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7日晚,在蘇州舉行的第2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晚會上,獲得電影終身成就獎的張瑞芳出現(xiàn)在領(lǐng)獎臺上時,全場起立為她鼓掌祝賀。與此同時,遠在河南林州的劉鳳仙老太太在電視前也為張瑞芳感到高興。
一個是90歲的全國著名電影演員,一個是71歲的普通農(nóng)村老人,她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尋常的故事呢?
1961年,海燕電影制片廠以林縣宋家莊大隊婦女隊長劉鳳仙為原型拍攝了電影《李雙雙》。電影上映后,感染了幾代觀眾,成為中國影壇的魅力經(jīng)典。為了演好李雙雙,演員張瑞芳和劉鳳仙同吃同勞動一年多,二人結(jié)下了姐妹深情。
一個是經(jīng)典的銀幕形象,一個是真實的故事原型。47年來,戲里戲外兩個“李雙雙”,演繹了一段人生傳奇。
潑辣的婦女隊長成了電影人物原型
1958年秋天的一天,正在工地上干活的劉鳳仙突然接到一個通知:作家李凖到這里積累創(chuàng)作素材,要住在她家。
26歲的劉鳳仙是林縣城關(guān)公社宋家莊大隊婦女隊長,多次受到縣里表彰。在20世紀(jì)50年代的偏遠農(nóng)村,劉鳳仙和丈夫自由戀愛結(jié)婚的舉動在當(dāng)?shù)剞Z動一時。
劉鳳仙工作積極、性格潑辣,對于那些損害集體利益的行為,敢于勇敢地站出來進行揭發(fā),得罪了不少人。因為閑事管得太多得罪了人,劉鳳仙的丈夫曾離家出走。宋家莊是當(dāng)時縣委書記楊貴的蹲點村,他向李凖推薦了劉鳳仙。
劉鳳仙鮮明的個性激發(fā)了李凖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住了一個多月后,以劉鳳仙為人物原型創(chuàng)作的小說《李雙雙小傳》發(fā)表了,在讀者中引起較大反響。
海燕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的前身)導(dǎo)演魯韌看到后,決定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時間不長,李凖便拿出了劇本《李雙雙》。
1960年春天的一天,公社婦聯(lián)主任領(lǐng)著40多歲的張瑞芳住在了劉鳳仙家。那時,劉鳳仙不知道張瑞芳已經(jīng)是一個比較有名氣的演員。
原來,導(dǎo)演決定讓張瑞芳扮演李雙雙。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張瑞芳從上海來到這里跟著李雙雙的人物原型劉鳳仙體驗生活。
“那時候她什么都不會干,在地里分不清糧食和野草,都是我手把手教她的?!眲ⅧP仙說。
劉鳳仙住的黃華生產(chǎn)隊離宋家莊有5里多地,白天,張瑞芳和她一起去工地參加勞動,學(xué)會了鋤地、澆水、施肥、點種;晚上,她們促膝談心,學(xué)習(xí)納鞋底兒、縫被子、搟面條。
經(jīng)過一年多的體驗,張瑞芳的手掌磨出了老繭,臉也變黑了,看上去像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村婦女。
兩個“李雙雙”成就了張瑞芳
2007年11月2日下午,筆者和劉鳳仙一起沿著當(dāng)年她和張瑞芳走過的小路來到宋家莊。
宋家莊背依巍峨秀美的黃花山。1961年夏天,80多人的拍攝隊伍開進了這個風(fēng)景優(yōu)美的外景地。
劉鳳仙指著村南的一座小橋說,電影中李雙雙下工后背鋤頭回家的戲就是在這兒拍的。如今石砌的小橋依舊在,只是沒了潺潺流水。
村中有一座房屋為瓦頂和石板頂?shù)霓r(nóng)家小院,土坯墻皮已多處脫落。當(dāng)年,村里這座最好的房子,成了李雙雙和孫喜旺的家。除了門樓修蓋了外,其余的建筑還保持著當(dāng)年的樣子。不過,40多年過去了,院中的那棵小梨樹已長成大樹。
47年過去了,影片的背后沉淀了多少難忘的故事??!
