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塵的推薦語: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歷來為讀書人所看重。菊花品性高浩、風骨堅貞、意趣豐厚,是花之隱士幽人。
木子顯然對菊喜愛有加,特作賞菊之文。開箱點題,由一縷菊香帶出一次菊展。然后宕開一筆。先說御街、龍亭、清明上河圖,左彎右繞、壓住筆鋒以做影壁之墻。接下來陡然發(fā)力,突甩濃墨,盡情重彩揮灑,大肆渲染,一展菊花之絕妙奇?zhèn)?。其后又從開封養(yǎng)菊之風引帶出歷代文人對菊花的諸多贊賞詩文,并由此生發(fā)作者自己的一番感慨。
應該說這是一篇中規(guī)中矩的賞菊妙文。如果作者能削減色彩,多用淡墨。穿插一些閑筆幽云。文章就更加意趣如菊、搖曳生姿了。
古都開封的菊花久負盛名。每逢深秋,便有同學、朋友自開封捎上一兩盆,黃燦燦、紅艷艷。擺在客廳,頓時蓬蓽生輝,滿屋菊香。但這一縷菊香也常使我一葉障目,錯過一次次菊展,
歲歲菊展,今又菊展。此次路過開封。雖天色將晚,卻難抵誘惑,不愿再錯過這一年好景,
駛入御街,我們的車緩緩而行。這條宋朝皇都天子腳下的路,直通朝廷——龍亭。到龍亭腳下,索性停車步行。此時秋高氣爽,風清云淡。雄居高臺、紅墻環(huán)繞的龍亭在柔和的燈光下更顯得莊嚴、肅穆和神秘。門前的潘、楊二湖微波蕩漾、波光潾潾、平闊如鏡:岸上煙柳低垂,婆婆娑娑。昔日潘、楊二將同室操戈,各執(zhí)一政,而今兩灣湖水平分秋色,難分伯仲。湖水擊岸,富有節(jié)奏的轟鳴聲總讓人感懷曾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輝煌,憧憬“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秀美,難忘金戈鐵馬、戰(zhàn)火連綿留下的創(chuàng)傷。
順時針繞湖而行,西側便是按1:1的比例由《清明上河圖》復原再現(xiàn)的大型歷史文化主題公園——清明上河園。占地500畝,其中水面150畝,大小古船50多艘,房屋400余間。運河橫貫其園,河上州橋高高拱起,河中古船泊岸,燈火通明。園中官邸、作坊、茶社,酒肆林立,風格迥異,氣勢恢宏。再現(xiàn)了東京汴梁的繁華與鼎盛。盛大的菊展又使古園錦上添花、生機盎然。
傍晚時分,華燈齊放,亮如白晝。門前花團簇簇,園中花錦鋪道。放眼望去,中軸線上插枝、盆景、盆花高低相間,錯落有致。在寂靜的夜晚、瑟瑟的秋風中,在閃爍變幻的燈光下,更加嫵媚、含蓄、寧靜、雅致。首先搶眼的是幾尊大型的菊雕,朵朵碎菊由蒼翠的菊葉托襯,攀枝而上,成“龍騰虎躍”、“雛鳳展翅”、“百鳥朝鳳”、“嫦娥奔月”狀,匠心獨運,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菊在園中生,尋花繞園行,仿佛置身于東蘺下之菊田,眼可餐其色,手可觸其質,鼻可飽其香。觀其色,有濃艷的紅,稚嫩的粉,溫馨的黃,純潔的白:狀其形,有的大若碗口,粗壯厚實,雍容華貴,有的松針四射,絲絲縷縷,有的倒卷金鉤,羞羞答答,有的小若晨星,寧靜致遠:論其品種,有千余種。如黃色的,花瓣肥厚,層層疊疊,花冠碩大,是“葵花向陽”、“黃鶯出谷”、“飛黃騰達”;白色的,葉如松針,狀如飛瀑,冰清玉潔,是“銀絲串珠”、“珠簾飛瀑”,粉色的,瓣肥厚,形多姿,如楊貴妃帶醉曼舞,是“醉舞楊妃”;紅中鑲白的是“楓葉蘆花”。黃中有紅的是“層林盡染”等,還有許許多多只知其美,不知其名的菊,演繹出了那只可意會,無法言表的韻致,
開封養(yǎng)菊之風,歷史悠久。唐代劉禹錫對開封的菊花有這樣的瞄述:“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彼未?。每逢重陽佳節(jié),不漢民間有花市賽菊,而且宮廷內電養(yǎng)菊、插菊、掛菊花燈、開菊花會、欽菊花酒。清朝乾隆皇帝新書‘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詩句仍刻在開封禹王臺公署的石碑之上。今日之菊展中的名貴菊花有出自園林部門,有來自廠礦、學校,有出自民間愛花人之手。
菊花是開封的市花,是我國傳統(tǒng)的十大名花之一,并與梅、蘭、竹一起被稱為“四君子”。她那千姿百態(tài)的花朵,姹紫嫣紅的色澤,清雋高雅的幽香,超凡脫俗的品格,備受世人贊賞,尤其是菊花傲霜怒放,不畏寒風的氣節(jié),每每為古今文人學士所歌頌。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東晉陶淵明“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道出了詩人們對菊花的獨鐘之情。
菊花的可貴之處在于她“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蘺趣未窮”,在于她“珠蕊丹心耐寒浸,玉骨冰肌傲霜立”。陸游贊她如“端人”、“志士”,周敦頤說“菊、花之隱逸者也”,元詩人何中把她譽為“幽人”。清代許廷镕的“素心常耐冷,晚節(jié)本無暇。質傲清霜色,香含秋露華”更從心、節(jié)、質、香四方面把菊花的秉性、氣質寫得淋漓酣暢。
是啊,菊花不與百花爭春,獨自在寒秋中悄然開放。她既有春的絢麗、夏的熱烈,又有秋的殷實、冬的恬淡。她淡泊名利,寧靜致遠,不畏嚴寒,傲霜凝香。她不僅讓人賞心悅目,沁人心脾,更升華為中華民族高尚的精神境界,我們的時代、我們的事業(yè)不正需要這種菊花精神嗎?
步出菊展,心有余香。這縷菊香會悄然送你一程,使你戰(zhàn)勝寂寥和寒冷,使你自強而不息,會給你增添信心和力量,會伴你走向繁花似錦的春天。
(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