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挺起脊梁,從西邊擎起一道屏障。
石鼓山涌出玉泉,把一泓碧水東漸。滏陽河,像一位冰清玉潔的少女,唱著歡樂的歌,招呼著漳河、衛(wèi)河、洺河,叮叮咚咚汩汩滔滔,滋潤著這萬余平方公里的坡地與平原,把870萬眾生攬在臂彎里。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邯鄲,就處在這剛勁與溫馨之中。
“邯鄲”二字,在漢字的浩瀚辭海中僅此一用,為華夏名冊里獨有,是中國文化的特例,喻示著她的悠遠與傳奇。它左表間,右表意,兩個邑字部,足見形成時的城市特征。
上溯遙遙7300年,地肥水沛的邯鄲洺河兩岸,就有磁山人栽種谷稷,飼養(yǎng)家禽,由采食經(jīng)濟邁向產(chǎn)食經(jīng)濟,開創(chuàng)了人類的農(nóng)業(yè)文明,樹立了里程碑式的“磁山文化”。它的發(fā)現(xiàn),為考證農(nóng)業(yè)發(fā)展、家禽飼養(yǎng)的起源提供了大量實證,把中國新石器時代提前了1000多年,留給后人一處極為珍貴的文化遺址。
邯鄲是座有3000年文字記載的城邑,興于殷商,盛于戰(zhàn)國和漢代,先屬衛(wèi)后歸趙,戰(zhàn)國時為七雄之一趙國的都城,八代君主,鼎立158個春秋,融合了中原農(nóng)業(yè)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構筑了慷慨任氣、豪放剛烈的趙文化思想基調(diào)。漢代后期,邯鄲經(jīng)濟繁榮,商賈如云,時人稱之為“富冠海內(nèi)”“天下名都”,名列中國五大商都,成為僅次于京城長安和洛陽的全國第三大古都。
魏武揚鞭,逐鹿中原,邯鄲南30里處鄴城興起,銅雀臺名噪。始為曹魏王都后為陪都的鄴城,成了中國北方軍事、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三曹”“七子”揚起了“建安文學”的獵獵大旗,“建安風骨”彪炳中國文壇。相繼又有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在此建都,東晉十六國,你方唱罷我登場,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令人深思遐想的歷史活劇。
延宕唐朝,邯鄲境內(nèi)的大名府崛起。這里西瀕御河,水陸縱橫,船舶輻湊,貨暢其流,成為“河北重鎮(zhèn)”“八府之首”。宋代稱為北京,為京城開封的陪都。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玉麒麟盧俊義,乃此地人氏。
明清時期,永年廣府成為冀南重鎮(zhèn)。街巷如網(wǎng),買賣成流,茶樓酒肆,旗旌飄搖。文有紫山書院,藏有蔡文姬之父蔡邕所書《夏仲碑》,標志著隸書向楷書的嬗變。又有清暉書院,鄭板橋常設壇講學。武有太極宗師楊露禪、武禹襄,使永年以古城、水城、太極城而名揚海內(nèi)外。
歷史的車輪隨著火車的長鳴駛進了19世紀末,京漢鐵路在邯鄲打下了一個大大的結點,邯鄲的文化中心由此發(fā)端,而南鄴城,而東大名,而北永年,環(huán)形移動后回到起始處,邯鄲再度復興,它是當之無愧的中心——它是高山與平原的連接點,是西部煤鐵工業(yè)與東部棉麥農(nóng)業(yè)的交匯點,是磁山文化、古趙文化、北朝文化、唐宋文化、明清文化、民俗文化亦即石窟文化、磁州窯文化、夢文化、太極文化的融合點。邯鄲,東邊是平原,北邊是平原,南邊也是平原,坦坦蕩蕩的大平原,把京廣大動脈引進來,把邯長、邯濟鐵路送出去,把公路編成網(wǎng),連山西,接河南,通山東,交匯晉冀魯豫,成了得天獨厚的驕子。
邯鄲文化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源頭之一,是中原文化的重要支柱。它豐厚博沉,紛華耀眼,名聞遐邇,魅力四射。兩腳就能從地下踢出個文物來,三句話就能帶出個成語典故來,這是抓一把泥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汁液的地方!
