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是一種容器,按其使用功能可分為盛化妝品的油盒、粉盒、胭脂盒,存放銅鏡的鏡盒;裝藥的藥盒,裝茶末的茶盒,還有裝香料的香料盒,裝食品的果盒和文房用品的筆盒、印泥盒等。越窯在唐代即已開始大量燒制瓷盒,此后各代均有燒造。越窯瓷盒造型千姿百態(tài),釉色溫潤優(yōu)雅,裝飾豐富精美,使用功能齊全,至今令人贊嘆不已。現(xiàn)將孫海芳先生收藏的部分越窯青瓷盒介紹與廣大讀者共賞。
唐青釉素面粉盒
撝本10.5厘米 高6.4厘米
一件素面蓋盒卻令人百看不厭,其魅力就在于它美麗的輪廓線和溫潤幽雅的釉色。饅頭形盒蓋的弧形輪廓線優(yōu)美流暢,一氣呵成,至蓋口的形體轉(zhuǎn)折線處嘎然而止。盒身的輪廓線則由兩段C形短線組成,緩緩向下過渡至盒的底部,形成一個小小的平底。就因這優(yōu)美流暢、變化有致的弧線,這溫潤幽雅的釉色,才使它的造型具有了擴(kuò)張力,具有了空間感;才會使我們迷戀,遐想。
唐代青釉剔劃花鴻雁紋粉盒直徑13.5厘米 高5.1厘米
盒身子口,淺腹,坦底;盒蓋直口,蓋頂坦平,上剔刻有對飛的兩只鴻雁,兩朵靈芝云間飾其間。中心線刻十字靈芝花,盒蓋邊沿也飾有線刻的卷云紋。釉色青綠。此器的裝飾手法是以剔為主,剔中有劃,剔劃結(jié)合,互相襯托,使簡單的畫面既主次分明,又變化有致。
鴻雁是候鳥?!凹厩镏?,鴻雁來賓,季冬之月,雁歸南鄉(xiāng)?!惫糯曾櫻慵y來象征知時候征?!稘h書·蘇武傳》還有“得雁,足有帛書”的記載,將雁看作書信的傳遞者。因其是候鳥,古代多用雁作婚贄,取其候時而行之意?!杜f唐書·李弘傳》說:高宗時,太子弘納裴居道女為妃,所司奏以白雁為婚贄。會苑中獲之,帝喜曰:‘漢獲朱雁,遂為樂府,今獲白雁,得為婚贄?!虼?,唐代視鴻雁為瑞鳥。鴻雁與十字花都是唐代金銀器上常見的紋樣。
五代秘色瓷瓜形粉盒
直徑7.8厘米 高5.4厘米
盒身平底,弧腹,子口。盒蓋肩部以剔刻而成的多層疊瓣來裝飾。平頂與肩部以一周凸弦紋相間,中央有一圓柱形紐。此盒的裝飾看似簡單,卻頗具新意,剔刻而成的疊瓣雖然整齊劃一,但卻利用造型中面和線所形成的角點,使造型形體更具有韻律和動感。釉色也是此器的亮點之一,平坦與凹進(jìn)處,釉色碧綠清幽,如一潭深水;凸出的角點則淺淡雅致,似小溪流水,胎骨的顏色隱約顯現(xiàn)出來。
五代雕貼荷葉蓮瓣粉盒
直徑8.5厘米底徑4.2厘米高7.1厘米
盒體呈瓜形,通體以剔刻(筋)線刻(脈)相結(jié)合的裝飾手法塑造出浮雕雙層長覆蓮瓣,在盒的肩部又剔刻一層三角形短蓮瓣,一長一短,互相對比,于統(tǒng)一中又有變化。然更別出心裁的是蓋頂以帶有蓮實的蓮梗為紐,其上還貼有含苞待放的蓮花枝,翻轉(zhuǎn)卷曲的荷葉,在碧綠色釉面的襯托下,小小的粉盒宛如一朵美麗的出水芙蓉,清新欲滴,栩栩如生。此器在裝飾手法上將剔、劃、塑、貼結(jié)合使用,在藝術(shù)手法上,將具象與抽象相結(jié)合,充分表現(xiàn)了勤勞聰慧的越窯工匠們爐火純清的制瓷技藝。
五代青釉劃花蔓枝紋粉盒
