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Blog(博客)
Blog即Weblog,“網絡日志”的意思,1997年誕生于美國硅谷。2002年,Blog這個全新的概念正式在我國登陸,被形象地比喻認為“信息時代的麥哲倫”、“網絡中的信息雷達系統(tǒng)”、“不停息的網上旅程”等,被認為是繼Email、BBS、ICQ之后出現(xiàn)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其作為一種快捷易用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也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并逐步被引入到教育教學領域中。Blog(博客),允許任何人參與、發(fā)表言論、討論問題的網頁,用這種網絡模板的好處就在于可以把所有學生都添加進來做版主,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Blog的教育意義在于將互聯(lián)網從過去的通訊功能、資料功能、交流功能等等進一步強化,更加個性化、開放化、實時化、全球化,把信息共享發(fā)展到資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歷程共享。
二、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Blog的實用性、交互性、即時性、開放性、共享性、約束性以及濃厚的個性色彩等特點,可以被利用來進行英語教學。在Blog中,每個學生都是Blog網頁的管理者,學生之間是平等的,師生之間也是平等的。通過Blog把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個別輔導、同伴幫助、個人自學等多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每進行一個教學內容,均有明確可操作的不同層次的要求和目標,使學生自覺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方式,較好地解決了統(tǒng)一教學與學生個別差異性的矛盾,發(fā)揮了分層教學的優(yōu)勢,體現(xiàn)了揚長教育的思想,利用Blog進行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
1.利用Blog為學生提供大量虛擬的語言信息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學習情境
學習一種語言,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一個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訓練和強化。通過Blog,給學生提供英語學習網站,不但課堂上用,課后也鼓勵學生上這些網站。學生可以閱讀大量適合自己水平的英語文章,聽到地道的英語,使學生置身一個全英文的語言世界,接收到的都是英語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學習英語的效率。
2.利用Blog的特性,激發(fā)學生求知與表現(xiàn)的欲望,鼓勵學生的參與和協(xié)作,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ㄟ^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p>
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成為Blog的真正主人,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采取小組合作與分層學習相結合的方法,每個小組都有英語成績和信息技術ABC三層的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分配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Blog任務,利用Blog所具有的網絡的開放性特點和信息保持持久的功能,整合形成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兩種策略,以個人與小組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效率。比如小組作文時,要求每位學生寫一句話,并在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教師在課堂上當場講評,其他小組會進行評論,網上的讀者看了也會評論修改。這樣一來,不但避免了每次小組作業(yè)總是由幾個成績好的學生來完成,而且促使每個學生認認真真去寫。寫得好的學生會得到很多贊揚,寫得不太好的學生會得到很多幫助,這對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調整學習心態(tài)和策略,都是很好的激勵。學生以他們自己的方式與大家分享著他們的知識、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愛好以及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慢慢地可以達到自主管理和自主學習。
3.以小結促反思,培養(yǎng)學生梳理知識,剖析問題的能力
學習英語,最終要看教師所教的知識學生究竟掌握了多少。通過在Blog上發(fā)布單元學習小結,學生可以把一個單元的主要語言點全部梳理一遍,通過和其他同學的單元小結的比較,也可以找出自己在學習方面的差距。瀏覽其他同學的單元小結,又是一個從無意識記到有意識記的復習過程。在使用Blog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教師而言,Blog的整個過程主要就是整理自己知識體系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講,Blog的過程主要是學習者個人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過程。Blog成了師生不斷進行反思,復習鞏固所學知識的最佳載體。
4.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促進英語教學
當你將作品發(fā)布在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里,并由自己管理,學習動機就會增強。因為網絡博客能被任何有機會上網的人讀到,有那么多觀眾的存在將迫使你想做到最好。Blog可以把一切可開發(fā)利用的資源都整合起來,幫助和鼓勵學生學習英語。
比如語文老師可以出這樣一道題,叫學生把李白的《靜夜思》翻譯成英語。學生們可以在網上找到多種不同的譯本。歷史老師也可以加進來,學生們還可以去搜索歷史方面的英語資料,比如十二個月名稱的來歷等。地理老師、計算機老師、物理老師和化學老師都可以在網里主持一個欄目,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來學習英語,一個開放的學習型組織就這樣通過博客這個媒介構建起來了。Blog已經成為教師和學生們共同學習英語不可或缺的平臺。
5.提供對信息的評價,訓練學生對信息的判別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互聯(lián)網上的信息太多、太雜、太亂,一方面學生無法判別哪些信息是有價值的,哪些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很多網站的首頁都有些只適合成人看的廣告畫面和信息,這些信息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會帶來不利影響。
老師應該向學生推薦英語學習網站,學生從Blog可以直接進入他們想要的學習英語的世界。對學生們自己搜集來的信息和評論老師應該加以監(jiān)控和指引,使得學生逐漸培養(yǎng)起準確的判斷力和正確的信息價值觀,掌握網上搜索的科學方法,這樣,在網上瀏覽搜索信息時會有更明確的目的和目標,保證了信息的安全性、有效性、準確性,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為直接,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結語
自17世紀現(xiàn)代英語誕生以來,關于教學方法的探討、改革和研究就一直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呈現(xiàn)出由單一向多樣綜合發(fā)展、由截然對立向相互融合發(fā)展的趨勢,有力地促進了英語教學實踐活動的展開,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英語教學理論。截止目前,國內外出現(xiàn)了多種多樣的英語教學方法。諸如語法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視聽法、認知法、情景法、整體動作反應法、沉默法、暗示法、自然教學法、機械反應法、顧問輔導法、信息認知法、自覺對比法、自覺實踐法、六步聽寫法、四步連讀法、簡筆畫情景教學法、結構情景交際教學法、情意情景結構規(guī)則功能十字教學法、復習介紹操作練習鞏固五步教學法、釋放教學法、密集式全浸入教學法、張思忠“適當集中、反復循環(huán)、閱讀原著、因材施教”十六字教學法、交際法、折衷法等等。這些方法,對我國不同時期的英語教學,都產生過較大的影響。近年來,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引起了教育的極大變革。利用信息技術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科學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走進課堂,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合理適時地使用Blog(博客)教學系統(tǒng),創(chuàng)設學習英語的情境,解決英語教學的視聽等有關教學問題,使學生通過視聽感知英語語言素材,發(fā)展視聽能力;同時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引導學生進行量多而質優(yōu)的聽、說、讀、寫綜合訓練,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上和無限的“課堂”獲得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語言基本技能得到訓練,直接用英語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并為實現(xiàn)用英語進行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向東,張際平.博客應用于教育——現(xiàn)象學的視角.東行記,2003.
[2] 何克抗.現(xiàn)代教育技術.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 國家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張山.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覽.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
[5] 楊連端.英語交際教學法簡論.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2.
[6] 李筱菊.三維教學與三維考試.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992.(責任編輯孫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