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機場時,我卻總尋不見跑道。高度不斷下降,大地近在咫尺,突然拐彎的飛機穿入峽谷向前,兩側(cè)的森林綠浪般陣陣涌來,又大片大片地消退。飛機仍只是飛,山鷹般靈巧地幾次大拐彎后,又一個斜掠,那條隱藏在深谷里的跑道終于陡現(xiàn)眼前。正想著松口氣時,飛機已俯沖般地降落在跑道中線,從滑翔到剎車,就1200米左右,再往前,300 米開外就是河流和跑道護欄。此時,一群惶惶相覷的人中間,巍然不驚的必是不丹人。
為國王而民主
相比于全世界每年只有6000 人的游客,不丹人其實很好辨認。這是一個上到國王下到平民都穿著同樣傳統(tǒng)民族服裝的國家,導游扎西習慣地把它稱為制服。扎西很有生氣,是那種一眼看得出真誠的年輕人。不丹首都廷布的干凈著實讓人吃驚,往卓木拉日賓館一路上,藏式閣樓,汽車,行人,放學的學生,甚至街頭的狗,都干凈得讓人懷疑:今天是過節(jié)嗎?扎西說不,這是最普通的一天。
對于幾乎走遍喜馬拉雅山脈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我來說,不丹一直是一個難以抵達的渴望。出于對自身旅游資源實現(xiàn)可循環(huán)和持續(xù)利用的考慮,同時,也為防止過度開發(fā)造成對景觀及傳統(tǒng)等的負面影響,1974年才對外開放觀光旅游業(yè)的不丹,就嚴格執(zhí)行年準入6000名游客的限制性條令。不單如此,政府還要求游客向指定的旅行社一次性交納不低于每天每人230美金的費用。但是,這樣的花銷絕對值得。凡是去過不丹旅行的人都會異口同聲地說,仿佛回到了自己心靈的故鄉(xiāng)。用西水美惠子(世行主管南亞地區(qū)的副總裁)的話說則是:不丹給我們地球人展示了許多高深莫測的東西。
40 多年前,不丹還處于沒有貨幣的以物易物階段,沒有汽車沒有水電和郵政。30年前,四世不丹國王辛格·旺楚克即位,并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國民幸??傊怠备哂凇皣裆a(chǎn)總值”的治國理念。直到1999年,不丹才開始普及電視。現(xiàn)今,不丹的國民平均收入已超過印度,不單在南亞地區(qū)占第一,同時也是世行有關(guān)發(fā)展中國家的相關(guān)排行榜中的第一。
不丹國雖然袖珍,礦產(chǎn)、水利尤其是旅游資源卻并不缺乏。但如何有序開發(fā)甚至循環(huán)利用這些資源,卻是政府考慮的重點。1999 年,不丹告別塑料袋;2004 年,不丹禁售禁吸煙草;2005 年,不丹被聯(lián)合國表彰為“地球衛(wèi)士”。在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同時,是否會失去精神生活、平和的心態(tài)和國民的幸福?自身的傳統(tǒng)文化和自然環(huán)境是否能得到維系?這一直是不丹政府價值觀的底線。為防止卷入工業(yè)文明的漩渦而喪失自我,不丹對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和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可說是費盡心力。
