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屆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概況
第十一屆:1977年8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出席代表1510人。華國鋒主持大會并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報告,葉劍英作《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鄧小平致閉幕詞。大會通過了政治報告、修改黨章的報告和《中國共產黨章程》。
第十二屆:1982年9月1—11日在北京舉行。出席正式代表1545人。鄧小平主持大會開幕式,并致開幕詞。
第十三屆:1987年10月25—11月1日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會議主題是加快和深化改革。鄧小平主持大會開幕式。
第十四屆: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江澤民作《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更大勝利》的報告。大會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第十五屆: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江澤民作《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大會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概念,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規(guī)劃了跨世紀發(fā)展的戰(zhàn)略部署。
第十六屆:2002年11月8—14日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江澤民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報告。大會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目標,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起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