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寧)方鴞
商代晚期酒器,通高41厘米,寬25.1厘米,重9.1千克。器身為長圓形,束頸、鼓腹,口沿上有一對高聳的傘狀立柱,四足為三棱錐狀,器蓋微拱呈弧形,蓋上有一立鳥形鈕。器身紋飾可分為三段:口沿下飾一周三角蟬紋,頸部飾一周龍紋,腹身飾大獸面紋。器內(nèi)鑄銘文一字。該器器形宏大,紋飾繁縟,鑄造精良。
鴞卣
商代晚期酒器,高24.2厘米,寬21.5厘米,重3.40千克。該器造型十分奇特,為兩只相背而立的鳥,四足內(nèi)空,提梁佚失。蓋面頂端有四坡鈕,兩面為鳥頭,鳥喙突出器表。器身為身,伸開的雙翅上還加飾兩只鳥紋。器底飾蟠龍紋。該器與傳統(tǒng)禮器的莊嚴肅穆、渾厚凝重不同,以兩只體形肥碩、憨態(tài)可掬的鳥為原型,令人耳目一新。
鑲嵌龍紋銅玉戈
商代晚期兵器,長35.4厘米。玉戈直刃弧背,表面有陰線刻的獸面紋,弧背上有鋸齒狀扉棱。銅柄上有龠,下有,表面用綠松石鑲嵌出獸面紋、龍紋、蕉葉紋等紋飾。其奇特之處在于:銅、玉結(jié)合的兵器較少,而銅質(zhì)的更為稀見,所以尤其珍貴。
鳥獸觥
商代晚期酒器,高23.5厘米,寬31.1厘米,重3.52千克。該器造型極為奇特,蓋前端為雙目圓睜、張口咧齒的虎首,后端飾鳥喙高聳的首紋。整個器身為一與虎頭相背的禽鳥,鳥的長頸及頭部取代了原來的位置,器腹飾有伸展的羽翼,圈足上飾有蜷曲的雙腿。整個銅器造型簡單明快,兇猛的老虎與安詳?shù)那蔌B一動一靜,相得益彰。該類造型的觥僅此一件。
士上
西周早期酒器,高22.6厘米,寬21厘米,重2.35千克。1929年河南洛陽馬坡出土,又名臣辰。侈口長頸,分檔四柱足。蓋上有半環(huán)形鈕,蓋面一側(cè)有與連的銅鏈。蓋及器身飾獸面紋,流部飾蕉葉紋。蓋內(nèi)有銘文50字,大意為:五月辛酉日,周王命令士上和史寅到成周殷見諸侯,任務(wù)圓滿完成后,周王賞賜給士上香酒和貝幣,士上用以鑄造祭祀亡父的銅器。該銘文對于研究西周早期的歷史具有一定的意義。
乳釘四耳簋
據(jù)傳1928年軍閥黨毓琨在寶雞戴家灣地區(qū)大肆盜掘,獲取大量珍貴青銅器,本器即為其中的一件。高23.5厘米,寬36.5厘米,重8.53千克。深腹直壁,圈足較高。簋身對稱分布有四耳和四條短扉棱,垂珥較長。珥上各飾有6只浮雕牛頭紋,正面一大兩小,背面一小,垂珥兩側(cè)各還有一小牛頭。除此而外,器身紋飾規(guī)整,分別為上下各三排尖刺乳釘紋和一周直棱紋,圈足飾有拱身卷尾的龍紋。該器造型莊重,典雅大方,紋飾構(gòu)思巧妙,形象生動,是西周早期銅器的精品。寶雞紙坊頭西周墓曾出土了一件銅簋,器型紋飾與之相類似。
(責(zé)編: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