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pt the clean sweep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on the auctions, the Indian contemporary art market also booms with the fast economic growth; the major buyers of Russian contemporary art are still from their own land, but it is evident that other collectors also star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se works; Dubai, thanks to its status as the central trade town in the Middle East as well as lenient tax policies, it has initially grown to a new key art market of the world.
10月12日,在倫敦蘇富比的“當代藝術夜場拍賣”中,中國當代藝術在倫敦又掀起了一股高價“風暴”,推出了10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總成交額達到了約9,582.3萬元人民幣,也幾乎達到事前估價的2倍。最為亮眼的成交是岳敏君的《處決》,經(jīng)過兩個電話委托之間長達6分鐘的競拍,這件作品最終以超過最低估價近兩倍的293.25萬英鎊(約合4,398.7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曾梵志的《面具系列No14》、蔡國強的《九車》以及劉野、張曉剛、石心寧、嚴培明、楊少斌的作品也都以高價拍出。11月14日,紐約蘇富比當代藝術拍賣成為蘇富比263年以來總成交額最高的一次,13位藝術家刷新個人拍賣紀錄中,其中就包括張曉剛、方力鈞及嚴培明。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在倫敦和紐約拍場的高成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哺了亞洲市場格局。亞洲當代藝術風暴的持續(xù)使得拍賣市場將不再完全傾斜于中國當代藝術,而逐漸吸納更好的亞洲當代藝術精英參與,讓亞洲當代藝術市場的發(fā)展更為全面成熟。
印度當代藝術水漲船高
印度藝術家倫敦創(chuàng)新成交紀錄
在倫敦蘇富比夜場拍賣中,除了中國當代藝術大獲全勝之外,印度藝術家拉比克·肖(Raqib Shaw)也拍出了不俗的價錢,他的《晨谷花園》(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Ⅲ)最終以270.85萬英鎊(約合4062.7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這是當場拍賣的第3高價,也是印度當代藝術品的拍賣價格的新高。事實上,他的作品能以如此高價成交很大程度上也與印度藝術逐漸在藝術世界的舞臺上嶄露頭角有關。自20世紀90年代之后,一些優(yōu)秀的印度藝術家開始應邀參加國際藝術大展上,出現(xiàn)頻率一點也不比中國當代藝術家遜色。
印度近年來經(jīng)濟發(fā)展的速度異常迅速。據(jù)全球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的美國高盛集團在今年1月的研究報告稱,在未來的20年內(nèi)印度經(jīng)濟會保持8%的經(jīng)濟增長速度,在“金磚四國”(指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的經(jīng)濟賽跑中徹底占據(jù)領先位置。印度當代藝術市場也隨著印度本身經(jīng)濟的快速增長而“水漲船高”。
當今藝術市場中最具活力的板塊
從板塊角度來看,印度當代藝術其實已經(jīng)是當今藝術市場最具活力的板塊之一,根據(jù)Art Price網(wǎng)站的統(tǒng)計,印度當代藝術在過去的十年內(nèi)其價值增長了480%,這種增長主要是基于強烈的市場需求。在今年3月22日紐約蘇富比便適時推出了“印度現(xiàn)代繪畫”拍賣專場,108件拍品最終成交100件,成交率高達93%,總成交額高達1,501萬美元。這場拍賣中印度藝術家弗朗西斯·牛頓·索薩(Francis Newton Souza)的作品大受市場歡迎,多件作品都以超過2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其創(chuàng)作的《靜物》最終以71.2萬美元高價成交,成為全場成交價格最高的一件拍品。索薩作品的價格在過去的十年里漲勢強勁,在1997年以100歐元投資他的作品,那么到2007年2月時作品的平均價格會達到7,227歐元! 泰布·梅赫塔(Tyeb Mehta)的素描作品在1995年時價格在1,000歐元之下,可是到2006年卻上漲到35,000至40,000歐元之間。2005年紐約佳士得推出了他的一幅描繪印度女神戰(zhàn)勝牛頭魔怪的丙烯畫,最終拍到了140萬美元。此外,諸如蘇伯德赫·瓜普塔(Subodh Gupta)、席得·海德爾·若扎(Syed Haider Raza)等藝術家,較之十幾年前,其作品售價也有了相當大幅度的激增。
