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房市、股市、物價都拿奧運會來說事,產生了一些非理性的投機性預期?!苯?,北京奧組委顧問、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會長魏紀中在2008《財經》年會上表示,必須警惕“綁架奧運會”的現象。中國銀行副行長朱民也對此持相同看法。朱民認為,“后奧運效應”并不可怕,可怕的恰恰是什么都往奧運上“套”的不理性預期(《中國青年報》12月11日)。
進入2007年以來,股市、基金、房市等“全線飄紅”,盡管最近股票、基金市場有些震蕩,但股民、基民卻鐵了心似的,“死了都不賣”。投資者們之所以能夠我自巋然不動,是因為大家都堅定了一個信念:“2008是一個好年頭,奧運會就是那一劑強心針?!边@種對未來經濟發(fā)展形勢的樂觀態(tài)度,宏觀經濟理論稱之為“動物情緒”(aruimal spirits)。在投資決策中,企業(yè)家就像動物一樣,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如果投資者的預期是樂觀的,就會增加投資,如果是悲觀的,就會減少投資。
很顯然,投資者的這種“動物情緒”是一種非理性的預期。當投資處于一個擴張環(huán)境中時,“5%的經濟增長率比0.5%的經濟增長率,更能掩蓋一個2%的投資預測錯誤?!痹趭W運經濟擴張的快車道上,投資者,不管是個人投資主體還是國家投資主體,他們的安全邊界可能一再降低。
不斷有專家指出,對于一些經濟總量比較大的國家,“后奧運效應”并不明顯。中國是大國,自然也不會有什么“后奧運效應”。這種說法過于簡單,事實上,縱觀現代奧運史,幾乎沒有哪個國家的主辦城市能完全擺脫“奧運陷阱”。確實,美國、德國等國家的后奧運效應不怎么明顯,但這除了與其大國、富國的身份有關之外,更與其主辦城市的“精心籌劃、合理布局、勤儉節(jié)約”有關。
我們知道,不論就領土和GDP總量而言,加拿大都應該不小。但是,奧運史上最深刻的教訓“蒙特利爾陷阱”就發(fā)生在加拿大。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一度被稱為“納稅人的噩夢”。由于投資失去控制,奧運成本競超過預算20倍。奧運會后,蒙特利爾公民承擔了一個新的稅種——奧運特別稅,而且一交就是30年,直到2006年11月才還完債務。此外,日本總算是一個大國了,1998年在日本舉辦的長野冬奧會,也出人意料地再落“蒙特利爾陷阱”。奧運會開過之后,長野出現了經濟減速現象,對場館設施的高額維護費導致了長野經濟的大衰退。1999年,長野制造業(yè)以30%的速度下降,211家企業(yè)宣布破產。
在奧運史上,這樣的例子枚不勝舉。澳大利亞2000年悉尼奧運會被薩馬蘭奇稱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奧運會”,但運動會后,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土州同樣遭受了投資萎縮的命運,直到2003年才有所恢復?,F在,盡管悉尼奧運會已經過去近8年,但痛苦仍在繼續(xù),場館廢棄,納稅人還在為奧運還債等等?!昂髪W運效應”已經成為悉尼學者們主要的研究課題。盡管悉尼的教訓在前。希臘似乎并沒有真正思考這一點。2004年,希臘出現了嚴重的財政赤字,2005年,希臘的經濟增長下降到了9年來的最低點。希臘官方明確明示,“短期內,舉辦奧運會的成本不可能收回?!庇薪洕鷮W家甚至擔憂,“奧運會造成的惡果將影響希臘數十年”。
正如有人所言,奧運會后的低谷效應是由供給過剩、有效需求不足導致的?!耙欢ǔ潭壬锨捌谕顿Y拉動作用越大,在奧運投資周期結束后,對主辦城市和國家的經濟沖擊就越大?!痹诿绹?、德國等發(fā)達國家,舉辦一屆奧運會,并沒有什么大不了。不論是觀眾,還是投資者,更多以一種平常心看待。如今在中國,對奧運會存在明顯的過度宣傳,被夸大的奧運效應扭曲了投資者的心態(tài)。據有關報道,北京已經把2010年乃至更長一些時間的建設投資與建設項目“提前支出”。相對于洛杉磯、亞特蘭大奧運會,北京新建的場管數量更多、投資更大、營運費用更高。在賽后,這些都是十分復雜的難題。
巴塞羅納原奧委會秘書長曾對北京忠告道:“在籌辦奧運會時,不要老想震驚世界。想舉辦一屆過程快樂、轟動世界的奧運會,結束之后必然收獲痛苦?!币粚脢W運會,不能老盯著“轟動效應”,更應該著眼于城市的發(fā)展,首眼于人民的實際需要,這才是奧運正效應的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