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多水,穿城而過的渭河、藉河、葫蘆河、牛頭河等水勢四涌,滋潤著天水城。有這么多的水,自然就有許多的泉,且大多是聲名顯赫的。甘泉、馬跑(刨)泉、北流泉、玉泉等,泉泉相映,丁冬復丁冬,悅耳之聲從四面八方而來,一座天水城就成了樂城。
甘泉和北流泉是人文之泉。甘泉在麥積區(qū)的甘泉鎮(zhèn),出麥積城區(qū),不到20分鐘的車程便到。這眼泉,曾滋潤過一位偉大詩人干渴的咽喉。唐乾元年間,杜甫流寓秦州,曾品嘗此泉,并留下了“甘甜勝牛乳”的詩句。甘泉就在太平寺——當?shù)厝朔Q為大寺門的地方,“大寺”之稱,就顯示出了該寺在當年的浩大。此寺在唐朝時曾香火旺盛,如今已無往昔的規(guī)模。但這眼泉,從遠唐一直流來,流量不減,甘甜未變。泉的邊沿建成八角樣,由大青石砌成,上建一仿古亭子,使這眼泉顯得古色古香??淳星遒乃?,清涼之氣沁人心脾;找一碗杯,盛一泓清泉喝下,甘甜爽口,暑氣頓消。泉旁,是兩棵高大的玉蘭樹,每到三、四月份,繁花滿頭,盛夏,綠陰匝地,詩人當年喝了一杯甘泉水后,不知有沒有依靠大樹,履著綠陰,做一個豐衣足食的夢……
北流泉在秦州區(qū)南郭寺。從秦州區(qū)驅(qū)車,10分鐘的路程,就到了南郭寺。繞山門而入,便可覓得此泉。與甘泉一樣,北流泉也是水質(zhì)甘甜,到現(xiàn)在,還供寺里僧人及方圓人家食用。南郭寺始建于何年,尚無確切記載,但這眼汩汩泉水,在唐朝就已有了,也是因了詩圣的一首詩:“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詩的滋潤使泉顯得人文氣息十足。更奇妙的是,這泉就在半山腰——高山之上,有一眼泉泠泠而涌,不管天有多旱,其水位都不升降,很是奇特。爬山而來的你,一定要飲一杯此泉,這水不光解暑,還含有多重有益的化學元素,可以強身祛病呢!
馬跑(刨)泉在馬跑泉鎮(zhèn),驅(qū)車出麥積區(qū),不足5分鐘的行程便到。馬跑泉的來歷顯得更有傳奇色彩。相傳當年尉遲恭帶領(lǐng)將士行軍至此,人渴馬乏,這時,他的戰(zhàn)馬雙蹄刨地,一股清泉涌出,解了將士的干渴。于是,這兒就叫馬跑(刨)泉了。只是如今,泉水只留下淺淺的痕跡,和一座尉遲恭勒馬刨泉的雕塑。
與其他泉相比,玉泉顯得神秘而又氣韻悠長。玉泉在玉泉觀內(nèi),地處秦州城區(qū)北邊,從市區(qū)乘車5分鐘便到。因此泉能醫(yī)眼疾,固名“玉泉”。 而玉泉觀顯然是因此泉而得名。相傳被成吉思汗尊為大宗師的丘處機,其眼疾是此泉醫(yī)好的。于是,玉泉便在人們的眼里,更多了幾分神奇。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信仰,在中國人心里,對道教的信奉是很虔誠的,于是,這曾使一位神仙駐足修行、成仙得道的地方,那份神秘就可以想象了……
其實,天水還有許多泉,如天水城里的官泉,在那時曾供著一城人的飲用(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那地方已是一棟高矗的住宅樓),還有其他縣區(qū)里大大小小、其名卑微但清冽爽心的泉,就這么縈天水之城而淙淙著。天水之城,水是其根,泉是其魂,更是它彰顯古城內(nèi)蘊最好的載體——水潤古城,古城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