了解不丹這個國家最有效的鑰匙顯然是國王。30多年休養(yǎng)生息的富民政策,令遠見卓識的辛格·旺楚克國王深受愛戴。當他提出王室要還政于民時,以至于不少民眾都深感疑惑——在這樣一位仁慈英明的君王統(tǒng)治下,過寧靜而滿足的生活不是很好嗎?然而他卻說:我可以努力做個愛民的國王,但我無法保證不丹代代都有好國王,為了不丹人長遠的幸福,我們必須推行民主,一個有效的制度比王位更重要。雖然如此,但仍有不少不丹人純粹是為了國王而民主。因為他們認為,秘密都藏在國王的腦子里,相信他是沒錯的。
108 塔與同薩宗
不丹只有一條由西向東貫通全國的主干公路,汽車駛出首都廷布立刻進入原始森林。在這里根本看不到裸露的山體,山脈被茂密的綠色所覆蓋,深切的峽谷,以及谷地里淙淙流過的小河,從眼前掠過。汽車在森林中穿行,你根本看不到公路的延伸,大山好似被一張綠網(wǎng)網(wǎng)住。傳統(tǒng)的藏式木樓、藏式佛塔時隱時現(xiàn)。事實上,不丹國土面積的74%都被森林所覆蓋,其中有26%的地區(qū)還被劃定為國家保護區(qū)。
出廷布約20 公里后,汽車沿著崎嶇山路開始爬坡,到海拔3200 米處,眼前出現(xiàn)了導游介紹的108座佛塔。只見掛在松枝上的經(jīng)幡在陽光下隨風飄動,這意味著此地一定能看到某些高峰。果不其然,在佛塔的左邊一字排開出現(xiàn)了喜馬拉雅山脈的幾座著名雪山。依次為康布(6526米)、崗欽塔(6840米)、瑪桑崗(7145米)、特日崗(7300米)、節(jié)節(jié)康布崗(7100米)、宗哥布崗(7126 米)、崗卡普松(7541 米)。我在松林的高處感受著這壯觀的場景:遠處的幾座雪峰被綠色的“波濤”托起,中景108 個佛塔在陽光的照耀下,好像在與雪山對話,五顏六色的經(jīng)幡在我的鏡頭前搖曳,就好像幾個簡單音符組成的一段優(yōu)美的旋律。
不丹處于地球表面最高、最崎嶇的地區(qū),國土內(nèi)的山地被狹長的河床隔開。每一個城市社區(qū),幾乎看不到大片的空曠地帶。民居、寺廟都錯落有致地散布于山坡之間。在城市里,最大的建筑群均為寺廟和古代的宗址。這其中,創(chuàng)建于1644 年的同薩宗,同時也保存最完好的“宗”,即是我們第一個目的地。同薩宗現(xiàn)已改為寺院。不丹的寺院很樸素,不似我國西藏的布達拉宮那樣光彩照人,是典型的清修之地。許多佛像都不對游人開放,入廟前還一定要脫鞋,不許帶相機,不許大聲喧嘩,不許指指點點。偌大的寺院僧人很少,基本沒有誦經(jīng)和法號聲,參觀者也寥寥無幾,70% 的房間閑置或大門緊鎖。
同薩宗墻壁上的壁畫是新的,完全沒有歷史痕跡。從建筑中的主體構(gòu)件來看,起支撐作用的立柱大梁都無法看出是1644年的建筑。以我常常在藏區(qū)考察的經(jīng)驗來判斷,此“宗”極有可能曾經(jīng)損毀,現(xiàn)在的格局是經(jīng)修復而成的,其歷史最多100 年左右。經(jīng)詢問,果然如此。我得知此“宗”的確是在1897 年地震中基本損壞,后由第一任國王修復,作為自己宗祖的主廟?,F(xiàn)在,“宗”共有殿堂25個,最早的壁畫為17 世紀繪制,并畫有我國西藏拉薩的地形圖。
過旺曲河,半山腰一家私人藏紙作坊就是扎西要帶我們參觀的地方。當時車間里的工人正在淘漿抄紙,這是我從未見過的一種制紙工藝。只見手藝人熟練地用平網(wǎng)框在漿池內(nèi)抄紙,整套動作大概僅僅需要十幾秒,一張漂亮的藏紙就完成了。店主介紹說,這種純手工制作的藏紙,每天的出紙量只有500 張左右,如果是特殊工藝的藏紙,產(chǎn)量會更少。
