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的中學教學研究工作總體水平偏低,已無法適應教育現(xiàn)代化對中學教學研究的要求,嚴重滯后于社會的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研究型教師已成為學校乃至社會的首要任務。本文主要針對中學語文研究型教師應具備的各項能力來探討中學語文研究型教師的培養(yǎng)策略,培養(yǎng)研究型的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注意培養(yǎng)中學語文教師的研究能力、反思能力。
[關鍵詞]研究型教師 教學研究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凡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的教師,則最有可能變成教育能手?!背蔀檠芯啃驼Z文教師還是語文學科發(fā)展的需要。語文教育自古以來就被看成是一種藝術直到現(xiàn)在才開始注意到其中的科學因素,之所以稱它為藝術,是因為語文教育是個人技巧性很強的活動,教育的效果如何由實踐者個人知識、經驗、個性來決定,但我們也應看到語文教育在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著科學的一面。語文教師可以在研究中達到教學方法的最優(yōu)化和普遍化,及教學手段的效果化和技術化。
一、培養(yǎng)中學語文教師的研究能力
作為教師個體來說,具備良好的教育科研素質將終生受益。評價一名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標準是多方面的,不僅課要上的好,學生成績優(yōu)秀,而且還應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成果,即在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某一方面,有獨特的見解或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有公開發(fā)表的論著或課題成果,因此我們要做到如下幾點:
1.加強語文教師對科學研究的主體意識
據華東師范大學“面向21世紀教師教育對策研究”課題組對上海2000多名中小學教師的調查,在教育科研的認識方面,有48.4%的教師認為中小學教師從事中小學教育研究主要是指教師根據一定的理論在實踐中進行實驗。在教育科研能力方面,只有1.8%的教師認為自己擅長于教育科學研究。在教育研究成果方面,近三年來有48.9%的教師從未公開發(fā)表過一篇論文。訪談和問卷表明,大多數(shù)教師具有教育科研的意識,但缺乏教育科研的能力,這是中小學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現(xiàn)代中學語文教師要對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及社會上發(fā)生的與教育有關的事情保持敏感性并萌發(fā)探究的欲望,要有意識的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使自己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表面深入事物本質,遵循指導學生啟發(fā)性的原則,循序漸進的原則等等。
2.增強語文教師從事研究的自信心
由于傳統(tǒng)教育教學方式的影響,目前語文教師比較適應按部就班的教育方式,但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敢于面對問題,敢于接受來自學生的挑戰(zhàn),樹立起從事研究的自信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積極的參與教育教學活動,語文教師才能逐步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大多數(shù)中學語文教師的心理,一直認為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教書,甚少提及教學研究,認為自己不具備研究的能力,忽視了從豐富的教學經驗入手,從身邊的問題入手的自信,因此,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增強教師從事研究的自信,培養(yǎng)其進行研究的主動意識。
3.加強語文教師對教育科學理論的研究
教育研究是研究教育活動中的現(xiàn)象和問題,但這種研究必須在方法論上符合科學研究的基本原理與一般方法??茖W的方法是研究活動具有針對性、嚴密性的前提。在這里我們尤其要強調的是注重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研究既要研究教又要研究學,對學生“學”的研究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懂得“學習法”的理論。
4.在實踐中進行行動研究
20世紀50年代,當時的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院長考瑞(S.M.Corry)教授將行動研究介紹到教育界,隨后廣泛應用于教育行政管理、課程、教學研究之中。教育行動研究是最適合中小學開展的一種教育科研方式。行動研究一個重要的特點是當項目結束是研究并沒有結束。雖然我們現(xiàn)在進行科研的教師不斷增多并出現(xiàn)了一些有影響的科研成果,然而冷靜反思學校教育科研現(xiàn)狀,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譬如有些教師被動進行科研,科研脫離教學實踐,科研成果低水平重復等。這些問題是表層的,深層問題則是教師對科研存在種種消極認識,分工論、無用論、無暇論、神秘論等錯誤的論斷一直存在,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充分考慮中小學教師的現(xiàn)實職業(yè)特點,尋找一種能為廣大教師所接受的研究模式;而行動研究就不失為這樣一種理想的模式,它以其所特有的方法論屬性能夠消除教師對待科研的種種消極認識,進而啟發(fā)教師進行教育研究的自覺性。
二、培養(yǎng)中學語文教師的反思能力
1.從教師最熟悉最關心的問題入手
葉圣陶說:“多少年來,語文教學效果不怎么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沒有認真做些研究,要研究首先就得調查,我希望咱們多些實際調查?!蹦敲磸暮翁幯芯?,從何處調查呢?開展課題研究教師最關心什么?處于不同階段的教師關注點不同。根據教師專業(yè)成熟的一般規(guī)律來說,剛剛起步和初涉教師生涯的教師,關注點往往更多的只是自己,如對教師角色的接受、控制能力、是否被學生接受、他人如何評價等。而相對成熟的教師,則更加關注自己的教學表現(xiàn)。比較成熟的教師則更加關注學生的需求與發(fā)展。教師的關注點,其實就是教師發(fā)展的生長點和落腳點。
2.引導教師在參與互動中提高反思能力
新課程標準倡導合作互動的教學方式,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之前,要明確所教課程的內容、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方法與手段,并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與可能的教學效果;課堂的組織與管理,即在課堂上密切注視學生的反應,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時準備有效應付課堂上的偶發(fā)事件;學習活動的促進,這個過程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核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進程、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和反應等方面隨時保持有意識的反省,并能根據這些反饋信息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使之達到最佳效果。
3.要創(chuàng)造機會,引導教師不斷強化反思的過程
創(chuàng)造機會,引導教師在實踐的基礎上,重視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較之要求教師僅僅關注解決問題的結果更為重要。
注重利用各級各類研討活動,為教師提供反思的機會?;谶@種思路,近幾年來山東省組織教師多次參加全國和省市各類重大課題研討活動,特別注意發(fā)揮地域優(yōu)勢,借助省市教科所在濟南組織各種研討活動的機會,組織盡可能多的教師觀摩、參與,引導和指導一批教師做課、說課,交流論文等,從而強化了教師不斷反思的過程。
4.讓教師形成反思的習慣,為反思創(chuàng)造機會
讓反思實踐成為教師的一種習慣,要使教師明白反思實踐的科學途徑和方法,領會到反思的益處,為教師自身提高工作效率,促進自身成長提供有效的幫助。對教育工作者來講,十分重要的是使他們主動的參加教育改革方案的工作。顯然,鼓勵和指導中小學教師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開展行動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語文教師在教學的同時從事研究,也就是使自己成為研究型的語文教師,那種認為教學是本職工作,研究是分外的事;教學是大事,研究是小事;教學必搞,研究可有可無等看法,都是不當?shù)?。我們應該教學和研究并行,成為真正的研究型語文教師。
參考文獻:
[1]朱紹禹.語文教育科研導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RICHARD I.ARENDS.LEARNING TO TEACH[M].Random House, Inc New York:First Published,1998.
[3]施莉.研究型教師的能力構成及其培養(yǎng)[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23(5).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