撝本10.8厘米 底徑6.7厘米 高3.5厘米
此盒的形體呈扁寬形。盒身平底,淺腹;盒蓋直口,蓋面微微隆起,輪廓線流暢光滑。盒蓋的形體轉(zhuǎn)折線處有一周凹弦紋,蓋面上用雙線細(xì)弦紋圍成的圓形內(nèi)刻劃細(xì)線卷枝紋樣。這件粉盒的魅力還體現(xiàn)在它的釉色,勻凈的釉面似“雨過天晴”后湛藍(lán)的天空,清麗明亮。
宋代堆貼蓮花紋雙聯(lián)粉盒
長9厘米 高4.2厘米
這件雙聯(lián)粉盒平底,瓜形,兩盒器身外壁連接在一起。蓋頂分別以堆貼的兩枝蓮花為紐,枝莖互相纏繞在一起,寓意“并蒂花開”“白頭到老”。此盒造型別致,寓意吉祥,應(yīng)是婚慶時的婦女用品。
北宋青釉刻劃花荷蓮圖粉盒
直徑12.3厘米 底徑6.7厘米 高4.3厘米
扁平的盒蓋微微隆起,一周斜刀深刻的凸弦紋將蓋頂劃分出一個圓形裝飾區(qū)。一枝卷曲的蓮實臥于中央,四片扇形的荷葉呈放射狀置于四周。裝飾區(qū)外還圍有一圈細(xì)線卷草紋。在這里,無論是蓮實,還是荷葉,都已完全圖案化,整齊規(guī)矩,但卻顯得呆板,缺乏生機。此盒的亮點還是它的釉色,清幽淡雅,宛如一池碧波,與裝飾主題相得益彰,再加以精致的造型,仍不失為北宋越窯的一件精品。
北宋青釉素面套盒
直徑9.6厘米,底徑6.5厘米,高9.5厘米
此件越窯青瓷套盒盒身兩層。下面一層直口折腹,高圈足外撇;上面一層筒形直身。盒蓋平頂、折肩、直口。整器造型端莊大方。套盒在五代時已出現(xiàn),陜西銅川五代窯址出土的青釉瓷套盒造型典雅,裝飾精美,釉色溫潤勻凈,應(yīng)為上流社會的用品。套盒的生產(chǎn)一直延續(xù)到民國時期,陜西銅川陳爐窯建國后還生產(chǎn)有各種品類的套盒,有的多達(dá)四五層,內(nèi)可存放各種調(diào)味品,可見套盒是一種“貴賤通用之”的器物。
唐代青黃釉蓋盒
直徑12.2厘米 底徑5.7厘米 高10.4厘米
盒體子口,直腹斜折,底部有餅足;盒蓋盤形紐,直腹隆頂,母口。全器素面,僅在蓋頂飾兩周凹弦紋。此器蓋與盒身高度相近,整體造型以直線為主,如直腹所形成的縱向直線與折腹所形成的橫向直線,并結(jié)合盒蓋隆頂所形成的弧線,構(gòu)成既有對比變化,又有統(tǒng)一諧調(diào)的造型形體,使得整體造型剛中有柔,富于變化。
五代青釉刻花鸚鵡捕食圖粉盒
直徑11.5厘米 底徑9厘米 高6.8厘米
此件粉盒淺折腹,高圈足,盒蓋直口,蓋面隆起。面上裝飾的開光鸚鵡捕食圖是它的與眾不同之處。鸚鵡紋是瓷器裝飾的典型紋樣之一,始見于唐代瓷器,表現(xiàn)方法有彩繪、刻劃等,構(gòu)圖方法以適合紋樣為主。采用開光構(gòu)圖方法表現(xiàn)此類紋樣甚為少見?!伴_光”是在器物的顯著部位以線條勾勒出圓形、方形、菱形等多種式樣的欄框,在框內(nèi)刻或繪各種圖案,起到突出主題紋飾的作用?!伴_光”裝飾手法的普遍使用是在金元時期,且多以彩繪為主。此件粉盒是較早采用刻花手法表現(xiàn)開光裝飾的器物之一。
北宋刻花折枝牡丹紋盒
直徑14.1厘米 底徑10.7厘米 高5.5厘米
