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爾是全球唯一地跨歐亞兩大洲的城市,也是土耳其的最大城市。博斯普魯士海峽把城區(qū)一分為二,那里既保持著濃郁的伊斯蘭風情,更展示了典型的地中海城市風光,非常值得一去。
食
伊斯坦布爾的主要居民是阿拉伯人。他們的飲食習慣非常簡單,主要以牛羊雞肉、土豆、菜蔬、面包、米飯、奶制品為主,烹制方法也以烤炸煮為特色。
我們在“奧斯曼”餐廳吃了正宗土耳其午餐:生菜拌橄欖油蘋果醋、米飯、炸土豆條、烤羊肉和雞肉、一種類似春卷的肉餡卷。
阿拉伯人很少喝酒,涉外餐館也基本不供應烈酒,飲料有啤酒和土耳其紅酒,以及礦泉水、果汁和酸奶。
這座城市到處是烤肉店,滿街飄香。他們習慣把烤肉夾入面包或面餅,再加西紅柿和生菜,撒上香料,鮮香肥腴,味道極好。但價格不菲,一份烤肉夾餅約合人民幣30元。
需要強調(diào)的是,去中東旅游,小包裝榨菜、蘿卜干、咸菜、塑封咸蛋一定隨身帶,而連吃幾頓土耳其烤肉、炸土豆、生菜,大家看到榨菜咸蛋,是會歡呼的。
游
歷史上,伊斯坦布爾先后被波斯人、古羅馬人、阿拉伯人統(tǒng)治,但它寬容地接納各種文明,并任其復雜的歷史隨意發(fā)展。由于這座城市消化了(而不僅僅是累積)所有這些經(jīng)歷,使得伊斯坦布爾為自己鑄造出一種特色鮮明、融合歐亞的城市風情。
伊斯坦布爾可供游覽參觀的景點極多:PATRIHANE東正教堂、金角灣、奧斯曼皇宮、圣索菲亞大教堂、乘游輪飽覽博斯普魯士海峽風光……
PATRIHANE教堂,坐落在一條非常僻靜的街上。這是全球東正教的發(fā)源地,保存著幾位圣徒的遺骨和圣女的靈柩,以及當年釘耶穌十字架的殘余部分,上面釘眼宛然!
然后,我們來到金角灣,這里是觀賞海峽大橋的最佳景點。共有三座橫跨歐亞的大橋。最著名的博斯普魯士海峽洲際大橋,建于1973年,全長1560米,橋?qū)γ婢褪莵喼蘖恕?/p>
離開金角灣,去奧斯曼皇宮。
土耳其奧斯曼皇朝,統(tǒng)治時間長達800年,1923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推翻奧斯曼王朝,建立共和國,皇宮收歸國有,20世紀30年代改為博物館。
該皇宮被土耳其人稱為多瑪巴切宮,1843年由蘇丹艾哈邁德建造,耗時13年,花費巨億。為了裝飾皇宮,共用去14噸黃金、四十噸白銀和無數(shù)珍寶,幾乎淘空國庫。
整座皇宮占地2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4萬平方米,共有285間房間、43個大廳。金碧輝煌的慶典大廳,天頂高度46米,巨大的水晶吊燈重達4.5噸,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贈送的禮物。一直到現(xiàn)在,這里仍是土耳其政府舉行重要慶典和接待外國政要的場所。
第二天,去了圣索菲亞大教堂。教堂的奇特之處在于,它迄今已有1470年歷史,作為基督教堂,使用了916年,然后到了1453年,法提蘇丹占領(lǐng)了伊斯坦布爾,把這座教堂改建為清真寺,作為清真寺又存在了418年,到1934年,凱末爾下令改建為博物館。
令人感嘆的是法提蘇丹的雅量。他在基督教堂的基礎(chǔ)上,略加改造,變成了清真寺。而且教堂原來的壁畫都未鏟去,僅僅以泥灰覆蓋,到1934年改建博物館時,這些千年前的壁畫重現(xiàn)人間。
圣索菲亞教堂非常宏偉,穹頂高度近60米,大廳以40根巨柱支撐。公元553年土耳其大地震,圓頂被抬高6.5米,由正圓形被震成橢圓形,但教堂和圓頂依舊安然無恙。
購
導游帶游客前往指定地點購物,似乎已成全球旅游業(yè)的通病。伊斯坦布爾亦未能免俗。
伊斯坦布爾有兩個大市場值得一寫。一是著名的“大巴扎”——卡帕勒市場,有4000多家商鋪。這里什么都賣,金銀珠寶,陶瓷玻璃,各種手工紡織品、銅器銀器和古董。
二是埃及香料市場,在伊城市中心,始建于1660年。市場內(nèi)有數(shù)百家商鋪,以售糖果、甜點、蜜餞和阿拉伯香料為主。商鋪老板大多會幾句中文。
一個響亮的聲音飄入耳中:“來!看看成龍的店!”老板笑容滿面地招徠客人。幾年前成龍拍攝“特務迷城”,借他商鋪拍過一段場景。老板頗有生意頭腦,干脆把店名改為“成龍的店”,吸引旅游來此的中國人,生意奇佳。
娛
到伊斯蘭國家旅游,不要指望舞廳、卡拉OK、麻將之類的余興節(jié)目,肯定沒有的。但在伊斯坦布爾,有非常精彩風格各異的肚皮舞表演,屬于自費項目,票價50美元。
我們還去了老城區(qū)的恰阿奧盧浴室,那是土耳其最著名的浴室,始建于1714年。19世紀英國畫家湯姆斯阿隆曾來此游歷,繪制了大名鼎鼎的《恰阿奧盧浴室》銅版畫。此后,阿隆的銅版畫流傳到歐洲各國,恰阿奧盧浴室也成為土耳其浴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