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眼藥 小兒患眼病時,眼屎往往很多,在滴眼藥前要先把眼屎擦干凈。眼睛若被眼屎粘住睜不開,可用藥棉在溫開水中浸濕,在眼睛上敷上一會兒,然后輕輕地從眼內(nèi)角向外側(cè)擦洗,且莫來回擦。一塊棉花只能擦洗一只眼睛,擦凈后,再滴眼藥。滴藥時,讓小兒稍仰頭,眼睛向自己頭頂方向看,拉開下眼皮,將眼藥水或眼膏放入眼皮內(nèi)。如果用的是眼藥水,滴入后要讓病兒閉目1~2分鐘,睜開眼后,用手帕擦凈眼周圍藥水。若涂的是眼藥膏,涂完后也要閉目,然后用手帕輕輕揉幾下,以便使眼藥膏散于全眼。眼藥水與眼藥膏合用時,要先滴眼藥水,后涂眼藥膏。應(yīng)提醒家長注意的是,滴眼藥時注意不要距離眼球太近,以防刺傷眼睛;不能合作的病兒,可在入睡后滴眼藥。
滴鼻藥 小兒鼻塞多數(shù)是受涼、感冒、鼻炎等引起,造成鼻黏膜充血,治療常用1%的麻黃素液滴鼻。在滴鼻藥之前,要把鼻涕擤出,使鼻腔干凈,滴藥時叫病兒仰臥,頭向后仰,鼻孔朝上,把枕頭放在患兒肩下,頭放低,這樣滴入的藥就可以保留在鼻腔里,不致經(jīng)鼻流入口內(nèi)。滴藥后繼續(xù)令病兒躺5~6分鐘,頭左右轉(zhuǎn)動,使藥液流入鼻腔各部,充分發(fā)揮作用。每次滴鼻應(yīng)在睡前或吃奶前進(jìn)行。每3~4小時滴藥1次,每側(cè)鼻孔滴2~3滴藥即可。但在給嬰幼兒滴藥前,父母要注意分散其注意力,瓶口距離鼻孔稍遠(yuǎn)一點(diǎn),以免小兒哭鬧時刺傷鼻孔;每次滴入不要過量、過快,動作要輕,以免嗆著孩子。
滴耳藥 小兒患有中耳炎等耳部疾患時,常需用0.25%氯霉素液、復(fù)方新霉素液、1%慶大霉素液等治療。若患兒外耳道有膿液、要先用棉簽或紗布將外耳道的膿液擦凈,再用棉簽蘸3%的雙氧水輕輕卷洗,洗凈后,讓病兒側(cè)臥,患耳向上,滴入藥液4~5滴,每天4~6次。滴藥后要用手輕輕牽拉病兒耳廓,再用食指輕壓耳屏,讓藥液均勻地分布在中耳腔的各個部位,患耳向上側(cè)臥10分鐘左右,以使藥液在耳中多留些時間,充分發(fā)揮作用。需提醒家長注意的是,清洗外耳道時,要把耳廓向后下方牽拉,同時將耳屏向前推移,使外耳道變直、張開,棉簽不要向上方挑動,以免戳穿鼓膜。
口腔涂藥 小兒患有口腔炎等疾患而引起口腔內(nèi)局部炎癥、潰瘍時,常需清洗口腔和局部涂藥。清洗口腔多用棉花蘸0.5%雷佛奴爾溶液或1%黃柏水、3%雙氧水等藥物,輕輕擦洗口腔內(nèi)患處,每日2~3次,最后再用干棉球或棉簽擦去口腔內(nèi)的剩余藥水和泡沫,然后再上藥。局部上藥常用2.5%金霉素甘油、冰硼散、錫類散、珠黃散、口腔潰瘍散等。這些藥物容易被唾液沖掉,因此上藥時要先阻斷唾液(在涂藥前,用紗布或棉球放在舌系帶的兩側(cè),這樣能起到隔斷唾液的作用),然后看清上藥部位,用棉球輕輕地把表面吸干,再涂藥。若是粉劑,可先把藥粉放在一張干凈的紙上,并卷成一筒狀,對準(zhǔn)瘡口用嘴吹入,然后讓病兒閉嘴10分鐘左右,最后取出阻斷唾液的棉花或紗布。給患兒口腔用藥后,不要立即給孩子喝水、吃東西或漱口,以免影響藥效;還要掌握好涂藥時間,如果在飯前涂藥,??捎绊懖旱氖秤?,飯后涂藥容易引起嘔吐,因此,最好在飯后1~2小時涂藥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