成品庫房中的紙張更是令人驚訝,許多肌理復雜的高級工藝紙我在國內(nèi)也沒見過。其中有些是在紙漿里添加了各種色彩艷麗的植物花瓣或莖、葉后,才會有這種特殊的效果。這些紙有著較高的工藝價值,是制作高檔圖書和工藝品的上等材料。但是,這些特殊的紙張價格很昂貴,全開大約人民幣100元1張,而普通的全開也需10 元1 張。
如今,一脈相承于我國西藏的藏紙制作工藝在不丹取得了長足發(fā)展。和我國在2006年5月將藏紙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一樣,不丹國對藏紙工藝的保護也是不遺余力。傳統(tǒng)的藏紙制作工藝在原材料采集、紙漿提取以及抄紙成型等方面有很大相似性。其步驟可大致分為幾步:1.采集多年生草本有毒植物狼毒草的根部,搗砸,分離出植物表皮下的纖維層并晾干。這個過程需防毒。2.熬煮狼毒草纖維,以使長纖維變成可凝結(jié)成型的紙漿。同樣需防毒。3.用機械法進一步搗碎纖維,并用專門的攪漿裝置攪拌粘稠均勻。4.加水稀釋浸泡紙漿,達到水漿一體。5.將紙漿均勻地舀澆在不同尺寸的抄紙紗框內(nèi),濾水成形。6.晾曬后揭紙即可。在這些步驟中,第3 步時可按比例混合入其他的紙漿(比如竹木紙漿)以及香料等,第5 步時可加入干花瓣或干燥葉片等。這些依不同作坊而定。
生殖崇拜已經(jīng)滲透進不丹的民間藝術(shù)和文化中。不管是在帕羅小鎮(zhèn),還是首府廷布,幾乎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掛有木制男性陽具或彩畫。一些寺廟的大殿里,除了供奉佛像外,也擺放木制的陽具。寺里的主持還特地以木制的陽具輕輕敲擊我們的頭頂,據(jù)說這樣能為我們帶來好運,且含有祝福一路平安的意思。民居門口也有色彩鮮明的生殖器圖案,芙蓉出水似地挺在那里,有時還會調(diào)皮地在尖尖頭上畫一個圓頭細尾的精子,漂漂游游地鉆出來。扎西告訴我,在不丹,男性生殖器可以威嚇妖魔鬼怪;如果一個男人在森林里獨行感到恐懼的話,只需將褲子脫去,露出生殖器甩甩,就會嚇走林妖樹怪。
塔西崗的箭手
塔西崗宗是一個非常完整的建筑物,在扎西以不對外開放為由拒絕導游后,我決定只身前往。剛出賓館,看到王宮四周站滿了群眾和警察,他們?nèi)齼蓛傻赜姓f有笑。有幾個漂亮的女警察,我想為她們拍照片,當她們發(fā)現(xiàn)我的鏡頭對準她們時,便一下子嚴肅起來,整整衣服,理理頭發(fā),筆直地站在那兒擺起了姿勢#8943;#8943;隨后,一隊由警車開道的十多輛越野車快速駛來,原來這是不丹國主管商貿(mào)的大臣前來這里視察。
塔西崗宗果然不向外人開放,我心有不甘地朝守衛(wèi)的警察呶嘴試探,竟被默許進入了。宗址的大院內(nèi)有著一個藏區(qū)常見的擎天柱,上面掛著一條上下對稱的雙龍經(jīng)幡,被大風吹得啪啪作響。擎天柱的旁邊放置著一輛很現(xiàn)代的日產(chǎn)消防車,這是我第一次在寺廟里看到停放在古建筑邊的消防車,說明不丹人很珍愛自己的文化遺產(chǎn)。大起膽子拍了一些照片,我又走向一個高臺階的大門。走到門口,我故作不知地向喇嘛詢問“OK?”,喇嘛沒有說話,而是彎腰用雙手示意我可以進去。
