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豬腳,又名狀元蹄。相傳清朝的貴陽青巖舉人趙以炯為上京赴考,常溫功課至深夜。一日,他忽覺肚中饑餓,便信步走到北門街一夜市食攤,點上兩盤鹵豬腳作宵夜,食后對其味贊不絕口。攤主上前道:“賀喜少爺?!壁w問:“何來之喜?”攤主不失時機(jī)道:“少爺.您吃了這豬腳,定能金榜題名,‘蹄’與‘題’同音,是好兆頭啊?!彼牶蟠笮Γ灰詾槿?。不日,趙以炯上京赴考,果真金榜題名,高中狀元。他回家祭租時,重禮相謝攤主。此后,鹵豬腳便被譽(yù)名為“狀元蹄”,成為趙府名食,后經(jīng)歷代家廚相傳延至民間至今。雖是美味,但要學(xué)會這道菜,其實也并不難。
制此鹵豬腳,需選農(nóng)村飼養(yǎng)一年左右的豬,取豬腳燒盡余毛。使皮至焦黃,然后浸泡,刮凈焦皮,清除污物,一剖為二,入開水鍋焯透,撈起冷卻待用。經(jīng)過上火加水或油燒熱,下冰糖炒成糖色,摻入鮮湯,加入料酒、雞精、老姜、大蔥等,用布包扎八角、三親、香葉等,投入洗凈的豬腳,用小火慢燉3~4小時即成(湯可以重復(fù)使用)。再取碗加入胡椒面、雙花醋、姜末、蔥花等,制成蘸汁,隨鹵好的豬腳一起上桌即成。
豬腳鹵制時,一定要掌握其燉熟后的軟硬度,太硬難啃,太爛無形失味,鹵制時可加入幾個干椒以辣促味。按此方法做好的鹵豬腳色紅褐,皮充盈澤潤,質(zhì)酥軟,味醇厚,肥而不膩,酸辣中顯鮮,肉香、調(diào)料香十足,食肉啃骨,回味無窮。
欄目管理、編輯/謝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