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以信息技術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技術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深入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更為廣泛,學習內容和方式變得多元化。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更主動地獲取知識成為現實可能。因此,充分發(fā)揮以信息技術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技術的獨特優(yōu)勢,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得到直接的技術支持,讓語文課堂教學柳暗花明。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為拓展語文教學空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供了一個先進的操作平臺。我們可以以栩栩如生的形象來反映客觀事物,用圖文并茂的三維方式生動地呈現教學內容,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視聽感官要求,充分地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激起學習的興趣。如我在用課件執(zhí)教朱自清先生的《春》時,既設計了配樂配畫課文朗讀,又有從網上下載的作者資料、圖片,還有用FLASH動畫制成的春景圖,再加上實景拍攝的春色圖,讓學生陶醉于課文所描寫的情境之中。上課時,學生眼睛看著,耳朵聽著,心靈感受著,多感官的刺激,聲、形、圖并茂的形式,把學生帶入了生機勃勃的春天,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直觀感受中,加深了理解和記憶。
二、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閱讀感受,推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
我們知道,在愉快、和諧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發(fā)揮?,F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全神貫注中愉悅身心,激發(fā)靈感,求得最佳創(chuàng)新狀態(tài),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在教學《黔之驢》一課中,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做法如下:運用多媒體出示幻燈片——猛虎下山,就是這百獸之王也有懼怕驢的時候,繼而引出“懼驢”“識驢”“戲驢”“吃驢”一系列畫面,看著這一幅幅畫面,學生完全沉浸于課文情境之中,接著,教師拋出點撥式質疑:如果你是導演,你將如何改變驢子的命運?學生馬上被這一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吸引過來,展開大膽而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像:有的說驢子應保守一些,不要露出它的可憐的技能;有的說驢子應該知趣,早一點逃之夭夭;還有的說驢子應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以智取勝。這些富有創(chuàng)見性的見解,無疑得益于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營造的良好教學氛圍。
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的語文信息處理能力
語文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生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講,也就是語文信息,多且雜。學生讀書寫文章,實質上就是一個信息處理的過程。這種信息處理的能力提高了,語文能力才會水漲船高。同時,在現代信息社會中,知識也被認為是一種信息。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學的過程就是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與增值。學生要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對信息進行收集、辨別、儲存、運用,借助于現代教育技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網絡提供了各種資源,能快捷地為學生提供各種信息。在教學中,如能夠將網絡資源與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必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并在處理的過程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處處皆語文,增長見識和才干?,F行的語文教材中,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收集處理相關信息。語文教師一定要很好利用這一切人點,充分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和處理能力。
四、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yǎng)語文學習習慣
語文教學要特別重視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尤其是收集語文材料的習慣和進行語文實踐的習慣。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yǎng)這種習慣。教學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網絡上收集素材,開闊視野,豐富體驗。同時利用這一技術,給學生更直接的語文實踐體驗,充實語文文化積累。結合文本的特色,讓學生多實踐,多體驗。學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后,我要求學生一是收集古詩詞中寫雪的句子,二是查找有關送別的詩、詞、曲,并說說自己的體會。這樣學生在學會收集素材的同時,又在實踐中獲得新體驗,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必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新的環(huán)境下,把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發(fā)揮其整合優(yōu)勢,既是因勢而動的行為,也是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充分利用其優(yōu)勢,也許能達到“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教學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