此盒平底,體坦平低矮。平坦的蓋面上滿刻一株牡丹花,三枝綴有花朵的枝頭向不同方向彎曲,婀娜多姿,盛開的花朵,欣欣向榮,一片生機。牡丹是花中之王,被稱為富貴花,是幸福美好和繁榮昌盛的象征。在唐代時,牡丹花就被廣泛應(yīng)用于各種裝飾圖案中。宋代各個窯口的瓷器裝飾紋樣中,牡丹是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花卉。其表現(xiàn)形式也最為豐富,如纏枝牡丹、折枝牡丹、交枝牡丹及對枝牡丹等,有的還與人物、動物相結(jié)合,組成“鳳戲牡丹”“嬰戲牡丹”等寓意豐富的圖案。此盒的釉色青中閃黃,是較為典型的“橄欖綠”色調(diào)。
宋代青釉嬰戲牡丹紋粉盒 直徑14.6厘米底徑7.6厘米高5.4厘米
粉盒寬扁形。盒身平底,淺腹。盒蓋直口較短,圓肩,微微隆起的蓋面輪廓線非常優(yōu)美流暢。盒蓋的肩部飾一圈刻花的細(xì)線卷云紋,上有三周陰線弦紋,中央飾有嬰戲牡丹紋。畫面上的牡丹采用直立式構(gòu)圖,一枝牡丹又分出若干卷曲的枝條。四個嬰孩上下左右對稱布局,他們或斜坐,或騎跨在牡丹枝條上互相張望,一手還抓著牡丹枝條搖晃,姿態(tài)活潑可愛。
嬰戲紋是宋代瓷器上常見的裝飾紋樣,裝飾手法有刻、印、彩繪等,尤以耀州窯的印花嬰戲紋最為豐富,有一嬰戲于花間的,有兩嬰在竹枝上蕩秋千或在梅竹叢中嬉戲的,還有三嬰蕩竹枝、四嬰戲把蓮、五嬰戲犬的,耀州窯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宋代大口梅瓶上刻有一群嬰孩戲纏枝葡萄的圖案。此件越窯嬰戲牡丹紋粉盒的嬰戲圖是凸起的陽紋,可能是采用模印方法印制。
五代青釉劃花五棱粉盒
直徑7.8厘米底徑5.8厘米高6厘米
這是一件五代時期越窯仿唐代金銀器的精品之作。盒蓋平頂,斜折肩,直口。盒身斜直腹,至底部折回,大圈足略向外撇。盒與蓋通體等距離分布五條凸起的棱線,棱線之間又各飾一條凹進(jìn)的直線。這十條垂直方向的直線凹凸相間,對比鮮明。器身的形體轉(zhuǎn)折線則因這些凹凸相間的垂直線條而形成高低錯落的凹凸線角。繼而使蓋頂平面圖的邊線也變得曲折有致,俯視似一朵葵花。聰明而又富于想象力的古代越窯工匠在器物造型中利用各種線條的性質(zhì),巧妙搭配,塑造出了如此精妙絕倫的造型形體,令今人贊嘆不已,也使那些線刻的花紋顯得似乎有點多余。美中不足的是這件盒的釉色不甚均勻清亮。
五代青釉劃花嬰戲圖高足粉盒
直徑7.7厘米底徑6厘米
盒通體高7厘米,與口徑尺寸相近。盒身弧腹,下接喇叭形高足。盒蓋直口,折肩,平頂。頂部圓形裝飾區(qū)內(nèi)細(xì)線刻劃一個跪在地上的大頭嬰孩,歪著頭,左手撓耳,右手舉起,似在抓取什么,嬰孩周圍還用細(xì)線刻劃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花草。
此盒在造型上別具一格。喇叭形高足的設(shè)置使器物更具有沉穩(wěn)感。且其由反向C形曲線形成的輪廓線與盒身的C形輪廓線結(jié)合形成一條富有韻律感的S形曲線,使形體變化更為豐富。而盒蓋上的形體轉(zhuǎn)折線及由斜刀深刻所形成的凸起的多周裝飾性弦紋,這些水平方向的直線豐富了造型面的變化,使造型更具有形式美感。
