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英語教學20余年,筆者曾經取得過令人稱道的驕人成績,所教的歷屆畢業(yè)班,成績始終都居全市前列,更創(chuàng)下過一個班有多名學生升入名校的輝煌歷史。但是,成績的背后也有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有很多學生隨著年級的提高而逐漸掉隊。
那么,這些英語差生是怎么產生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多方面來考慮。
首先,從學生角度來看,學生的學習成績優(yōu)劣取決于其智力與非智力兩方面的因素。一般說來,學生在智力上是有差別的,但是,絕大多數人在智力上并沒有很明顯的差異,非智力因素則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意志是人們認識并有目的、動機調節(jié)支配行動、努力克服困難、實現目標的心理過程。在行動上又被稱為意志行動。記憶大量枯燥乏味的生詞句型很費勁,這需要學生有克服困難的決心與毅力,樹立堅強的意志,知難而上。學生有一種畏懼心理。學習英語要聽、說、讀、寫、譯五舉并重,往往一個方面會制約另一個方面。有的學生回答問題時怕出錯、怕被別人笑而不敢或不愿意回答老師的問題。此外,當遇到不理解的知識時,學生不敢主動問,生怕別人說自己笨。久而久之,隨著課程的推進,問題越集越多,經常面對的是失落感,缺少成功的體驗,他們體會不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英語成績不斷下降,便慢慢地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其次,缺乏英語環(huán)境與有效的實踐。掌握語言技能需要長時間的、大量的實踐。由于周圍的人都不講英語,課余缺乏練習實踐的機會,而學生又不主動地邊學習、邊實踐、邊運用,僅靠課堂四十五分鐘是遠遠不夠的。
再次,缺乏經常有效的復習。俗話說,復習是記憶之母。學習英語主要靠記憶,因為學習外語最大的障礙就是遺忘,而復習是克服遺忘的最有效途徑。很多學生往往是只顧學習新知識而不注重復習已學過的知識,從而導致學了新的忘了舊的。
有些學生的學習方法欠妥,即所謂不會學。還有的學生學習興趣不能保持長久……
從教師因素方面講,不可否認,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教學綜合技能、從教理念也都對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教師應該具有對全體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在現實生活中,教師由于面臨升學率壓力,往往只顧尖子生的培養(yǎng),而忽視對差生的培養(yǎng)與轉化。另一方面,有的教師缺乏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理論指導教學的能力與意識,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手段陳舊,方法單一,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喪失,缺乏參與熱情。
后進生轉化,教師是關鍵。既然差生的形成多與非智力因素有關。教師就應該從這些方面人手,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對策一:教師應當端正教學指導思想,轉變工作作風,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教師應當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相關理論的修養(yǎng),并且用這些理論指導好教學實踐。要抓住教育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明確教育目的,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組織好教學活動。從教學的具體環(huán)節(jié)來講,教師應當注意避免一些非智力因素可能造成的對學生的負面影響,特別是不應當偏愛。加強與后進生的溝通,加強情感交流。在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差生四優(yōu)先:優(yōu)先提問;優(yōu)先提供角色扮演機會,使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得到充分表現;優(yōu)先批閱作業(yè)和試卷,使他們感受自己在教師心目中的地位;優(yōu)先輔導,及時了解他們學習上的障礙,采取措施,幫助其克服。
對策二:教會學生學習。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但要使學生學會,而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即授之以“漁”,能夠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因此,學法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策三:注意培養(yǎng)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注意的基礎,是潛在的求知動力,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學生注意力的分散,增強其心理指向性和有意注意,以達到注意力向課堂教學活動的正遷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對策四: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情景組織教學。外語教學所處的環(huán)境是課堂,許多語言環(huán)境課堂上都不具備,缺乏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情景,許多材料是抽象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多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直觀演示、幻燈片、表演等手段來創(chuàng)設情景,幫助學生理解。
對策五: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記憶、保持與遺忘規(guī)律,對自覺性較差的學生進行多渠道、多循環(huán)、有目標的引導復習。要明確任務,督促其完成。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性地及時、適時把已經學過的知識融入課堂教學。
對策六:成立課外小組,開展一些活動。如英語角、朗讀比賽、背誦比賽、英語短劇表演等。成立的小組要把各層次的學生進行搭配,以優(yōu)帶差,以優(yōu)幫差。
總之,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師生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英語差生是可以得到轉化的,這個長期困擾廣大教師的“堡壘”是完全可以攻克的,英語差生問題終究可以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