那時,劉鳳仙的任務(wù)是負責(zé)劇組的道具,她白天跟著劇組跑前跑后,晚上還要給演員做當(dāng)時農(nóng)村人穿的那種尖口布底鞋。影片中張瑞芳穿的尖口鞋就是她做的。
劉鳳仙說,一位女演員穿了件裙子,這在農(nóng)村可是件稀罕事。這位漂亮的女演員被看得不好意思,于是穿上對襟的花布衫和村民們打成一片。
一次,群眾聽到張瑞芳同另一個女演員吵架,并且越吵越兇,鄉(xiāng)親們紛紛過去勸架。沒想到吵架的卻樂了,原來她們兩個是在排戲,演員和群眾都笑了。
拍攝期間,張瑞芳讓劇組的一位工作人員給她和劉鳳仙照合影像。扮演男主角孫喜旺的仲星火看到了,也要同劉鳳仙照一張合影。劉鳳仙想,兩口子才單獨照合影,單獨同一個外地男人照相會不會招來閑話?猶豫中她還是同仲星火照了一張合影。等劇組走后,劉鳳仙把她和仲星火的合影用剪刀從中間剪開了。
3個月后電影拍攝完畢,兩人含淚惜別時,張瑞芳送給劉鳳仙一個黑底紅花布兜作為紀(jì)念。
1962年,《李雙雙》上映后,成為農(nóng)村題材電影的經(jīng)典,人們百看不厭,全國掀起了一股“李雙雙熱”。在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中,該片榮獲最佳故事片等四項大獎。張瑞芳也一舉成名,她不但榮獲了“最佳女演員”獎,她還被文化部評為新中國“22大明星”之一。
分別46年后上海含淚相聚
太行山的菊花兒開了又謝,謝了又開,一晃46年過去了。
雖然身隔兩地,但是兩個“李雙雙”友情不減。張瑞芳回去后,給劉鳳仙寄來了漂亮的發(fā)卡。1988年,張瑞芳給劉鳳仙寫信,回憶當(dāng)年在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2000年,張瑞芳的作品集《瑞草芳華》出版后,她給劉鳳仙寄來一本,并在扉頁上寫下了“鳳仙老友留念”。3年后,張瑞芳又給劉鳳仙寄來了眼鏡、絲巾等物品。
劉鳳仙親手給張瑞芳做兩雙繡花鞋墊,但張瑞芳舍不得墊,當(dāng)成工藝品珍藏了。
2006年12月15日,央視電影頻道《流金歲月》欄目組重訪宋家莊進行拍攝,走時邀請劉鳳仙到上海和張瑞芳一聚。
2006年12月17日,夜已深沉。躺在賓館床上的劉鳳仙輾轉(zhuǎn)反側(cè):“牽掛了46年之久的大姐現(xiàn)在是什么樣子?她還能認出自己來嗎?”
