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各地人代會紛紛召開。代表議案怎么提,提多少?新當選的上海市十三屆人大代表洪剛表示:“我有很多想法,但接下來一屆5年,我打算一年搞一個議案,不在多,力爭能解決問題?!币幻庐斶x的農(nóng)民工代表,能夠有如此透徹的“精品議案”意識,難能可貴。
一直以來,人代會期間代表提交議案數(shù)量的多少,往往被認為是履職的熱情高不高、能力強不強的直觀體現(xiàn),甚至被認為是代表是否充分履職、人代會是否圓滿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人代會收到的代表議案似乎越多越好,參與提交議案的代表似乎越廣泛越好。片面追求代表議案的數(shù)量,就會影響議案的質量。多則濫、多則粗,恐怕是難免的。某地的一位代表在人代會期間領銜提出了8件議案,基本上是討項目、討資金的。這些就建設項目、司法案件、機構設置、人員編制、薪酬福利等具體事務提出的議案放在人代會上討論又有多大的意義?如此議案,不提也罷。
議案在精不在多,洪剛代表一年只提一件,不符合實際的不提,短期內難以實現(xiàn)的不提。為了一件議案,他展開深入的調研和走訪,并與另外一位農(nóng)民工代表張雄偉進行了很長時間的交流。有了這樣用“腳”跑議案的精神,議案才會案由準確、案據(jù)充分、方案可行。
上海市十二屆人大代表張文榮給新一屆代表上培訓課時說:“我5年中寫了5本議案,每本都像一篇論文?!睘榱苏{查食品安全問題,他整整調查了將近半年多,不辭辛勞地跑了上海的500余個菜場,最終寫出長達64頁的有關上海市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方面的議案。因其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和努力,還獲得過央視“3#8226;15貢獻獎”候選人提名。
在注重提高議案質量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正是代表的這種“精品議案”意識。只要我們的代表們在準備議案時都能做到“入乎其內”,直接涉入?yún)^(qū)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問題;“出乎其外”,站在一定高度,審視全局,俯下身來,踏踏實實地深入調研,提出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建議,由“議案大王”轉向“精品大王”,那代表議案的質量必定會迎來一個全新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