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德育管理體制是以正確的德育指導思想為基礎,遵循德育原則而建立的德育組織系統(tǒng)。全員管理模式是通過多年的實踐,適應新世紀素質教育要求的德育管理模式。本文首先從“全員管理模式”工作目標出發(fā),深入探討了其操作程序,諸如構建一體化德育網(wǎng)絡、建立并完善全員德育工作機制等。最后總結和反思了 “全員管理模式”現(xiàn)階段的具體實施經驗、成效及其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中學德育 全員管理模式 德育管理體制
中學德育管理體制是以正確的德育指導思想為基礎,遵循德育原則而在中學建立的德育組織系統(tǒng)。長期以來,由于德育的泛政治化傾向;學校德育內容不穩(wěn)定,缺乏系統(tǒng)規(guī)劃;上級領導部門的微觀化管理等原因,我國中學德育管理體制存在諸多問題,如權責不明確、政令不統(tǒng)一、結構不穩(wěn)定,以致出現(xiàn)德育與智育分離的“兩張皮”等現(xiàn)象。體制的運行環(huán)境欠缺,如傳統(tǒng)的德育管理觀念、就范式的德育管理模式、管理者隊伍的素質欠佳等。為達到整合德育內容和方法以提高德育實效的目的,很多學校展開了對現(xiàn)行德育管理體制的改革。通過多年的實踐,已初步建立了適應新世紀素質教育要求的、主動的、開放的、注重實踐的“全員管理模式”。
“全員管理模式”工作目標是“依法管理、校長負責、全員參與、合力育德、九大系統(tǒng)、四級運行、全面育人”,其中確立校長在德育委員會的領導地位,全面負責學校德育工作。在學校的統(tǒng)一指揮下,各系統(tǒng)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各自的崗位上,各司其職,各有側重,使學校的德育工作納入規(guī)范化的軌道?!叭珕T管理模式”其實質在于組織起一切可能的教育力量(學校、社會、家庭),對學生進行全程、全方位的教育,以養(yǎng)成教育、自主教育為核心紐帶,以促進德育目標的達成。總結這些來自實踐的經驗,有利于進一步在我國轉型期開展有成效的德育管理。
一、“全員管理模式”的操作程序
(一) 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德育網(wǎng)絡
1.在學校建立九個德育管理系統(tǒng)。一是黨委——團委——團支部的黨團德育管理系統(tǒng),通過組織生活、民主生活以及各種適合學生身心、思想特點而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二是黨委——工會——職工德育管理系統(tǒng),落實職工育德;三是黨委——黨支部——黨員德育管理系統(tǒng),落實黨員育德;四是校長——德育處——年級組——班主任德育管理系統(tǒng),系統(tǒng)實施班級工作督導和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良好品德和習慣;五是校長——德育處——學生會——班委會德育管理系統(tǒng),負責組織學生自主管理,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和實踐能力;六是校長——教務處——教研組——任課教師德育管理系統(tǒng),負責教書育人工作;七是校長——總務處——職工德育管理系統(tǒng),負責服務育人工作;八是德育委員會(校長領導下的)——家長委員會德育管理系統(tǒng),加強家?;?,促進學校工作全面發(fā)展;九是德育委員會(校長領導下的)——社區(qū)教育委員會德育管理系統(tǒng),凈化社會環(huán)境,保證學生健康成長。這九大德育管理系統(tǒng)的運行如下圖:
2.成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通過多種形式對家長進行家教知識培訓,加強家、校聯(lián)系,提高教育合力。具體說來,一是舉辦家庭德育知識講座,系統(tǒng)傳授生理學、心理學、家庭教育的原則和方法等基本知識,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二是定期組織家長經驗交流會。通過鮮活的家教實例,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互相交流信息、互相學習借鑒,大大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設立教育教學活動“開放日”,邀請家長觀摩學生的活動課,參與學校藝術節(jié)、德育研討會、學生會干部競選大會、主題班會等,加深對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充分挖掘家長這一重要的教育資源,聘請有專長的家長輔導文學小組活動、電腦小組活動、舞蹈小組活動等。四是加強學校和家長之間的交流,成立“家庭教育知識咨詢處”,規(guī)定“家長接待日”,制定教師定期家訪制度、特殊跟蹤教育制度,設立家校聯(lián)系手冊,促進家庭、學校教育的統(tǒng)一。
3.成立社區(qū)教育委員會。學校打破“圍墻”,開門辦學,成立由所在社區(qū)單位共同組成的“社區(qū)教育委員會”,聯(lián)合多個部門參與學生管理,在學校與社會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促進德育的社會化。如重慶市兼善中學在校外建立了張治中將軍墓、西山坪戒毒所、北碚污水處理廠和13集團軍教導大隊等多個德育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前往參觀和學習。其中起始年級學生要參加為期一周的軍訓。學校為了填補由于假期出現(xiàn)的規(guī)范化教育“真空”,盡量避免學生在假期中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和負面教育的影響,寒、暑假要求學生參加至少一個月的“三結合”社會實踐活動并撰寫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要求家長和社區(qū)對學生的表現(xiàn)做出鑒定,所有材料均進入學生個人檔案。
