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是供玩賞的吉利器物,體作S形,像一個有長柄的勺。柄前有一扁圓形結,有的柄尾還帶飄纓?;蛘哒f,如意像長柄鉤,鉤頭扁如貝葉。
如意一詞出于印度梵語“阿娜律”。《裨史類編》中認為:“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木,削作人指爪,柄爪可三尺許,或脊背有癢,手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后來人們?nèi)∑渥φ戎?,做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用來作為送人的禮物,寓事事如意。
如意有多種品類,均極為精美。例如:琺瑯如意、木嵌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銅如意、玉如意、瓷如意、沉香如意等等,大都用料考究,琢工精美,長度在三十幾至六十幾厘米不等。如意多雕有龍紋,有的還在玉制的如意上,嵌上碧璽、松石、寶石所雕成的花卉,大多是桃果、靈芝、蝙蝠之類。這種如意上的蝙蝠寓多福,桃寓長壽,是明清習見的祝頌圖案。
在我國,自六朝起,如意就成為表征祥瑞的饋贈禮品及陳設佳品。到了清代,因滿族風俗重視祥瑞的風尚,因此如意的制作和饋贈風氣更為盛行。尤其是公元1755至1760年乾隆平定準葛爾,和田玉內(nèi)運的道路被打通后,鎏金嵌寶的玉如意就更盛行起來。
此如意,有“乾隆御玩”的刻款,為兩鑲壽桃如意頭,一為羊脂白玉,一為錫蘭紅寶石,寓意雙福臨門。蒼虬蜿蜒的桃枝、樹葉,飾以鎏金,畫琺瑯,更顯出皇家的高貴和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