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世界抱持著充分好奇的同時,孩子也開始在提問之中累積偏見。
不知從哪天開始,兒子展開了對“最”字的攻堅?!笆澜缟献羁斓能囀鞘裁窜?”“世界上最大的橋在哪?”“世界上鋼琴彈得最厲害的人是誰?”“全宇宙最亮的恒星在哪里?”以及“我們家最胖的是誰?”這一類的問題之不好回答,或由于無法判斷,或由于難以統(tǒng)計,或由于與時變化,或由于知識匱乏,或由于怕得罪妻子,我經(jīng)常無言以對,支吾個半天。最后總以“‘最’這個字實在不好講”作結(jié)論。
孩子需要就一個“最”字找答案,是因為他們需要在茫茫的知見之海中設定航標。那個“最”字不只意味著令他們咋舌稱奇的新鮮事物,也象征著他們所能理解的世界盡頭。我只好跟兒子說:“你每得到一個‘最’字的答案,好像就對這個世界的邊緣多了一點了解,可是偏偏這個世界是不斷在改變的,說不定今天你知道的‘最’到了明天就不‘最’了;這一分鐘你相信的‘最’,或許早在上一分鐘里也已經(jīng)不‘最’了?!?/p>
“最”字帶來的焦慮還不止如此。比方說:臺灣人日后一定會記得他們在某一段歲月里,曾經(jīng)擁有過全世界最高的一棟大樓。每看到這棟樓,兒子就會說:“這真是全世界最高的一棟樓嗎?”言下之意,對于和自己如此靠近的“最”,反倒難以置信。我總是這樣說:“在下一棟超過它高度的建筑物蓋成之前,它都還是‘最’高的?!?/p>
“那下一棟什么時候會蓋起來?”“那比它還高的那一棟會蓋在哪里?”“那會有多高?”“那會蓋成幾層?”……驕傲尚未成形,焦慮已經(jīng)溢出來了。
即使就個別的字義來說,“最”字都有經(jīng)不起心腸柔軟之人深思直視之處?!白睢弊帧徽撟鳛椤笆滓?、“大凡”、“集聚”或“總計”來解釋——幾乎都是晚出后成的意思,這個字更早的來歷是“犯而取之”所以從“冒”字,從“取”字,也就是豁出一切,不計代價以取得所謀者。是以古代在考核政績和軍功的時候,以上等為“最”。
我年齡愈大愈怕事,看見“最”字便精神緊張,所以干脆告訴兒子:“‘最’也許是一個年輕人喜歡用、甚至要追求的字,年紀大一點的人反而不隨便用這個‘最’字?!?/p>
他接著問:“是因為老人家最后都要死掉了嗎?”
他說得相當有智慧,到了“最”后,人能取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