這里誕生了千古一帝秦始皇,誕生了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走出了思想大師慎到、荀況、公孫龍,神醫(yī)扁鵲,美女羅敷,勇士毛遂,以及廉頗、藺相如、魏征、王磐、李沆、李若水、陸法言、郭震、崔東壁等一大批名士俊彥。李白、白居易、岑參、范成大、元好問、乾隆皇帝均對邯鄲有過詩詠,趙孟頫、柳公權、魏象樞、乾隆、劉墉、林則徐等墨跡猶存。永年的“西漢刻石”,大名的“五理記碑”,都是中國書法的極品。
這里被譽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鄉(xiāng),胡服騎射、完璧歸趙、毛遂自薦、邯鄲學步、梅開二度、奉公守法、黃粱美夢、紙上談兵等一大批成語典故至今膾炙人口,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成為國之瑰寶,讓人鑒古知今,啟迪心智,陶冶情操。
這里有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0多個,文物保護點1500多處,珍珠般地遍布郁郁紫山下,湯湯滏水旁,溝溝壑壑里,坦坦平原上。磁山出土的粟物,驚現(xiàn)人類農(nóng)業(yè)文明的起源。趙王城披著厚重的歲月塵埃,成為現(xiàn)存戰(zhàn)國時期最完整的王城。端莊巍峨的武靈叢臺風采依然。黃粱夢寄寓著對人生的感悟。銅雀臺昂揚著曹魏的雄勁?;剀囅镉涊d了“將相和”的千古佳話。媧皇宮,把神話傳說用動靜結合的建筑依托在峭壁上。響堂寺,把佛教藝術精雕細刻于一洞洞石窟里。走一走石壁陶墻的彭城街,千年不斷的磁州窯火燁燁生光。聽一聽學步橋的故事,有幾分對刻意模仿者的嘲諷,又有幾分對亦步亦趨者的調(diào)侃??匆豢淳G草野花的北朝墓群,《蘭陵王入陣曲》猶在耳旁。練一練太極拳,體會一下什么叫出神入化、剛柔相濟……
上蒼鐘情這片土地,把悠久的歷史給了這里,把多彩的文化給了這里,把豐饒的物產(chǎn)給了這里,把靈秀智慧給了這里。
文化提升經(jīng)濟力。
邯鄲,市區(qū)人口逾百萬的中國著名城市,是中國煤炭十大生產(chǎn)基地,現(xiàn)代化礦井日夜涌吐烏金,涌向華北,涌向海港,涌向歐亞非。
這里是中國重要冶金基地,新型鑄管名冠中華,邯鋼美名遍及神州。
這里是中國八大瓷區(qū)之一,黑刻花、黑剔花磁州窯金牌不倒,青瓷、白玫瓷又氣象萬千,走進人民大會堂,走進首都機場,走進千家萬戶,走向世界各地。
這里是中國17個紡織工業(yè)基地之一,紡織廠鋸齒形廠房連成一片,金梭銀線,錦上添花。
兩黑兩白支撐邯鄲工業(yè),黑的是鋼鐵煤炭,白的是紡織陶瓷,又黑又白是水泥。這里曾有亞洲最大的水泥廠,成千上萬噸水泥外運,筑起橋梁,筑起大壩,筑起無數(shù)高樓廣廈。
極目邯鄲南部東部北部平原,沃野千里,棉田似海,麥浪滾滾。那金黃的是魏縣鴨梨,火紅的是雞澤辣椒,雪白的是磁州蓮藕,果實累累的是永年大蒜,還有大名的花生、成安的草莓,邯鄲的大麥,涉縣武安的核桃柿餅,趕趟似的進入美食之林。
朋友,請到邯鄲來!
這里是大哲學家荀子的故鄉(xiāng),哲人給我們睿智;這里是毛遂的故鄉(xiāng),勇士給我們膽魄;這里是美女羅敷的故鄉(xiāng),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染上了美的色彩;這里是平原君的故鄉(xiāng),這里的人好客而又有君子風度。
邯鄲是中國的綠化先進城市,它將敞開條條寬闊的大道,以滿城綠色,歡迎朋友們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