第二天上午,在上海電影制片廠節(jié)目現(xiàn)場,主持人把《李雙雙》的主創(chuàng)人員介紹完后,播放在林州對劉鳳仙的專訪。畫面上的劉鳳仙老淚縱橫:“我很想見大姐,要在安陽、鄭州我就去看她了,上海這么遠,想見也見不了?!?/p>
滿頭白發(fā)的張瑞芳不停地擦淚:“我本來以為她會來的……”
這時,主持人問:“想見她嗎?”張瑞芳說:“想?!?/p>
突然,劉鳳仙從幕后走了出來。張瑞芳一下愣住了,她顫巍巍地從座位上站起來,緊走幾步與劉鳳仙緊緊相擁,二人放聲痛哭。
張瑞芳拉著劉鳳仙的手問:“過得好嗎?”劉鳳仙說:“好,好。”“那就好。”在場的觀眾無不動容。
劉鳳仙把從家鄉(xiāng)帶來的小米送給了張瑞芳,張瑞芳把一條紅色的圍巾圍在了劉鳳仙的脖子上。
第二天下午,張瑞芳邀請劉鳳仙到家里做客,她摸著劉鳳仙的臉說:“變了變了,臉變瘦了,走到街上認不出你來了?!眲ⅧP仙動情地摸著張瑞芳的滿頭白發(fā)說:“老了,我都70了?!闭f著,姐妹兩個的頭挨在了一起。
晚上,張瑞芳在一家酒店宴請劉鳳仙,仲星火夫婦作陪。
離開上海的當(dāng)天,劉鳳仙第二次來到張瑞芳的家里,張瑞芳已給她買好了回程的車票,在保姆的攙扶下張瑞芳把她送到家門外,兩人的手緊緊握著,不愿松開。
村民心中永遠的“李雙雙”
坐落在黃花山腳旁的城郊鄉(xiāng)黃花村有一座普通的院落,這就是劉鳳仙的家,當(dāng)年張瑞芳住過的西屋仍保存完好。對于劉鳳仙來說,每個角落都有著關(guān)于李雙雙的記憶。
1977年,宋家莊分為4個大隊后,干了20多年婦女隊長的劉鳳仙賦閑在家。1995年,她的丈夫去世,現(xiàn)在她和小兒子在一起生活。
電影《李雙雙》上映后,名不見經(jīng)傳的宋家莊成了全國聞名的地方,來了一撥又一撥參觀照相的人。李雙雙這個鮮活的銀幕形象,也永遠刻在了村民心中。
鄰居張妮子說,那時的劉鳳仙快人快語、爽朗潑辣,沒有她不敢說的、沒有她不敢做的,和電影中的李雙雙性格相似,大家都喜歡和她在一起。
作為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的銀幕形象,影片中的李雙雙和現(xiàn)實中的劉鳳仙又有著怎樣的差別呢?
劉鳳仙告訴筆者,電影中的故事大部分是根據(jù)自己的人物原型創(chuàng)作的,但是一些也經(jīng)過了藝術(shù)加工。
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李雙雙只要碰上誰家干涉子女的婚姻自由,都要站出來管一管。實際生活中,劉鳳仙就是這樣。當(dāng)年村上有一戶人家想把女兒嫁到城里,女兒不愿意,于是劉鳳仙就在他們相親時阻止。
電影中有一個情節(jié),因為工分員記分不公平,李雙雙寫了大字報貼了出去。可是在現(xiàn)實中,劉鳳仙并沒有寫過這樣的大字報,因為她不識字。
影片中,喜旺膽小怕事,生怕得罪別人。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劉鳳仙的丈夫是個初中畢業(yè)生,是個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當(dāng)時有一個小孩把集體的芝麻藏到鞋子里被丈夫看見了,丈夫一直追到那個孩子的家里。
當(dāng)年劉鳳仙帶領(lǐng)大家修的水渠已經(jīng)干涸,村子里狹窄的土路變成了寬闊的柏油路,不少家庭都住上了小洋樓,參加拍攝的群眾已是白發(fā)蒼蒼。
拍電影時,紅旗渠剛開始修建,現(xiàn)在清澈的渠水從劉鳳仙家門前緩緩流過,仿佛在訴說著那段難忘的時光。
采訪結(jié)束時,在筆者的提議下,劉鳳仙和村中的幾位老人唱起了影片中那首紅遍了全中國的歌曲《小扁擔(dān),三尺三》:“小扁擔(dān),三尺三,小扁擔(dān)三尺三,咳哎咳呦嗬咳呦嗬咳!姐妹們姐妹們挑上不換肩,咳哎咳呦嗬咳呦嗬咳!一行兒排開走得歡,好像那大雁咳上青天……”
(編輯/楊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