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本文探討了高校政治輔導員與心理輔導中心之間的關系,就如何充分發(fā)揮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更好的做好心理輔導工作提出了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高校政治輔導員 心理輔導 思想政治教育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特殊的組織和群體,高校是知識分子聚集的場所,是國家科學教育文化的中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戰(zhàn)略支撐,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fā)揮重大的建設性作用。同時,建設和諧校園也是高校自身保持快速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高校的改革發(fā)展,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心理健康問題已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當突出的新問題。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輔導員,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思想,如何使輔導員日常工作和心理輔導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心理輔導的有效性,這是當前高校政治輔導員在教育工作中應深入研究、探討的一個問題。
一、正確認識高校政治輔導員與心理輔導中心的關系
心理輔導中心是高校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設立的專門機構,是高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議事日程的體現(xiàn)。一方面,心理輔導中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詢工作,提高大學生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協(xié)調發(fā)展;另一方面,組織隊伍積極開展科學研究,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依據(jù),更有效地在大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政治輔導員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對于高校政治輔導員來說,對大學生實施科學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是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高校政治輔導員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人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通過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活動,加強與大學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與溝通,努力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從這一角度來說,高校政治輔導員和心理輔導中心在工作內容上均承擔著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責任。
二者之間也存在差異,高校政治輔導員所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往往融會貫穿于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事務的管理和服務活動之中,利用和學生的距離比較近,溝通比較方便的優(yōu)勢,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向,可以通過談心等方式主動與學生進行情感和心靈上的溝通交流。而對于心理輔導中心來說,由于受眾面較廣,導致與學生之間的直接溝通比較困難,較難掌握個別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往往只能是通過被動咨詢的方式與學生間展開交流。但心理咨詢中心也具有目己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專業(yè)性上。因為在高校政治輔導員中,畢竟較少數(shù)人是心理輔導方面的專業(yè)人士,大多數(shù)人在對大學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咨詢輔導服務時會遇到一系列的難題。而對于心理輔導中心而言,擁有專業(yè)的師資及一定水平的硬件設施,能夠更加專業(yè)、更切實際、更好地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方面的問題,比如通過團體咨詢、班級輔導、心理行為訓練等方式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二、高校政治輔導員如何做好高校心理輔導工作
學校教育如何將心理教育機制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筆者認為關鍵在輔導員,因為高校政治輔導員作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組織者,高校政治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輔導工作,應當作為高校心理輔導工作的環(huán)節(jié),即從心理健康的“輔導——咨詢——治療”三環(huán)節(jié)來看,高校政治輔導員主要負責輔導這個環(huán)節(jié),適當?shù)貐⑴c咨詢與治療環(huán)節(jié)。那么,高校政治輔導員工作如何實現(xiàn)把學生教育成為健全心理機制的合格人才呢?在此筆者提出幾點拙見。
1.把政治輔導員培養(yǎng)成為心理輔導員
把政治輔導員培養(yǎng)成心理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政治輔導的同時,進行心理輔導,其效果將是最好的,因為輔導員既是嚴師又是知心朋友,有著其他老師不可替代的權威性和號召力。輔導員與學生應該成為相互理解、信任、體貼、幫助的兄長式的知心人。這要求輔導員首先要努力學習掌握心理學知識,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家能手。學校還可送輔導員進修或培訓等。
輔導員應深入學生,深入實際,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活動,知曉學生的心聲。并根據(jù)不同層次,不同需要的群體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困擾,不同階段會有帶普遍性的關鍵問題。如大學生的適應性問題、考試焦慮問題、戀愛問題、畢業(yè)與擇業(yè)問題等各種問題,都處在不同的年級階段,心理輔導應抓住各個時期的關鍵來開展工作。
2.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形成“心理、思想教育中心”,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這個體制可由黨委領導,由各院系黨、團總支及心理教研室組成校級機構,系級機構可由黨、團總支干部、心理學教師組成。通過這個機構做工作,就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起到最佳效果。
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應把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與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結合起來,進行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心理調試能力,使他們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坦然面對并正確處理在學習、成長、擇業(yè)、人際交往等方面遇到的問題。
3.參與到學校心理咨詢和問題學生的心理治療工作
高校政治輔導員對一個班級負責,做好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特色,這種體制在做好學校咨詢工作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一般情況下,高校政治輔導員在學生入學后會建立一個動態(tài)的學生信息檔案,在必要情況下,這套信息檔案可以成為心理咨詢中心老師對學生進行咨詢的必要補充。高校政治輔導員與學生長期生活在一起,對問題學生的情況更是了如指掌,高校政治輔導員可以為心理咨詢中心老師提供更鮮活的一手材料,協(xié)助其做好咨詢工作。
更為重要的是,高校政治輔導員應當作為心理健康輔導“輔導——咨詢——治療”環(huán)節(jié)轉換的重要建議者。高校政治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一旦發(fā)現(xiàn)“輔導”已經(jīng)無法解決問題,應當及時建議學生和學生家長去學校心理咨詢中心進行咨詢,而不能一直將問題扛在自己肩上,這樣有利于避免延遲治療時間。高校政治輔導員也應當跟蹤了解心理咨詢的結果,提醒學生和家長在必要的情況下到醫(yī)院進行臨床治療。
參考文獻:
[1] 龐元正.當代中國科學發(fā)展觀.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4, 2.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