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生 質疑能力培養(yǎng) 語文教學
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取決于一定的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當作知識獲得過程中的主動者,積極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展學生的認識能力,要通過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不難看出,這就涉及到質疑這個問題,學生學會了質疑,其思維活動則更為活躍。那么,教師應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的質疑能力呢?
一、解放學生,更新質疑觀念
在語文教學中應改變以知識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做法,更新觀念,發(fā)展學生思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要做到質疑觀念的轉變。
1.明確語文教學質疑的目的是要使學生學會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而不是只記住哪些知識。
2.突出質疑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質疑討論不應是解決“是什么,怎么樣”的陳述,而應該成為“為什么,會怎么樣”的疑問,“將來會怎么樣”的創(chuàng)新。
二、信任學生,激發(fā)質疑情趣
1.語言感情化。在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語言交流,要盡量充滿感情。如教師在聽取學生回答問題時,除雙字姓名外,絕不稱姓,則更為親切。就是姓名連稱時,也要做到包含感情,從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敢于質疑。
2.評價情趣化。對于學生的質疑,教師評價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給學生以成功的體驗。從而更為主動地參與問題的質疑。
三、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方法
教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使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是整個培養(yǎng)過程的起點,也是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的表現(xiàn)。
1.從課題著眼,據(jù)此發(fā)問。
2.揭示矛盾。
3.辨別差異。
4.比較優(yōu)劣。
5.提出有關內(nèi)容方面的問題。
6.抓重點詞。
7.找原因。
8.尋實質。
通過這些方法的訓練,學生漸漸掌握了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方法,并養(yǎng)成多想、善思大膽質疑的好習慣。
四、鼓勵學生,放膽質疑問難
在課文教學中怕的是學生無疑:或不動腦筋,不善于思考,自然不能發(fā)現(xiàn)可疑之處;或害怕提錯,被人譏笑,遭到批評,乃至有疑而不敢質疑。關鍵在于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肯定其積極動腦的一面;疑對了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自然學生會產(chǎn)生求疑的積極性,形成活躍的課堂氣氛。
在小學生敢于質疑的基礎上,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質疑到位,如某老師在教學《三味書屋》時,有個學生突然提問:“魯迅在書桌上刻'早'字是不是不愛護公物的表現(xiàn)?”為此,這位老師因勢利導,提出這樣三個問題:“1.魯迅的書桌是從哪搬來的?2.魯迅為什么要在書桌上刻‘早’字?3.這個'早'字對魯迅一生有何影響?”以此引導學生對全文內(nèi)容進行討論、分析,結果終于使大家明白魯迅在書桌上刻'早'字的意圖。教師根據(jù)反饋信息準確地捕捉學生認識上的模糊點,提問引思,正確誘導,使他們走出認識的誤區(qū),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怎樣才能質疑到位。
(作者單位:河北大名縣金灘鎮(zhè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