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中的借可以是借進也可以是借出;英語中scan既可以是仔細地看、審視,也可以是簡單地瀏覽、掃描;east可以是從東來,也可以是朝東方等等。這種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正反同詞,就是一個詞語具有正反兩個相反的義項。文言文中也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我們在閱讀時,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會造成費解甚至誤解。
正反同詞種類繁多,為方便記憶,可以把它們大體上分為進出類、好壞類、主被動類等幾種。其中,進出類又可以分為借貸類、買賣類、乞討類、得失類等等。
一、進出類
1.借貸類可以解釋為“借進”,也可以解釋為“借出”。如:
(1)貸
會里人鄭傲欲葬親,貸于人無得,城知其然,舉縑與之。(借進)(2005高考江蘇卷)
寧積粟腐倉而不忍貸人一斗。(借出)(王符《潛夫論》)
(2)借、租很常見,不贅述。
2.買賣類可以是“買”,也可以是“賣”
(1)沽(酤):買(酒)或賣(酒)
酒沽于市。(買)(司馬光《訓儉示康》)
青旗沽酒有人家。(賣)(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2)鬻
置于市,賈(價)十倍,人爭鬻之。(買)(劉基《賣柑者言》)
顏無子,不克葬,可辛勤百營,鬻衣相役,卒葬之。(賣)(2005高考重慶卷)
(3)售
常以木枕布衾質(zhì)錢,人重其賢,爭售之。(買)(2005高考江蘇卷)
吾父病,醫(yī)邀錢百千,賣吾廬而不售。(賣出去)(2005高考重慶卷)
3.乞討類有“乞求”和“給予”兩個相反的意思。
(1)丐
有童子方八九歲,丐食肆中,貌不類乞兒。(乞求)(蒲松齡《聊齋志異·丐仙》)
沾丐后人多矣。(給予)(《新唐書·杜甫傳贊》)
(2)乞:乞求、討要或給予
后遷為尚書令,以老病乞身。(乞求、討要)(2005高考廣東卷)
好鞍好馬乞與人。(給予)(李白《少年行》)
4.得失類。
(1)納:收進或獻出
干雅自多,不納其言,統(tǒng)遂去之。(收進、接納)(2007高考上海卷)
因上章請行納粟補官之令。(交納、獻出)(2006高考重慶卷)
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于)太宰豁。(獻出)(《國語·勾踐滅吳》)
(2)與“納”類似的有“人”,
高宗又嘗親錄死囚,前卿所斷者號叫稱冤,臨所人者獨無言。(收納)(2005高考江西卷)
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幾何,薪菜鹽幾錢,先具之,余送酒家,無留也。(收入)(2005高考江蘇卷)
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交納)(賈誼《論積貯疏》)
(3)致:送達、獻出或招納、得到
遠方莫不致其珍。(送達)(《荀子》)
復遣家丞致札,暉遂閉門不受。(獻出)(2005高考廣東卷)
忠言拂于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取得、得到)(2007高考湖南卷)
素貴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歸附。(招引、引來)(2007高考上海卷)
二、好壞類
1.桀兇暴(的人)或優(yōu)秀(的人)、杰出(的人)
桀猾時起。(兇惡的人)(柳宗元《封建論》)
邦之桀兮。(杰出的人)(《詩經(jīng)·衛(wèi)風·伯兮》)
2.逆可以是態(tài)度友好地“迎接”,也可以是“迎擊”,甚至可以是“叛逆”。
宣公如齊逆女(迎接)(《左傳》)
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將趙彥之與重榮有隙,臨陣卷旗以奔晉軍。(迎擊)(2007高考全國卷2)
乃謀叛逆。(背叛)(《史記》)
3.祝可以是祝福,也可以是詛咒。
酒酣,王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祈禱、祝福)(《呂氏春秋·樂成》)
鄉(xiāng)人有所斗爭,則令祝少賓。(詛咒)(《后漢書·賈逵傳》)
4.望可以是盼望,也可以是埋怨、責怪。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鴻門宴》)
若為民不自謹,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為怨望!(埋怨)(2007高考福建卷)
5.忍可以是忍耐、容忍,也可以是狠心、殘忍。
與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無若我何之百姓。(忍耐、容忍)(2007高考江西卷)
吾向之隱忍而不之殺者,為其有倉卒一旦之用也。(忍耐)(2007高考遼寧卷)
劉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禍。(狠心、殘忍)(2007高考江蘇卷)
有夫婦訟其子不孝者,重榮拔劍授其父,使自殺之,其父泣日:“不忍也!”(忍心)(2006高考全國卷2)
三、主被動類
1.奉:賜予或恭敬地接受。
天奉我也,奉不可失。(賜予)(《左傳》)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被賜予、接受)(諸葛亮《出師表》)
2.被:施及或蒙受。
澤被后世(施及)
世之有饑穰,天之常也,禹湯被之也。(遭受)(賈誼《論積貯疏》)
3.報:報告、報復或者得到回復。
公至,彝人爭以所知異木走報公。(報告)(2007高考湖北卷)
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報復)(2007高考福建卷)
大和中,裴誼觀察江西,上言為丹立祠堂,刻石紀功,不報。(得到回復)(2007高考海南寧夏卷)
正反同詞的現(xiàn)象其實還有很多,這里只是粗略舉了幾個例子,難免掛一漏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