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22年不畢業(yè)意味著什么
武昌老年大學今年秋季有近1000個學員報不上名,而這樣的尷尬已經(jīng)持續(xù)多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老學員不畢業(yè),新學員進不來,而政府的資助有限,學校名額受限。
武漢老年大學某管理人員稱,在武漢各老年大學,光是上學22年一直不畢業(yè)的學員就有好幾百個,上學已成為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上不了學的老人們非常無奈。68歲的鐘淑芳老人離某老年大學只有半站地。她去了五次都沒有報上名。武昌老年大學負責人稱,武漢市現(xiàn)有103萬老年人,而武漢市13個城區(qū)共有36所老年大學,100多所老年學校,加起來共有10多萬學員,其辦學校的主要資金來自政府,其中缺口相當巨大。
對于城市中越來越多的老人們來說,衣食溫飽已不是什么問題,但精神上的寄托卻往往被人忽略。當越來越多的老人坐在城市的馬路邊下棋、在小區(qū)綠地旁打牌、或僅僅是無所事事地聊天,老人的問題將影響到全社會的生活質量。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社會學家李漢林對此說:“隨著老人數(shù)量的增加和文化層次與精神要求越來越高,老年問題如不得到很好重視與解決,終將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諧發(fā)展。”
《中國新聞周刊》
九旬老人變魔術純粹為好玩
長沙93歲的王正德熱愛表演魔術,“流星球”、“花樣拋球”各種各樣看得人眼花繚亂。70多歲的時候,王老還騎著自行車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的臺階上表演特技。他還有一門絕活就是刻章。1968年,王正德自學刻章,至今已經(jīng)刻了近4000枚。王正德不愛出去走動,他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在家編工藝品。他保持健康的方法就是樂觀,什么事都是退一萬步想,從來不發(fā)愁。
《瀟湘晨報》
成都兩位百歲老人乘熱氣球創(chuàng)吉尼斯之最
峨眉山黑包山村莊104歲老太楊張氏和99歲的聶青連被邀請到成都參加茶文化節(jié),這兩位長壽老人受邀乘坐熱氣球,他們升空的過程被全程記錄下來。經(jīng)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審核,兩名長壽老人是至今全世界年齡最大的乘熱氣球升空者。
《北京晚報》
子女“強迫”老人游玩 七旬翁過度勞累進醫(yī)院
王女士的父親已經(jīng)71歲了,全家自駕游,早晨5點起床爬嶗山,老人還沒出發(fā)就說不舒服,可王女士認為是老人想省錢。于是,硬是強迫老人跟自己一起出門。沒想到爬出沒幾步,老人就暈倒了。心臟病發(fā)作被送往醫(yī)院搶救。據(jù)悉,因為和子女外出累進醫(yī)院的老人“黃金周”期間成倍增加。
《半島晨報》
老人深夜捉“流浪狗” 清早發(fā)現(xiàn)是獅子
山東臨淄淄川開發(fā)區(qū)門衛(wèi)賈大爺值夜班時,發(fā)現(xiàn)一個小動物正在穿過馬路。賈大爺與同事一起將其抓住,以為是一只流浪狗。第二天一早,賈大爺驚出了一身冷汗,這哪是一條狗,分明是頭小獅子!賈大爺請來民警,大伙費盡周折,才把小獅子請進了籠子,送到了動物園。動物園工作人員說,這頭小獅子大約3個多月大,體重在15公斤左右,據(jù)分析,可能是從馬戲團跑出來的。
《楚天都市報》
10年用壞百支筆 退休老人速記《焦點訪談》
77歲的廣安市廣安區(qū)退休老人王子圣10年來堅持天天看《焦點訪談》,邊看邊速記內容,再整理成完整的故事,如今他撰寫了《速記焦點訪談》62本。王子圣稱,自己文化不高,“小學沒畢業(yè),冒牌初中生”。1992年退休,寫完40萬字的回憶錄后,堅持天天寫日記,但又覺得每天記錄雞毛蒜皮的事情沒什么意思。于是開始速記《焦點訪談》節(jié)目,鋼筆用壞了100多支。
《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