(二)建立并完善全員德育工作機制
為確保以上德育系統(tǒng)的有機運行,必須建立完善全員德育工作機制。一是引導班主任工作走上科學化軌道。定期組織班主任系統(tǒng)學習班級管理理論,交流班級管理經驗,聯(lián)系各班實際,探討科學的管理方法。制定“班主任工作周報表”制度,要求班級工作每周達到“三有”——有目標、有突破、有總結,不斷形成自己的班級管理風格。二是抓好學科教學滲透德育主渠道。把德育滲透納入教學常規(guī),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設計德育滲透方案,制定德育目標,深挖各科教學中的德育因素,積極探索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新路子。同時,經常調查教師在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情況,并作為教師教學成績考評的重要依據(jù)之一。三是改革思想政治課教學,充分發(fā)揮其德育功能。改革“我講你聽、你背我考”的政治教學模式,引導政治教師徹底改變過去的教學觀念,把政治課教學與生動的社會實踐、學生的思想實際、國際國內政治形勢聯(lián)系起來,充分發(fā)揮其德育主陣地作用。對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備課提出單獨的要求,政治課教師在備課時要聽取班主任的意見,使教學針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實際,重點是結合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系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育,把學生的道德行為表現(xiàn)作為政治課的主要效果來對待。四是實行副主任制度和教職工課外育人制度。班主任全員參與班級管理和課外育人活動。從任課教師和職員中選拔副班主任,負責分管班級工作的某一方面,并制定相關條例,定期召開正、副班主任會議,對班內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進行討論,研究相應措施。在教職工中廣泛宣傳課外育人的重要意義,制定《教職工課外育人考核條例》,印發(fā)記錄表,將課外育人情況計入教職工的綜合考評。
(三) 實行“星級班級”管理
學校德育常規(guī)工作采用“星級班級”的評比制度,用活動促進常規(guī)落實。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中學生守則》等德育管理法規(guī)具體化。如西師附中出臺了《禮儀細則》、《學生使用手機的管理辦法》等條例,建立并完善《班級工作考核辦法》等制度,來規(guī)范和訓練學生的行為。在檢查時,成立學校領導干部任組長、骨干教師和學生會干部任組員的常規(guī)檢查小組,從升旗儀式、清潔衛(wèi)生、兩操、學習紀律、文明禮儀、愛護公物、集體教育活動、寢室紀律八個方面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全面檢查,并堅持一日一公布,一周一累計評選出當周的“星級班級”(五星、四星、三星)。
圍繞常規(guī)落實開展一系列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如針對假期中學生遵守《規(guī)范》觀念淡薄的問題,確定每年3月份為“文明禮貌月”,以禮儀規(guī)范落實為突破口促進《規(guī)范》落實;每年9月份開展軍訓活動和新生入學教育活動,10月份舉行隊列隊形韻律操比賽等。組織開展“向生活陋習宣戰(zhàn)”、“告別網(wǎng)吧”等系列活動,有力地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四)引導學生自主管理
依據(jù)學生個體道德形成規(guī)律,學校成立“學生自律委員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自我評價、他人評價、社會評價的有機統(tǒng)一。學校由學生推選學生會干部入學生會任職,學生會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定期向學校反映,參與并監(jiān)督學校各項事務的運行。學生會同時也進行學生的自治管理,每個學生在學?;虬嗉壎加袇⑴c管理的機會,人人不僅是被管理者,同時也是管理者。如重慶市37中學不僅大膽放手讓學生組織足球聯(lián)賽,學生風采比賽、辯論賽、網(wǎng)頁制作大賽,還鼓勵學生自主辦好兩個校級刊物以及學生論壇和文藝沙龍,學校還進行了學生自己主持策劃的主題班會優(yōu)質課評比活動。把學生置于德育管理的主體地位,學生的潛力被發(fā)掘出來,充沛的精力被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在組織活動、進行自主管理的過程中,找到了自身的價值,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五)建立科學的德育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在德育管理工作中起著導向作用,學校在制定班級考核條例時,涉及到常規(guī)落實,學習和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好人好事等諸方面;在評價學生時,用《學生評價手冊》代替《家長通知書》,對學生道德品質的評價采用自評、師評與家長評相結合的方法,并且?guī)熢u主要以“老師寄語”的形式出現(xiàn)。在評優(yōu)時,不僅組織“十佳青少年”、“三好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等綜合獎的評選,而且設立了“百佳名星”、“文明學生”、“優(yōu)秀室長”、“優(yōu)秀通訊員”、“科技制作能手”、“學習進步獎”、“校園十佳歌手”等單項獎。這些獎項的評比,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歡樂,從而加深對集體和學校的感情。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優(yōu)缺點,也能看到別人的優(yōu)缺點,優(yōu)秀生不會自負,后進生不會自卑,形成了“金字塔”型與“群星燦爛”型相結合的人才結構。科學的評價體系,使各項德育管理措施由軟變硬,得以順利開展。
