,在逆境中百折不撓、扼住命運咽喉的貝多芬和海倫·凱勒等,他們高尚的道德人格已經(jīng)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是在充分吸收人類社會文化優(yōu)秀成果的基礎上凝練而成的。當前,在對待國家、集體與個人利益、奉獻與索取、效率與公平等問題上,受多元價值觀的影響,不少人是非不清、善惡不明,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基本特質、充分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價值觀基本內涵、高度凝練了人類社會真善美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就具有了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
三、從歷史的視角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文化建設實踐的全面總結和理論提升
在歷次黨代會報告中,我們黨都對精神文明建設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從鄧小平強調的“兩個文明一起抓,兩手都要硬”到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表明我黨幾代領導人對文化問題的看法是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的,體現(xiàn)出黨的政策的連續(xù)性和先進性?;仡櫤涂偨Y我國思想文化建設的歷程,可以更好的把握十七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依據(jù)和現(xiàn)實依據(jù)。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對毛澤東提出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新民主主義論》與《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兩篇經(jīng)典著作中。他以政治家的遠見卓識,指出要建設一個新中國和新文化,那就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脈相承主要體現(xiàn)在:
第一,毛澤東所倡導的民族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主要可歸結為:愛國主義精神;獨立自主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實事求是精神等。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內容,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在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倡導和堅持下,愛國主義已成為中國革命道德的重要內容,并且成為我黨團結全國人民,努力建設現(xiàn)代化強國的重要精神力量。弘揚毛澤東的民族精神對于我們今天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第二,毛澤東的榮辱觀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榮辱觀的代表和體現(xiàn)。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深刻指出:“共產(chǎn)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己奉公,埋頭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p>
2.重視價值觀的建設是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關鍵
鄧小平同志作為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其社會價值觀體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在設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體社會模式時所堅持的價值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鄧小平社會價值觀的繼承和具體體現(xiàn),它規(guī)定著21世紀乃至將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可能性方向。首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價值目標規(guī)定了基本方向。鄧小平把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和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主要目標,規(guī)范了共產(chǎn)黨人一切行為的根本尺度;第二,實事求是、講求實效是鄧小平社會價值觀的精髓,也體現(xiàn)了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鄧小平針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革,深刻體現(xiàn)著實事求是的光芒。實事求是內在地要求講求實效,而改革開放是實事求是、講求實效的具體體現(xiàn);第三,利用資本主義的同時,鄧小平在提倡愛國主義、弘揚民族精神這一點上也絲毫不含糊。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強調:“絕不允許把我們學習資本主義社會的某些技術和某些管理經(jīng)驗,變成了崇拜資本主義外國,受資本主義腐蝕,喪失社會主義中國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边@體現(xiàn)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盡火傳的精神支撐。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其價值觀的豐富與發(fā)展
在新的形勢下,江澤民同志站在時代發(fā)展和民族振興的高度來認識和強調文化建設的戰(zhàn)略意義。首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始終做到兩個“堅定不移”、兩個“不能含糊”;其次,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強調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引導人們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第三,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一個重要尺度。弘揚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江澤民在1998年9月全國抗洪搶險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第四,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本質要求。2001年,黨中央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20字方針等等。這些重要思想和重大舉措,奠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理論基礎,在推進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從發(fā)展的視角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根本,是構建社會主義
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以胡錦濤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對文化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尤其是黨的十七大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主要任務來抓。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基石,才能團結、引領全體社會成員在思想道德上共同進步;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根本,才能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樹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面旗幟,才能樹立全社會的和諧理念。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根本。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決定著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模式、制度體制和目標任務
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涵蓋著社會發(fā)展的指導思想、意識形態(tài)、價值取向,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guī)范。正如專家指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于統(tǒng)攝和支配地位。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和主導,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文化就會迷失方向?!?/p>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全民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只有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來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力量,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引導和教育人們,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其廣泛的感召力引領和整合著多樣化的社會思潮
當今時代,先進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時并存,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相互交織,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huán)境中,我們必須立足國內現(xiàn)實,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社會思潮,才能使先進文化得到發(fā)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實現(xiàn)文化自身的和諧。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是支撐民族進步的脊梁。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它決定著人們的行為。因此,黨的十七大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著力點。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強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陳亞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涵的發(fā)展和形成[J].上海黨史與黨建,2007(1):4-5.
[2]雒樹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N].解放日報,2006-11-13(8).
[3]劉圣清.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和宣傳[N].人民日報,2007-07-23(7).
[4]趙曜.核心價值體系的現(xiàn)實針對性[J].人民論壇,2007(2):2-3. [責任編輯:成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