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金葉子貨幣實物僅在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安徽省合肥市等少數(shù)地方有出土,數(shù)量極為有限,帶鑿印銘文的更少。屠燕治先生所著《南宋金葉子考述》①一文對金葉子的出土情況和品名、年代等問題作了詳細考證。2005年年初,筆者對溫州博物館藏品金銀器進行細化整理時,發(fā)現(xiàn)其中被命名為“金箔”的4件金器極有可能是彭信威所著《中國貨幣史》②提到的金葉子貨幣,遂向杭州市中國財稅博物館李小萍老師請教,得到她的肯定答復(fù)。鑒于金葉子對于研究我國南宋貨幣和南宋溫州經(jīng)濟的重要性,筆者現(xiàn)將溫州出土的金葉子詳細介紹如下。
該4件金葉子1992年4月23日出土于溫州市鹿城區(qū)人民路水倉組團基建工地,同時出土的還有金鳳凰、金釧、銀釧、金釵、銀釵、銀戒指圈等婦女妝飾用品和銀鋌貨幣,盛裝于一件宋代醬釉瓷罐內(nèi),曾一度流失,后由公安機關(guān)陸續(xù)追回。5月29日,由鹿城公安分局三中隊移交給溫州博物館。因此,從出土性質(zhì)來看,應(yīng)為窖藏。
金葉子一,完整,高101.5、寬75mm,未攤開數(shù)層疊加厚度0.7mm,重37.9g。正面(插一圖1)朝背面沿邊折疊。正面右半四角各有一處宋體陰文“霸北街西”(插一圖2),中央有一處文字“韓四郎十分金”;左半右角有兩處“霸北街西”印痕。背面(插一圖3)無字,但有“霸北街西”和“韓四郎十分金”印痕。顯然,金葉子文字是先正面右半向左半折疊成長方形,再于右半敲打鑿印上的。
金葉子二(插一圖4)高102、寬47mm,厚度不等,重18.9g。數(shù)層折疊后再向背面三折。背面分別有四處和二處緊挨的橫行文字“霸北街西”,上邊角有剪切痕跡。正面能依稀看出一處“霸北街西”。
金葉子殘件一(插一圖5)被揉折成不規(guī)則長條形,高100、最寬處32mm,厚度不等,重12.2g。表面能依稀看出三處“霸北街西”。金葉子殘件二不規(guī)則,高98、最寬處39mm,厚度不等,重10.8g。表面未見文字。
上述4件金葉子,從形狀來看,均為書頁狀,是南方常見的葉子金形狀。其中3件有“霸北街西”銘文?!鞍员苯治鳌笔悄纤谓疸y鋌(牌)貨幣上常見銘文,1985年溫州洞頭縣北沙鄉(xiāng)九廳村窖藏出土南宋銀塊③上有“霸南街北”銘文,1955年湖北黃石市出土的南宋銀錠④上有“霸北街西”銘文。據(jù)《咸淳臨安志·界分》記載,霸北位于今杭州市區(qū)西湖以東、吳山以北的修義坊附近。第一件金葉子上的“韓四郎十分金”銘文比較模糊,筆者不是十分確定,但李小萍老師仔細辨認后,認為應(yīng)是“韓四郎十分金”,與她所著《金銀流霞——古代金銀貨幣收藏》⑤一書中的金葉子銘文相同。南宋耐得翁《都城紀勝》和吳自牧《夢粱錄·鋪席》記載,當時京城臨安城內(nèi)有上百家金銀鋪,韓家是其中之一?!秹袅讳洝や佅愤€記載臨安城內(nèi)有彭家溫州漆器鋪、黃草鋪溫州漆器等,當時是否有溫州金銀鋪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從來源看,該4件金葉子應(yīng)是杭州制作后攜帶或流通到了溫州。第一件金葉子的重量接近40g,相當于黃金一兩,根據(jù)屠燕治先生在《南宋金葉子考述》一文中的考證,可以兌換銅錢35千文。
據(jù)史料記載,溫州兩宋時期社會經(jīng)濟有著較快發(fā)展,商業(yè)逐漸繁榮發(fā)達。據(jù)南宋戴栩⑥《重建三十六坊記》記載,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溫州城區(qū)設(shè)五十七條街坊。紹圣二年(1095),知州楊蟠改定為三十六坊,并有詩道“一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障繞畫樓。”⑦“過時燈火后,簫鼓正喧闐。三十六坊月,一般今夜圓?!雹嗟搅四纤?,溫州城市更加繁榮。咸淳(1265—1274)年間,知州史煥章增設(shè)狀元、袞繡、祈報和豐和四坊,共四十坊,“觀其博棟竦楹,翼以楗礎(chǔ),飛榱延橑,被之藻彤。”葉適⑨《東嘉開河記》載:“環(huán)外內(nèi)城皆為河,分畫坊巷,橫貫旁午,升高望之,如畫弈局?!睖刂莩鞘械姆睒s可見一斑。金葉子出土地點市區(qū)水倉巷,在五馬街以南的小南門一帶。據(jù)清光緒八年(1882)溫州城池坊巷圖分析,位于南城門永寧門和古倉基附近,南宋時期已比較繁榮。
總之,溫州出土的4件金葉子貨幣從形狀、折疊方式、文字、重量等多方面豐富了我國南宋金葉子貨幣研究的實物資料,也為研究南宋溫州城市經(jīng)濟提供了重要資料。
注釋:
①《中國錢幣論文集》第四輯第326頁,2002年中國錢幣學會編。
②彭信威著《中國貨幣史》,引用元代佚名著《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寶貨辨疑》說:“文獻中還提到馬蹄金、沙金、橄欖金、瓜子金、麩子金、胯子金、葉子金等”,并解釋“葉子金應(yīng)當就是金葉子”。
③鄭永清《浙江洞頭縣發(fā)現(xiàn)一批宋代銀器》,《考古》1987年第11期。
④程欣人《湖北黃石市西塞山發(fā)現(xiàn)大批宋代銀錠》,《文物》1955年第9期。
⑤李曉萍著《金銀流霞——古代金銀貨幣收藏》第46頁,2004年浙江大學出版社。
⑥戴栩,字文子,永嘉人。嘉定元年(1208)進士,為太學博士,遷秘書郎。后為湖南安撫司參議官。著有《五經(jīng)說》、《諸子辯論》、《東都安略》、《浣川集》。
⑦明弘治《溫州府志》楊蟠詩《永嘉》。
⑧清雍正《浙江通志》楊蟠《永寧橋詩》。
⑨葉適(1150——1223),字正則,號水心,生于瑞安城內(nèi),后居永嘉(今溫州市區(qū))。淳熙五年(1178)進士,官至寶文閣待制,兼江淮制置使。我國古代杰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文學家,他的經(jīng)制事功之學奠定了永嘉學派的理論基礎(chǔ),是永嘉學派的集大成者。
(責任編輯 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