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倡導開放式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的探究學習空間,讓學生在分析、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中經(jīng)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難免出現(xiàn)錯誤的探究結(jié)果,對于這些錯誤的結(jié)果,教師如何應對,尤為重要。
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一課時,感受頗深。
師:同學們,對于平行四邊形的知識,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許多,那么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請大家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以小組為單位,大膽猜想,動手實踐。(課前已讓學生剪一些平行四邊形紙片。)
生:我們認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用底乘高。(生到講臺演示了剪拼過程。)
生:我們也認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是用底乘高。但我們剪的方式和他們不同……
生:我們是把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然后把兩個三角形拼成了一個長方形……
生:我覺得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也可以用長乘寬。因為長方形一拉,就可以變成平行四邊形。
在學生展示后,我引導學生一一評價,并著重突出剪拼過程。
在評價第4名學生的方法時,我說:“你得出的結(jié)果也很有價值,但能不能用長乘寬來求平行四邊形面積呢?我們一同來驗證一下?!蔽矣靡桓^細的金屬絲折成一個長方形,然后輕輕拉動對角,使之轉(zhuǎn)化成平行四邊形。我問學生:“在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這個過程中,面積有沒有變化?”許多學生認為面積沒有變化。(因為拉動的幅度小。)我又拉動對角,使邊快要重合了,問:“這時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與原長方形的面積相等嗎?”學生異口同聲說不相等了。
我看時機已到,進行總結(jié)說:“前3種方法是通過剪拼,把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成了長方形,雖然形狀變化了,但面積是沒有變的。而第4種方法在拉動過程中,不僅形狀變化了,面積也隨著拉動而改變。因為我們求的是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因此,轉(zhuǎn)化前后的面積是不可以改變的。猜想第4種方法的同學,一定是根據(jù)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點進行猜想的。雖然不對頭,但也是一種推理,說明他也很會動腦筋,我們應該鼓勵他!”
在新課程中,我深深地認識到:錯誤本身乃是達到真理的一個必然的環(huán)節(jié)。正確,可能是一種模仿;錯誤,卻是一種經(jīng)歷。放棄經(jīng)歷錯誤也就意味著放棄經(jīng)歷復雜性,遠離謬誤可能就是遠離創(chuàng)造。因此,在課堂中,我們要允許學生在探索中出現(xiàn)錯誤。對錯誤,我們應盡量引導其自我反省,并在激勵中,使他們的心理得到平衡。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而且可以使學生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膽嘗試的探索意識得到發(fā)揮和培養(yǎng)。
(作者單位:望奎縣蓮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