北宋青釉刻花牡丹圖粉盒
直徑14.1l厘米底徑11厘米高5厘米
盒底圈足。盒蓋面上滿刻牡丹,花紋凸起,布局豐滿,雖然線條柔美有余,剛性不足,圖案顯得有些呆板,但微微隆起的蓋面與淺淺的盒身卻給平坦的形體增添了一分生動與美感。清幽淡雅的釉面上雖然有些許土銹,卻是滄桑歲月留下的痕跡,是一張鑒辨真?zhèn)蔚纳矸葑C。進(jìn)入北宋的越窯,恰似一個歷經(jīng)輝煌后逐漸走向沒落的貴族,雖已無進(jìn)取之勢,卻也不失優(yōu)雅之風(fēng)度,此器制作規(guī)整精細(xì),也算是一件精品之作。
五代青釉鳳形粉盒
長11厘米高7.1厘米
該盒整體造型似一只在飛翔中稍作歇息的鳳鳥,漂亮的長尾高高翹起,雙翅緊緊貼在脊背兩側(cè),高冠鳳首引頸仰起,腹部緊貼地面,雙足縮回,形體優(yōu)美逼真,制作工藝精細(xì)。此盒在造型設(shè)計上也充分考慮了盒的使用功能,雙足的設(shè)計讓底部稍有凹進(jìn),使盒體更具有穩(wěn)定感。粉盒的釉色也青翠嬌嫩,是五代越窯中的精品之作。
唐代劃花花鳥紋粉盒
撝本?.8厘米 底徑5.7厘米 高7.8厘米
怒放的花朵,飄動的花葉,嬉戲的小鳥,一幅鳥語花香的春日景象被陶瓷工匠用線刻的手法和簡練的線條展現(xiàn)在這件唐代粉盒小小的蓋面上。這件瓷盒的與眾不同之處還有它的結(jié)構(gòu),深腹碗形狀的瓷盒口部還放置有一件折沿淺碟。這一特殊的構(gòu)造讓人迷惑不已,也給盒的用途添上一團(tuán)迷霧,我們姑且還是稱它為粉盒吧。
唐青釉素面碗形蓋盒
直徑12.1厘米底徑6.4厘米高9.4厘米
盒蓋直口,蓋頂隆起呈饅頭狀;盒身直口,斜弧腹較深呈碗形,圈足。全器素面,施淡青色釉。整體造型渾厚大方,沒有多余的堆砌,也不加任何裝飾,僅以優(yōu)美的造型曲線和淡雅的釉色,就足以讓今天的我們回味無窮,浮想聯(lián)翩。
唐代球形蓋盒
直徑8.8厘米底徑4.2厘米高7.5厘米
此件蓋盒形制特殊。盒身呈斂口碗形狀,蓋為饅頭形,蓋、身合縫后,好似一個圓球。整器造型,渾圓飽滿,恢宏大氣,合乎大唐氣勢和唐人的審美要求。盒體底部的凹形餅足不僅使器物具有實用性,而且也給造型增添了幾分秀美和力度感。盒的釉色呈青黃色調(diào),施釉均勻,釉面光滑,釉質(zhì)溫潤,將渾圓的形體襯托得更加飽滿。
唐黃釉帶紐素面粉盒
直徑9厘米底徑4.5厘米高7.2厘米
盒碗形盒身,餅足,盒蓋直口,隆起的蓋頂上有一別致的塔形尖頂小紐。此盒在造型設(shè)計上利用圓潤明確、剛中有柔的形體轉(zhuǎn)折線以及幾條簡單的凹凸線,給端莊大方的形體增添了幾分節(jié)奏與韻律,均勻素凈的釉面又使造型形體具有了空間感。黃釉與青釉都以鐵為著色劑,在還原焰中燒成的呈青色,在氧化焰中燒成的呈鐵黃色。越窯以燒造青瓷聞名,但它的窯爐結(jié)構(gòu)是龍窯,各個部位的燒成氣氛有差別,其黃釉器物應(yīng)是在燒成時還原不充分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