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對農(nóng)村夫妻,他們除了種地以外,男人還是村里有名的木匠。他們本分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從沒想過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兩個兒子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希望。父親想,這輩子他惟一能傳給兒子的就是自己的手藝了。
大兒子初中快畢業(yè)時,父親為他準(zhǔn)備了一套木工工具。父親對兒子沒有別的話說,那意思是:考不上高中就回家當(dāng)木匠吧。沒想到,大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中學(xué)。這時,父親看出了兒子是塊讀書的料。等兒子快要考大學(xué)時,父母又按照村里人的規(guī)矩,開始忙著為大兒子批宅基,蓋房子。父母對他說,考不上大學(xué),就回家娶媳婦,過咱農(nóng)村人的生活吧。也許是一套木工工具的激將,或是父母“娶媳婦”的打算,倔強的大兒子暗暗與命運進行了抗?fàn)?,最終考上了大學(xué),然后讀研,一水兒讀到了博士。
木匠的小兒子也吃了許多苦。哥哥上大學(xué)家里借了一筆錢,本來不寬裕的家底更薄了。為了湊夠讀高中的學(xué)費,弟弟便利用暑假,跟著村里搞建筑的人到外面打短工。在城市的建筑工地上,小個子的弟弟和大人一樣搬磚和泥,吃飯時蹲在路沿,吃的是寡油少菜的撈面條。中午歇晌就躺在小巷里,來車了,就揉著眼睛站起來讓路。車開走了,再躺下睡。毒辣的太陽給了他黑黝黝的皮膚,也給了他不服輸?shù)囊庵尽8绺缡撬陌駱?,哥哥是他無言的路標(biāo)。沉默寡言的小兒子與他的年齡不太相稱,但他的沉默蓄積著一種力量。高考結(jié)束,小兒子奪得了全市的數(shù)學(xué)狀元。
電視臺的記者扛著攝像機來了,報社的記者也來了,媒體被震動了。他們要來看看是怎樣的父母培育出兩個出色的兒子。而木訥的父母卻說不出什么大的道理,讓所有的人大失所望。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一味說教不一定能說到心里去,而“一套木工工具”和“一間娶媳婦的房子”讓他們讀懂了命運的暗示。所以,他們的成長勿需言語,像莊稼那樣伴隨著天籟靜悄悄地拔節(jié)。
這樣的成長是獨立的成長,獨立的成長充滿內(nèi)在動力。
選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