自2006年起,印度藝術家的作品在香港市場也開始有所表現(xiàn),2006年春季香港佳士得就曾經(jīng)推出了14件印度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蘇伯德赫·瓜普塔的作品《偶像盜賊(7)》就以144萬港幣成交,另一件《無題》以102萬港幣成交。2006年秋拍香港佳士得在“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推出了19件印度藝術家的作品,成交15件。桑圖斯(T.V.Santhosh)的作品《無可抹滅的記憶》以31.2萬港幣成交。2007年春季香港佳士得拍出的普什巴馬拉(N.Pushpalama)的攝影作品《破碎的心1》以9.63萬港幣成交,《破碎的心9》以4.11萬港幣成交。
從價格角度衡量,也許目前印度藝術家作品的價格與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的價格有一些差距,但是從長遠看,他們的作品未來價格的增長性不容置疑。
俄羅斯當代藝術多元發(fā)展
最近幾年以來,俄羅斯當代藝術的多元化趨勢已經(jīng)出現(xiàn)。盡管目前很多俄羅斯當代藝術作品仍然關注于對前社會主義體制的社會和政治的批判,但其“當代性”正以其獨特的面貌吸引著收藏家們的目光,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俄羅斯當代藝術的收藏主體仍然來自俄羅斯本土的收藏家,當然除俄羅斯之外的收藏家也開始對這部分作品產(chǎn)生興趣。
創(chuàng)作開始多元 國際拍場成交活躍
今年2月倫敦蘇富比舉行了“俄羅斯現(xiàn)代和當代藝術”專場拍賣,這場拍賣116件上拍品,成交了88件,成交率達到76%,總成交額達到263萬英鎊(約合3,946萬元人民幣)。埃渥尼·楚巴洛夫(Evgeny Chubarov)的作品《無題》以28.8萬英鎊的價格成交,這件作品的估價只是在4至6萬英鎊之間,并且也是藝術家作品首次在拍賣市場上的亮相。艾瑞克·巴拉托夫(Eric Bulatov)的作品《革命》以19.8萬英鎊奪得本場拍賣第二成交高價,這件作品被一位美國私人藏家收入囊中。除了部分高價拍品,這場拍賣中絕大多數(shù)作品的成交價格低于5,000英鎊。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拍賣以及倫敦蘇富比在2006年5月舉行的“俄羅斯現(xiàn)代和當代藝術”中,生于20世紀20年代中期與20世紀40年代的俄羅斯藝術家的作品更受藏家的青睞,他們的作品也對俄國斯現(xiàn)代及當代藝術市場的發(fā)展產(chǎn)生著重要影響。例如伊利亞·卡巴科夫(Iiya Kabakov),他的作品是拍賣場的常客。拍賣行已拍出他超過60幅的作品,大部分的作品售價在4,000至8,000歐元之間。在2006年5月31日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他創(chuàng)作于20世紀70年代的作品《他們在哪兒?》拍賣價格為22萬英鎊,遠遠高出估價。
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生的俄羅斯藝術家目前還沒有在拍賣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這并不妨礙一些法國收藏家開始追逐諸如沃迪米爾·杜博薩斯基(Vladimir Dubossarsky)和阿列克斯安德爾·維羅格羅多夫(Alexander Vinogradov)的作品。此外,法國的一些畫廊也開始經(jīng)營俄羅斯當代藝術作品,法國的卡米爾·科恩(Calmel-Cohen)拍賣公司上拍的AES小組的數(shù)字影像作品,他們3件作品的拍賣價格一般在800至2,000歐元之間。還有一些俄羅斯藝術家如馬密謝夫·莫洛若(Mamyshev-Monroe)、瓦特切斯拉夫·米茲勒(Viatcheslav Mizine)、阿列克斯安德烈·卡波羅夫(Alexandre Chabourov)、康斯坦丁·巴特羅科夫(Constantin Batynkov)阿列克斯·普羅馬瑞夫(Alexandre Ponomarev)的名字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一些重要的展覽和專業(yè)的藝術媒體上。他們的作品雖然目前在拍賣市場還不為藏家所熟知,但的確越來越受關注。