進入庭院,安靜極了。這是一個長方形的天井式建筑群,其色調(diào)均使用黑白紅三色,對比強烈,襯出一種宏大氣勢。大經(jīng)堂高達20余米,是這個建筑群的核心,里面供奉著高大的蓮花生塑像以及精美的壁畫。為了進入不對外開放的大經(jīng)堂,我走近喇嘛們,開始給他們拍照,套近乎。幾分鐘后,我用手往里一指,又來一個“OK?”,喇嘛笑了,其中兩人也沖我道“OK!”。我一邊脫鞋,一邊走,很快就順利地進入大經(jīng)堂。此時經(jīng)堂也傳出誦經(jīng)聲,里面有二十幾個正在念經(jīng)的孩子。這個大經(jīng)堂是沒有維修過的老寺廟,光滑的木地板上有著深深的凹槽,整個大經(jīng)堂在四周墻面的釋迦牟尼佛傳壁畫映照下,顯露出它曾有的輝煌。
在宗址不遠處,看到河谷的岸邊,幾個不丹年輕人正在練習射箭。射箭和摔跤是不丹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射箭更是被尊為“國術(shù)”,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自1984 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不丹每次都派出射箭運動員參賽,并不時有戰(zhàn)勝射箭強國選手的紀錄。作為不丹國第一運動,射箭在不丹每一村莊中都有普及。每個村子都有正式的射箭隊和射箭場,逢周末就會有比賽。在不丹,射箭不單單起強身健體的作用,同時還是不丹人尤其是不丹男人們非常重要的娛樂和社交活動。讓射箭的天賦流淌在不丹人血液中,
不丹人引以為豪的是,飲過酒后的不丹神射手們可以射出300米的射程,而作為奧運項目的射箭比賽,射程只有200 米。據(jù)不丹奧委會透露,2008 年北京奧運會,他們將歷史性地派出4 名射手參賽。我下到谷底,在橋頭靜靜地觀看他們的練習。他們使用的都是非常專業(yè)的高級弓箭。由于語言的障礙,我們只能以最簡單的語言來交流,最后我終于明白他們是此地的專業(yè)射手。其中一位非常帥氣的小伙子,正在準備參加2008 北京奧運會。從他的身材、氣質(zhì)、執(zhí)箭、瞄準、出箭等細節(jié)判斷,他應該是一個非常穩(wěn)健的射手。但愿2008 年能在北京見到他的身影。
故都普那卡
海拔僅1200米的普那卡市1955年時曾是不丹的首都,也是貴族冬季的住所。這個城市坐落在寬大的河谷上。喜馬拉雅山冰川融水聚成的兩條河流,在普那卡宗前匯合成為普那卡曲。正值夕陽余暉,暖色的光線照在龐大的建筑群上,很遠就感到了一幅壯觀的景色。
普那卡宗初建于1637 年?!白凇遍L180 米,寬72米。這所建筑在歷史上多災多難,其中大火就達數(shù)十起,最為嚴重的是1897 年的喜馬拉雅大地震,整個不丹遭遇不幸,普那卡宗也未能幸免。更為不幸的是1960 年和1994 年,上游冰川融水所導致大水災。但人們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用傳統(tǒng)手法將其修復了。這座建筑物今天看上去仍感到是那樣的完美。我在藏區(qū)看到的各種藏式建筑太多太多,但依我的眼光,無論從地勢、規(guī)模,還是從建筑格局和細節(jié)看,普那卡宗都是最好的。
