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是中國清代畫家,工詩文,善書畫,尤其擅長山水。其山水不局限于師承某家某派,而廣泛師法歷代畫家之長,將傳統(tǒng)的筆墨技法加以變化,又注重師法造化,從大自然吸取創(chuàng)作源泉,并完善表現(xiàn)技法。作品筆法流暢凝重,松柔秀拙,尤長于點苔,密密麻麻,劈頭蓋面,豐富多彩;用墨濃淡干濕,或筆簡墨淡,或濃重滋潤,酣暢淋漓,極盡變化;構(gòu)圖新奇,或全景式場面宏闊,或局部特寫,景物突出,變幻無窮。畫風(fēng)新穎奇異、蒼勁恣肆、生意盎然。
石濤的繪畫,在當時即名重于世,對清代以至現(xiàn)當代的中國繪畫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20世紀的幾位中國畫大師,如張大千、傅抱石、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都很推崇石濤,除此之外,李苦禪、李可染、石魯?shù)榷际前ㄊ瘽趦?nèi)的“四僧”繪畫的推崇者。雖然程度不同,偏好有異,無不對石濤偏愛有加。中國書畫鑒定大師張珩也十分喜愛石濤的作品。
石濤傳世作品甚多,民間有石濤作品者不少,但大多不是精品。藏家收藏的這幅《大江紅樹圖卷》,為石濤贈友之作,構(gòu)圖新奇顯示出上人迥異時風(fēng)的創(chuàng)作意涵。“雄磯突兀立中洲”,近景一大山石斜倚而出,奇肆險絕,頗似真山真水,一翁持杖獨立望遠,目送江上煙波浩渺處的遠帆,中景山川,水波氤氳莫辨,表現(xiàn)出江南山水的特質(zhì)。筆墨是獨具一格的“拖泥帶水皴”,枯濕并用,特重濕筆。于水墨交融間突現(xiàn)深厚之韻。畫中人物、石橋、屋宇及遠帆皆用細筆寫就,秀拙相生,融豪放郁勃與精能縝密于一爐,尺幅不大而具千里之勢??钭R“廣陵秋日奉送樹翁道長兄先生之辰沅”。好友將行,自古黯然銷魂唯別而已,而石濤卻將這一場面描繪得雄邁壯闊,故有“大江紅樹三千里,一路題詩好順風(fēng)”之句。
此幅作品為石濤繪畫生涯集大成之時所作,堪稱銘心珍品,無怪乎謝稚柳先生會在其后寫有四字題跋:“笑倒北苑”。謝老將石濤和五代時期江南山水畫創(chuàng)始人董源相提并論,可見這幅作品的價值。此外,啟功先生、徐邦達先生也都在這幅作品上寫有題跋,且評價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