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的推薦語:俗話說“茶如人生”。不同的茶香象征著不同的人生,清水有感而發(fā),分別介紹了口感純厚的普洱。淡雅清香的碧螺春,“苦盡甘來”的冬凌茶等。作者的描述,使我們更進一步地體會“茶如人生”的真實含意。整篇文章讀起來,如飲春茶,清雅自然,沁人心脾。是一篇很好的品茶佳作。
我愛茶原是因為嫌城市里的水有氣味,方拿茶來喝,久而久之,習(xí)慣了,成了嗜好,走到哪都隨身帶些備飲。然后再去當?shù)赜懖瑁褜じ鞣N飲料。
大二一年寒假,應(yīng)一位在中科院的朋友盛情相邀去到他家做客。友人是廣西桂林人士,陳毅元帥嘗云“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真是幸福啊。從上海到桂林二十幾個小時,羈旅之苦外是興奮。是親切,這是第二次到桂林了。
來到友人家中,漸聞一陣陣香飄,以為是飯食。還推辭說用過了,請友人拜家人不用煩勞。友人笑說:“都這個時候了想你也不會吃了,是我奶奶給你準備茶呢。”我一聽,興趣來了。又不盡疑問,茶香如同飯香,香中帶著油腥。莫非是油茶,可印象中。油茶的滋味都是鮮明的少數(shù)民族風(fēng)情,友人家的油茶是中土人飯食的口味。須臾,見茶還未送出,便想進廚房看個究竟,一解心中疑惑,只見友人的祖母拿著木杵杵著鐵鍋里用水煎過的茶葉還有姜片、花生、芝麻??床枞~的大小疑是普洱,火灶上一邊煮著水,一邊油鍋里炸著糯米粒。喝時,將開水沖入有茶的鍋中,再開火煮沸,倒入碗中,撒上一把焦糯米,吃法像徐州吃辣湯撒碎麻葉,茶的感覺有點像湖南擂茶。我不盡感謝友人祖母,一道茶如此費神,待我喝下一口,咸澀的,后味似乎有一點茶的感覺。大概不適應(yīng)這樣的吃法,吃下一碗覺得腹中充實,再沒喝過第二碗。我還是喜歡茶最簡單的吃法——一泡水,雖然我十分愛吃大舅用茶做的飯食。
我經(jīng)常是喝完一盒改一個口味,換一個別的嘗試。爸爸去了趟云南。捎回一些普洱和圣茶。普洱吃過了,我討來了圣茶。滿貫輒一盒。是種保健茶,我不以為然,是茶都保健。圣茶是一粒粒小黑顆粒,像一群螞蟻。泡出來的水亦有一股土腥氣,我居然喝了一次就習(xí)慣了。一次在網(wǎng)上看到介紹云南一種茶。名曰蟲茶,實際上就是圣茶,名稱上懸殊甚遠,在我看來還是叫蟲茶好,本來喝著就覺腥。一讀到名字我就想像起來了,蟲茶應(yīng)是茶樹周圍的蟲子啃噬了茶葉子的排泄物,類似的東西是蜜蜂的排泄物,暗黃的小顆粒,吃起來甜中帶著點苦澀。
去年,上海表姐家的二姨媽做東到粵式茶樓喝下午茶,我當天剛好趕上了,有點混吃混喝的嫌疑。單是點心茶佐就叫了十八種,茶呢,各式花茶。還有看上去像菜根或是水藻的茶,茶壺是玻璃的。所以看得很清楚。每種茶都很香,香味是互相獨立的,幾乎覺不出苦味,單純喝水的話,這樣甘醇的水喝了人會輕松愉快,感覺好像多喝人會年輕一樣,是想像中的可以治療疾病的圣泉滋味。各類茶吃定,在口中串了味,更是甘醇。那天吃得好開心,好貪婪。好暢快。
聽舅媽說,朋友送來了幾盒石花茶,遂厚著臉皮。登門討吃。這不算花茶,茶的原料緊緊包裹在二層紙布里,扎口處留出一枝金銀花。泡出的水有甘草的清甜。臨走,舅舅又塞給我一盒,俗話說“外甥就是舅舅家的一條狗,吃了帶拿走”,這話說得一點都沒錯。
我不定哪時想起來了,就翻箱倒柜地找陳放的普洱,母親嚷我就愛亂扒東西,便給我找了出來,熟的,暗紅發(fā)黑的湯。很是厚重的滋味,喝得人都想感動,情感是溫存的,滄桑的。
我覺得生在這個時代太美了,曾經(jīng)帝王御用的貢品,如今。全部流到了尋常百姓家了。聽到碧螺春,那么詩意、淡雅,想它的味道定是柔美清澈的。待親眼見得,有兩種。一種是壓成書簽一樣的平的干的葉子:一種則是潮濕的卷成螺螄狀。上面帶著白粉。我也不管是什么飲法,索性各取一些,混在一起,那滋味清靜淡香細膩,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的細膩。沏上一壺。品著它聽昆曲。聽京劇,美哉!
喝鐵觀音的人士,都稱泡茶為開湯。好家伙。我一試才發(fā)現(xiàn),可不是么?別的茶,但凡沖泡了幾遍,滋味盡乎消退,喜歡喝釅茶的朋友就要經(jīng)常重新沏,而這鐵觀音的茶力甚強。盡情地開湯,痛快地歡飲。
這學(xué)期,我?guī)Я撕卸璨鑱韺W(xué)校,還經(jīng)常推薦給同學(xué),說:“這可是王屋山上的東西啊!”第一遍。苦味甚重,隨著幾次沖泡。味道越清后味就越甘,真是苦盡甘來。茶的三種滋味都展現(xiàn)了出來。
時候不早了,自己這一統(tǒng)閑話要先至此停止了,唯愿今后還能多些吃茶的地方,與我同吃茶的人,以及同樣的吃茶的心情。
(摘自《檔案界》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