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一位農(nóng)民到村官家里蓋公章,“印把子”掌握在村干部家屬手里,而這個村官家屬回了娘家。無獨有偶,某村的村官是個“妻管嚴”,村里的公章長期掌握在村官家屬手里,村民蓋公章要看村官家屬的臉色。
個別村官家屬掌握“印把子”弊端有四:一是村官家屬畢竟不是村官,對村里的工作不熟悉,對哪些事情需要蓋章,哪些事情不能蓋章,常常分不清,容易導致“權力失控”。二是按照有關規(guī)定,村集體公章一般由村干部保管,從沒有明文規(guī)定村官家屬可以管理村里的公章,村官家屬若管理公章,違反有關規(guī)定。三是容易引起村民的反感。村中如有事需蓋章,本來挺容易的事,請示了村官還要央求村官家屬,不僅僅是多了一項“程序”,更重要的是,讓村民理解為村官家屬在“參政議政”。四是易使村里的工作陷于被動,村官家屬掌管公章易使村里的工作“亂起來”,同時還影響村官的威望。
筆者認為,導致村官家屬掌管村集體的“印把子”,主要原因是村官對公章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認識不足。村集體公章是村里權力的象征,村民的很多事情,諸如宅基地審批、參軍、上學、轉(zhuǎn)戶口等等都要都需要蓋村里的公章。村官既然保管著公章,就要管好用好,不能隨意把象征村集體權力的“印把子”賦予別人掌管,即便是是村官最親密的家屬也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