二、總結與反思
“全員管理模式”的德育實踐超越了常規(guī)德育的成效,學校德育工作在新的突破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時,取得了豐碩的成績。
(一)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系統(tǒng),大大提高了育人實效
近年來,由于西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實行了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系統(tǒng),育人績效效果顯著。學生操行合格率100%,后進生轉化工作效果明顯,犯罪率為零,學生違紀率0.5%,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率為零。德育學科合格率為100%,其中優(yōu)秀率初中90%,高中92%。學生區(qū)級以上獲獎率60%,學校獲獎率突出。學校辦學規(guī)范,家長、社會單位及有關部門對學校德育工作滿意度達98%,未受主管部門及其他部門任何處罰。
(二)成長起一支精干的德育工作者隊伍
學校德育工作大格局的形成,不僅營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圍,而且錘煉造就了一支精干的德育工作專(兼)職隊伍,整個德育隊伍呈現(xiàn)年輕化、專業(yè)化、知識化的特點。工作中,他們思想活躍,樂于奉獻,不僅積極實踐,而且善于思考總結。不少人因工作出色受到上級表彰,在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和德育論文評比中獲得獎勵,有的還擔任了重慶市教育學會德育專委會理事等職務。
(三)學生道德感、道德判斷和道德實踐力明顯提高
學生道德感、道德判斷和實踐力的提升體現(xiàn)在他們的具體細致的行為中。如西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環(huán)保小組的同學在實地調查后發(fā)現(xiàn),宏新造紙廠排放的污水是造成重慶市北碚區(qū)壁北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他們撰寫調查報告陳書北碚區(qū)環(huán)保局,引起政府高度重視,并最終責令該廠停產整改。為此當?shù)匦侣劽襟w都給予了追蹤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該校學生還自發(fā)向重慶市北碚區(qū)銅鼓中學捐款捐物價值上萬元。該校校報《附中生活》組織學生論壇,就馬加爵殺人案等社會熱點問題展開討論。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70%以上是由學生自己組織開展的,展現(xiàn)了新一代中學生的精神風貌。他們的行動促成了良好的學校道德風氣。
同時,在實踐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問題:
(一)隨著社會信息時代的到來,網(wǎng)絡成為學校與社會、個人與學校的又一重要溝通手段。如何加大網(wǎng)絡、網(wǎng)吧的管理,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迫在眉睫。
(二)在一張試卷決定學生一生命運的今天,德育工作顯得異常軟弱。社會、家長、學生要改變舊的教育觀、人才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有待于高考制度的進一步改革和人們思想觀念的進一步轉變。
(三)學生的道德實踐活動受安全、場地的限制不能有序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沒有做到對全社會開放、對參觀的學生實行減票或免票。青少年活動中心、圖書館、科技館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的建設還是個薄弱環(huán)節(jié),改變這一現(xiàn)實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支持。
(四)對學校的德育工作評價還不能有效地將社會評價因素完全納入評價體系中,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體系,還需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強和改善領導,單靠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是無法完成此項系統(tǒng)工程的。
參考文獻:
[1]陳學鋒,宋洪元,王巖.中學德育整體化工作的探索與實踐.吉林教育科學.1994,4.
[2]馮建華.略論德育管理過程中的八個結合.南部學壇.2000,3(2).
[3]郭志毅.淺議中學德育管理的整個效能.教學與管理,2002(7).
[4]李輝.中小學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云南師范大學學報,1994,3.
[5]王立.論德育管理的有效性.前沿.1996,12.
[6]楊元業(yè).論校長及行政系統(tǒng)為主實施——一種新的德育管理體制實施主體論.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3.
[7]詹萬生.整體構建德育體系總論.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西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