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書上讀到一則小幽默,說有個老書生,每次聽人家談話,總愛搖搖頭說:“淡而無味。”
有一天,這位老書生跟一位客人談話,問道:“最近有啥新聞?”
客人靈機一動,眨巴著眼睛笑答,“昨天傍晚,一條鹽船被撞破了,所載的鹽都倒進河中去了?!?/p>
老先生依然搖搖頭說,“淡而無味?!?/p>
試問,如果我們對待生活都像這位老書生那樣冷淡無心,不著意,不努力,那人生的一切豈不是都如白開水般淡然無味?人恐怕連呆在世界上都會覺得是個累贅呢。
寧靜是需經(jīng)修煉、難得持有的一種上佳心態(tài),它源自對現(xiàn)實境況的清醒認識,建立在按條理、次序逐步解疑釋惑,一步步戰(zhàn)而勝之的從容不迫上,然后又收束于對全局的高瞻遠矚、了然于胸。當攀爬到一定的人生階段后,人的心態(tài)就會發(fā)生可喜的變化,仿若一泓清泉,清脆地泠響于靜謐月空下,任由春江潮水連海平,我自閑庭猶信步。
在如此寧靜的心境之下,人方得以自如地泛舟于現(xiàn)實和理想之間,出世為人,入世做事,不逐功名,只重進取,先耕耘,繼而再瀟灑地躬身拾取飽盈盈的稻穗于豐收季節(jié),如此來塵世一遭,不亦悠然復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