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1008-6919(2007)09-0161-02中圖分類號:R725.1文獻標識碼:C【護理學】
2000年至2001年我縣發(fā)生了流行性乙型腦炎暴發(fā)流行,2000年60例、2001年36例,發(fā)病期在8月份達高峰,約占發(fā)病總數(shù)的80%以上。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96例患兒中,其中男62例,女34例;—5歲57例、—10歲33例、—13歲6例;最大年齡13歲,最小8個月,輕型34例,普通型30例,重型21例,極重型11例;住院最長時間達20天,最短4天,平均住院8天,95例腦脊液生化檢查后符合流行性乙型腦炎改變。
1.2治療與轉(zhuǎn)歸
給予青霉素、先鋒必等抗炎、病毒唑抗病毒;安宮牛黃丸鎮(zhèn)靜安神、清開靈消熱、解毒、腦活素等營養(yǎng)腦細胞等對癥治療;治愈90例、好轉(zhuǎn)1例、死亡5例;出院時患兒語言表達能力下降5例、失語2例、肢體活動能力下降3例、智力下降1例、右眼斜視1例、均發(fā)生在7—13歲的大齡兒童。
2護理
2.1 成立應急小組
主要負責中、晚、夜班人員少,工作量大,危重病人多的情況下參加應急搶救工作,救治小組負責行政班的病人救治和各種搶救藥品與器材的準備。
2.2加強消毒隔離管理
病房分片區(qū)集中安置患兒,隔離患兒到體溫正常,加強防蚊設施。
2.3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密切注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神志、瞳孔等變化,及時作好記錄。
2.4高熱的護理
2.4.1體溫保持在38℃
高熱患兒須同時采取物理降溫與藥物降溫,可采取頭部枕于冰塊上、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冰敷,高熱伴四肢冰涼患兒禁用冰敷,應用溫水擦浴,防止引起寒戰(zhàn)和虛脫。藥物降溫可采用復方氨基比林等,高熱伴抽搐者可采取氯丙嗪和異丙嗪進行亞冬眠療法,氯丙嗪和異丙嗪各1mg/kg,每4—6小時肌肉注射一次,用藥時密切注意呼吸情況。
2.4.2保持病室內(nèi)溫度在28℃左右
可用電風扇、床下放冰塊、地面灑冰水、有條件可用空調(diào)。
2.5抽搐的預防與護理
2.5.1密切注意抽搐的先兆
如兩眼凝視、口角抽動、驚跳、煩躁、四肢肌張力增高,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分析抽搐原因,給予相應處理。
2.5.2氧氣吸入
加大氧氣流量,以改善腦缺氧,如為痰阻塞時應立即吸入痰液后再吸氧,吸痰不能保持呼吸道暢通時應立即行氣管切開。
2.5.3積極處理腦水腫
如為腦水腫引起時,遵醫(yī)囑快速給予20%的甘露醇靜脈注射,在半小時內(nèi)完成;劑量按5ml/kg每2小時或每8小時一次;同時給予鎮(zhèn)靜,可給予安定0.5mg/kg、靜脈或肌注;魯米那按5mg/kg肌注,非那根1mg/kg肌注,氯丙嗪1mg/kg肌注。注意用藥后的反應,如呼吸、血壓、瞳孔的變化。
2.5.4減少對患兒的刺激
盡量集中各種治療護理操作,保持室內(nèi)安靜。保證患兒的安全護理,加床欄;用纏有紗布的壓舌板放置于患兒的上、下牙齒之間,防止抽搐時咬傷舌頭,也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和抽搐時呼吸道分泌物及時清理。
2.6 搶救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乙腦病兒死亡的主要原因,應積極觀察搶救處理呼吸衰竭。
2.6.1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密切觀察呼吸的頻率、深度、節(jié)律、血壓、脈搏、神志、瞳孔的變化,使用鎮(zhèn)靜劑后的藥物反應。
2.6.2保持吸吸道通暢
保持吸吸道通暢是防止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此類病兒大多數(shù)呈昏迷狀,痰液多而粘稠,不易吸出和吸凈。首先應及時吸痰,患兒取側(cè)臥位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cè),定時翻身,防止舌后墜;采取叩擊、拍打背部震動痰液,或肌肉注射a—糜蛋白酶每次4000單位,一日2次;或給予超聲霧化吸入以稀釋與分解痰液利于吸出。吸痰不能暢通呼吸道時采取氣管切開。
2.6.3防止腦疝
遵醫(yī)囑定時給予脫水劑與吸呼中樞興奮劑;進行腰穿后患兒去枕平臥4—6小時告知家屬勿搬運,密切觀察神志、呼吸、脈搏、血壓、瞳孔的變化,防止腦水腫和腦疝的發(fā)生。
2.7補充營養(yǎng)
維持機體的代謝對康復十分重要。乙腦患兒病程長,持續(xù)高熱、抽搐、或長時間不能進食,機體能量消耗大,應補充營養(yǎng)水分。發(fā)熱時給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質(zhì),如稀米湯、牛奶,昏迷或不能進食者給予鼻飼牛奶或靜脈補充水分及營養(yǎng),如血漿等;恢復期給予高熱量易消化飲食。
2.8防止繼發(fā)感染
2.8.1嚴格無菌操作規(guī)程
加強吸痰、導尿、各種注射穿刺等的消毒管理。
2.8.2加強皮膚護理和五官的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昏迷患兒定時翻身、用溫水擦洗按摩皮膚受壓處,定時清洗口腔,發(fā)熱者用溫水或潤滑油涂以口唇,昏迷患兒眼瞼不能閉合者,用0.2%氯霉素眼水滴眼后生理鹽水濕紗布遮蓋眼部。
2.8.3鼻飼療法
臨床實踐證明對不能進食的患兒進行鼻飼對患兒的疾病康復十分重要,鼻飼不僅提供營養(yǎng),同時可給予安宮牛黃丸等中藥的治療,須防止誤吸引起窒息和墜積性肺炎。
2.8.4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以保持及時搶救。重型乙腦患兒病情危重,病情變化大,搶救用藥多、病程長,須保護靜脈,可采取靜脈留置針和用液體緩慢滴注保持靜脈通暢 ,局部穿刺部位用0.5%碘伏消毒,無菌包扎,防止感染。
2.9其它護理
乙腦患兒進入恢復期后有些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語言障礙,感情脆弱、易哭、易激動。應堅持康復訓練,如理療、針灸、按摩、功能運動、語言訓練,積極使患兒在6個月內(nèi)治愈后遺癥。
3結(jié)果
半年后對12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肢體活動障礙、語言障礙、智力下降的患兒進行隨訪,經(jīng)過1—6月的針灸和理療、按摩、肢體功能、語言康復的訓練,較輕患兒肢體活動、語言、記憶能力恢復正常,1例失語合并肢體癱瘓患兒堅持半年的針灸和按摩、語言的訓練,一年后隨訪恢復語言功能、肢體活動正常,左下肢稍跛行,1例智力稍差,12例患兒生活均能自理。
參考文獻
1鄭顯蘭主編《現(xiàn)代兒科護理手冊》重慶,重慶出版社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