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深知自己的日常開銷對于工薪階層父母的巨大壓力。畢業(yè)前一天,母親剛把當月的工資全部給她,幾天后就又接到她的告窮電話。一時拿不出,母親便跑去向朋友借。20分鐘后,在電話里氣喘吁吁地說:“孩子,給你寄了800塊,先用著啊!”
4年11萬?當這兩個數(shù)字從父母嘴里蹦出來時,靜子的第一反應是“開玩笑”。她一直不相信這是自己大學4年的花費,直到收到母親寄來的賬本復印件。
那是本會計專用的賬冊,深藍皮兒、A4紙大小、紅綠色表格,密密麻麻記了50頁,附帶著工商銀行的匯款單。共計:111700元。
第一筆開支是包括學費、軍訓費和保險費在內(nèi)的7210元。那是5年前她離開青海西寧到重慶讀大學時的報到費。向來是乖乖女的靜子,除了學習很少關心其他事,因此花錢沒什么計劃,只知道“沒了問爸媽要”。
結果不到一個月,原本兩個月的1200元生活費花得精光。僅軍訓結束當天,她就逛街“血拼”了三四百塊,理由是:“憋得太久了,看到什么都想買。”
接到女兒的求救電話。當會計的母親想出記賬的方法,希望借此“教導女兒明白父母的不容易,學會勤儉節(jié)約”。作為普通公務員。她和丈夫年收入不足3萬元。自從獨生女上了大學,夫婦倆更是“花一分錢都精打細算”,4年中新衣服都很少添,三分之二的錢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可惜靜子并未領會父母的用心。這個賬本。她也就在大一寒假回家時翻了翻,印象里無非是“生活費500元、書本費300元”等小額數(shù)字。和往常一樣。她花錢“有些兇”:MP3壞了,再買一個;三星手機破了。就換個西門子的。
盡管如此,母親記賬越發(fā)詳細,從50元的手機充值費到150元的夾克衫錢,再到200元的火車票,都用黑色簽字筆或者藍色圓珠筆記得清清楚楚。
賬本里的花銷日趨增加?!半y道是我小零小碎花得太多了?”靜子事后一算,意外地發(fā)現(xiàn)就業(yè)一項竟占到了五分之一,不比4年間的零花少。其中包括6種資格證書的報名費和資料費,英語、計算機、駕照……還有和專業(yè)毫不相干的導游證。
“多個證就多條路唄!”靜子無奈地說,“因為文科的就業(yè)面太窄了?!睋?jù)她介紹,同學中更夸張的還有法語等級證、美容師資格證等,“反正能考的大家都去考,也不管有沒有用。”
進入大四之后,賬本里的消費更是“觸目驚心”,常常是千元一筆的支出。由于父母認為女孩子應該找份穩(wěn)定的工作,靜子開始奔波于各地的公務員考試。短短3個月間,她跑了廣東、浙江和江蘇等5個省份,每趟2000元。這還不包括前期的資料費、輔導費等。
雖然這筆錢算是白花了,靜子并沒有考上,但她認為這是難以避免的。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考瘋了,即便是宿舍里家境最不好的同學,也花費數(shù)千元到各地找工作。
“怎么能說我是不孝之女呢?”靜子委屈地辯解。前一段時間,靜子的賬本經(jīng)《重慶時報》報道。被西南政法大學一位教育專家定性為“奢侈消費”,因為普通大學生的培養(yǎng)成本只有6萬元。
對于這一數(shù)字,靜子表示懷疑。認為偏低了。同宿舍12個人中,她自認只屬于中等偏上水平。她承認自己有些大手大腳,愛買個手機鏈、頭飾、包包等小東西,也常請朋友吃飯,但還算不上“敗家”。
“很多錢是不得不花的,尤其在就業(yè)壓力這么大的今天,高等教育的消費會越來越高?!彼f。對于這一點,父母堅決支持。他們目前已拒絕了所有媒體的采訪,防止給女兒帶來更多的誤解和壓力。
靜子公布賬本的初衷,是希望學弟學妹們“節(jié)約花錢、體諒父母”。今年24歲的她難以想象父輩花幾百元上大學的歷史:“聽說那時吃飯和住宿都是國家包,每個月還發(fā)生活費,現(xiàn)在怎么可能?”
她深知11萬元對于工薪階層父母的巨大壓力。畢業(yè)前一天,母親剛把當月的工資全部給她,幾天后就又接到她的告窮電話。-時拿不出,母親便跑去向朋友借。20分鐘后,在電話里氣喘吁吁地說:“孩子,給你寄了800塊,先用著啊!”
后來。直到收到賬本那一天,她真正被嚇了一跳。當腦海中浮現(xiàn)出父母日益蒼老的模樣,她禁不住哭了:“對不起,我真的不知道你們?yōu)槲腋冻瞿敲炊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