普那卡宗坐落的地方,遠古時期是古冰川融水匯合地帶,浩大的河水從這里奔騰而過。由于地殼的抬升和冰川融水量減少,河谷慢慢退縮,形成不丹舉國少有的平整地面。這種慢慢穩(wěn)定的地面被人們關(guān)注,并被建成大型寺廟。如今不再肆虐的河流靜靜地從普那卡宗前流過。寺廟安詳?shù)匾蕾嗽谑[綠的森林之中,在珍貴的樹種花卉裝點下,普那卡建筑群顯示出古典的優(yōu)雅與王者的氣質(zhì)。由于經(jīng)過多次破壞,寺院里目前幾乎看不到古老的遺物,但其雕刻藝術(shù)非常精湛。大殿的立柱全部為銅皮鏤花雕刻,其內(nèi)容主要是吉祥紋花草人物,通體鍍金后視覺效果讓人不得不感嘆。
帕羅河谷的懸空寺
帕羅是我這次來不丹見到的最好的河谷。在這里可以領(lǐng)略到不丹傳統(tǒng)文化以及藏傳佛教的積淀與延續(xù)。不丹國的歷史、文化和宗教都與我國西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長達數(shù)個世紀的融合過程中,兩種文化已經(jīng)自然貼合得難分彼此。公元638 年,由藏王松贊干布創(chuàng)建的KyichuLakhang 寺就坐落在這里。這座不丹王國最古老的廟宇,如今已是不丹國文明歷程的見證。
另一個見證是唐東杰布的鐵橋。唐東杰布是西藏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人物之一他首先是一個偉大的藏戲藝術(shù)的發(fā)起人;幾乎可以說,藏戲就是經(jīng)他一手發(fā)展起來的。其次,他是一個橋梁建造家——他用演出藏戲的收入,又用一生的時光為西藏建過一百多座橋梁!2001年,我在拉孜、尼木、昂仁見到過唐東杰布留下的橋梁,均已殘破凋敝,只殘存著鐵鎖;但在不丹,我卻見到了五百年前的唐東杰布留下的杰作!這座鐵索橋,就是五個世紀前的唐東杰布建造的。
6點時分的帕羅河谷,云霧就已纏繞在了對面的山頂上,陽光很快過來,云霧舒卷流溢,帕羅河谷安詳?shù)米屓诵淖怼?0 點鐘抵達著名的虎穴寺時,天空又開始暗了下來,不一會下起了小雨。當我們到達位于東部的虎穴寺時,雨下得更大,但是舉目一望,發(fā)現(xiàn)陽光已灑落在西面的森林之中,真是東邊日出西邊雨。
虎穴寺是不丹人心中最神圣的佛院,坐落在海拔3300 米的懸崖峭壁上。這座險峻的大山建有不同形狀的寺廟,虎穴寺的位置最險要,遠處看像是吸在懸崖峭壁上。據(jù)古代經(jīng)書記載:8 世紀時,蓮花生上師騎著一匹飛虎從西藏來到此地降妖服魔。蓮花生后來成了這個國家最重要的宗教形象。蓮花生大師曾在這里修行三個月,留下了不少傳說,其中之一是:一座會說話的蓮花生塑像,騎著一匹雌虎飛到Taksang 懸崖邊,降伏占據(jù)山頭的山神鬼怪……
虎穴寺的壁畫都是先繪在布上,再粘于墻上,有點類似唐卡的畫法。這種繪畫式的壁畫,要比在墻上畫更加細膩。除此之外,各殿堂的銅雕佛像都巨制浩幅,由于房間很小,使人無法近距離完整地欣賞這些精美的佛像。由于我們最后到來,寺里的喇嘛們已不知去向,更多的壁畫精品就這樣錯失了。
編后/ 對于更多的讀者來說,這個仍留存在小學地理課記憶中的不丹國,無疑是一個最陌生的鄰國。如今,四世不丹國王辛格·旺楚克已將王位順利地交接到他的第十個兒子手中,第一屆民選政府也已履行起了管理國家的職責。而攝影家張超音先生所感受到的那種純凈與生氣,仍得以在這個山國間幸福地彌漫。如何與傳統(tǒng)和自然相諧共生,如何真正追求民眾的幸福,這就是雷龍之國給予世人的智慧啟示。如何與傳統(tǒng)和自然相諧共生,如何真正追求民眾的幸福,這就是雷龍之國給予世人的智慧啟示。
責任編輯: 龍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