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薪水無法買下一間房,不能讓父親閑適地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抽煙、咳嗽。67歲的父親為減輕我的負擔(dān),決定仍舊耕種他的五畝水稻田。我曾努力說服他,可父親很固執(zhí)地表示自己還能自食其力。其實,年老的他已很多事情力不從心了。
父親說,我只種一季稻,不算太累。啊?一畝田一年能賺多少?呶,我給你算算。
耕種一畝一季稻的支出:請人犁田40元(現(xiàn)在耕牛太少了,大多是肉牛,所以只好請犁田機)。按本地鄉(xiāng)俗,還要請一餐飯,一盒2元多錢的相思鳥牌香煙,花費計50元;種子要2.5公斤(如果用拋秧技術(shù)可能還不夠),按市場12元/公斤算,花費計30元;要施的肥料需15公斤尿素,需27元;25公斤復(fù)合肥,需46元(這些肥料有好些檔次,只能算個大概),花費在73元左右;用的農(nóng)藥加上除草劑(劑量要夠,不然蟲子不死),花費計50元;灌溉用水很有伸縮性(遇上早年情況大大不同),我們這靠近宜河,用水都是自己買水泵抽,這費用計加元。共計:50+30+73+50+20=223元。
收入:一季稻畝產(chǎn)一般在400公斤左右(那些種子說明上的產(chǎn)量,我們常常達不到),按2006年上門收購的糧價68元/50公斤,可獲544元。
因此,父親耕種一畝一季稻的利潤為544-223=321元。這里,還需要他在40℃度的烈日下除草、放水、收割,起早摸黑地殺蟲、追肥。家鄉(xiāng)屬于丘陵地帶,沒有機耕道,還需要父親擔(dān)著稻子去晾曬。這里,還不包括為抽水而買的水泵、為收割而買的電動打稻機的花費。當然,也不包括國家的糧補直補。
是的,父親有些事的確力不從心,比如插秧、收割。如果請人,花費在150元左右。于是,父親的利潤變成了171元。一季稻的生長期約130天。如果按勞動日計酬,父親插秧、收割時為2.47元,天,畝,請人的話變成了1.32元,天,畝。當然,他種了5畝田,所以勞動日收入在10元左右。我們這里的豬肉是16元,公斤,他每天的收入只能吃上700克豬肉。這僅僅是在一年中130天的情況,其余大部分時間,父親在田野里只是無目的地轉(zhuǎn)悠、抽煙和咳嗽。
這就是我67歲的父親的生產(chǎn)力。想起這些,我想每個人都應(yīng)愛我們的父母更深,尤其是我們的農(nóng)民父母。
欄目管理/偌止水 編輯/障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