在今年的10月13日,倫敦的菲利普拍賣公司推出了約翰·斯泰沃特(John L.Stewart)收藏的俄羅斯當代藝術專場拍賣,本場拍賣上拍了65件作品,成交59件,成交率91%,總成交額達到了362.5萬英鎊。6件拍品的價格超過10萬英鎊成交。艾瑞克·巴拉托夫的作品受到藏家歡迎,他的作品《蘇聯(lián)宇宙》最終以86萬英鎊成交,獲得本場最高。但是這場拍賣的其他拍品的價格普遍不高。
俄本土藏家介入收藏
最近俄羅斯本土收藏家開始轉(zhuǎn)向當代的收藏,例如佛拉基米爾·塞門肯就是其中的代表,佛拉基米爾·塞門肯是俄羅斯建筑行業(yè)的新貴,今年2月他更是創(chuàng)辦了俄羅斯首家私人美術館。他1994年開始收藏藝術品,最開始是收藏一些18、19世紀的俄羅斯藝術品。但最近由于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古典藝術作品價格的逐漸上漲,塞門肯夫婦的收藏方向發(fā)生了轉(zhuǎn)向,注意力開始轉(zhuǎn)至當代藝術品領域,佛拉基米爾·塞門肯以2至3萬美元的價格購買波特·康察洛夫斯基的作品;以1.5萬至4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伊娃·馬什科夫的作品,而現(xiàn)在這些藝術家的代表作價格通常為100萬美元。
伊格·馬?。↖gor Markin)是莫斯科塑料制造業(yè)的百萬富翁。2007年5月31日,由他投資開辦的俄羅斯第一座當代藝術博物館——Art4ru,向公眾開放。從2002年至今,他已經(jīng)購買了800件俄羅斯當代藝術作品,總共花費約500萬美元。而這些作品目前估價達到1,500萬美元。
迪拜成為中東交易平臺
迪拜是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的第二大城市,處在阿聯(lián)酋海岸線的中部,在海灣地區(qū),迪拜的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性和競爭性。迪拜港灣在地理位置、經(jīng)濟與社會狀況等方面的多重優(yōu)勢,對鼓勵本國資本和外國資本投資于商業(yè)、工業(yè)和服務業(yè)等各個經(jīng)濟領域起到了積極作用。在藝術收藏領域迪拜對除了本國之外的印度、俄羅斯和中東其他國家的藏家也有相當?shù)奈?。正是基于對迪拜這些優(yōu)勢的考慮,作為全球頂級拍賣行的佳士得在2005年4月,在迪拜設立中東辦事處。經(jīng)過一年的準備,佳士得終于在2006年5月24日在迪拜舉行了第一場現(xiàn)代及當代藝術專拍,總成交額達到850萬美元(超出最高預估總額450萬美元)。這是中東地區(qū)的第一場國際性藝術品拍賣會,有128件來自伊朗、印度以及其他中東或歐洲國家的現(xiàn)、當代藝術品上拍,成交率為87%,有不少藝術家創(chuàng)造了新的成交紀錄。整場最高價為印度藝術家布魯塔的作品《數(shù)字》,以91萬美元成交。在這場拍賣的收藏家中,有53%來自中東,23%來自歐洲,11%來自美國,11%來自亞洲,少數(shù)來自其他地區(qū)。
2007年2月1日佳士得在迪拜的藝術品拍賣上創(chuàng)造了51項新的藝術家的紀錄,銷售額達到了941.75美元。
在10月31日,佳士得在迪拜再次舉行了“國際現(xiàn)代和當代藝術”拍賣,該場拍賣的成交總額達到了1,523.5萬美元,也創(chuàng)造了不少藝術家作品成交的新紀錄,例如本場拍賣的埃及藝術家艾哈邁德·姆斯塔法(Ahmed Moustafa)的作品就是以65.7萬美元成交,這既是其個人作品拍賣新高,也同時成為阿拉伯地區(qū)藝術家作品拍賣的最高價格。伊朗藝術家法赫德·莫斯瑞(Farhad Moshiri)的作品《一個世界》以60.1萬美元成交,這創(chuàng)下其個人成交新高,也創(chuàng)下伊朗藝術家作品拍賣價格新高。在這場拍賣的成交前十位中阿拉伯地區(qū)的藝術家占據(jù)了其中7席,而諸多的創(chuàng)紀錄的拍品皆被中東地區(qū)的私人收藏家收入囊中。這場拍賣漂亮的成交數(shù)據(jù)也再一次證明了佳士得在迪拜舉行拍賣極具市場前瞻性。佳士得迪拜區(qū)總經(jīng)理麥克加赫說道:“2006年拍賣的成功以及客戶群的持續(xù)增長,堅定了我們對開發(fā)這一地區(qū)的策略的信心。2007年中東市場出現(xiàn)了重要的藝術增長勢頭。2007年秋拍的這場拍賣結果再次堅定了我們在迪拜舉行拍賣的信心,在這次之后,我們會繼續(xù)在海灣其他地區(qū)開展各種活動?!?/p>
除了拍賣之外,2006年的4月份,在迪拜還舉行了第二屆中東藝術博覽會,這個由迪拜的展覽公司環(huán)球鏈接和迪拜政府所合辦的古董博覽會聚集了諸多來自美國、英國、土耳其、希臘、印度尼西亞等地的古董商。在今年的3月,迪拜還首次舉行了第一屆海灣藝術博覽會,吸引了全世界50多家重要的畫廊參展。這樣一來,一級市場的畫廊與二級市場拍賣行之間的有機互動可以為迪拜的藝術市場奠定穩(wěn)定的基礎。
迪拜作為中東的貿(mào)易重鎮(zhèn),加上寬松的免稅政策,目前已經(jīng)初具成為世界新的藝術市場關鍵平臺的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