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jié)那天,我在電視節(jié)目里聽到了一個關于媽媽的解釋。主持人問一位嘉賓:“媽媽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那位嘉賓回答:“媽由一個‘女’字,一個‘馬’字寫成,每一個媽媽都是一匹特別能負重、特別能勞累的母馬。”電視機前的我在短暫一愣后,腦海里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幾位負累“母馬”的故事——
“笑”媽媽
女兒出生15天時被蚊子咬了一個包,之后就一直發(fā)著低燒。夫妻倆覺得不對勁,抱去醫(yī)院一檢查才知道女兒得了腦炎。
幼小的生命被醫(yī)生抱進了重癥監(jiān)護室,醫(yī)生直言相告:“你女兒的病不容樂觀,治好的可能性并不大,也許花再多的錢都無濟于事?!彼郎I雨滂沱地求醫(yī)生:“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女兒剛剛來到這個世上就離去,只要能救活她,我們一家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把她治好?!币院?,人們總能看見一位身體虛弱的母親踮起腳跟把臉貼在重癥監(jiān)護室的窗孔上,看著里面可憐的女兒。她一刻也不愿遠離監(jiān)護室,醫(yī)生不得不提醒她正在坐月子要小心身體吃不消,但她還是不管不顧。令大伙兒奇怪的是,不管女兒哭得多兇,她貼在玻璃窗上的臉都是笑笑的。因為害怕女兒在一轉眼間就沒了,她總想著能聽到女兒的哭聲,就是一件高興的事兒!
經過醫(yī)生的努力,她女兒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家里的積蓄用完了,還欠了醫(yī)院不少藥費,有好心人勸她:“你女兒的病再怎么治也會留下后遺癥,花錢是個無底洞呢?!彼麄儎袼灰踪M心機,不如聽天由命,趁自己年輕再生一個。
她不是不知道現(xiàn)實的殘酷。走出醫(yī)院,她大哭一場后,又笑笑地回來。她在心里告訴自己:不管女兒以后是什么樣子,自己都要笑笑地陪在女兒身邊。當天,她從親戚那兒借來3000塊錢,為女兒辦離了出院手續(xù)。
和丈夫商量后,她辭了工作,在家專心照顧女兒。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微薄的工資維持,女兒三天兩頭要跑醫(yī)院,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常常,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只能靠咸菜泡飯來對付??删褪沁@樣,人們看見的,也總是她那張笑笑的臉。
她不厭其煩地教女兒發(fā)聲,也不管女兒能不能聽懂。鄰里經常很晚了還可以聽到她一個人在和女兒說話,那聲調和節(jié)奏就像老師在讀課文。而每一天的白天,她都要把女兒抱到屋外,花一樣的笑臉從來就沒有收斂過。旁邊人覺得她神經不正常,隔壁的鄰居甚至不敢接近她。
女兒3歲多才開口說話。慢慢地,除了她臉上那份無憂無邪的癡笑沒變,女兒的言談舉止竟然和正常孩子無異,鄰里和熟人都為她長吁了一口氣,她的笑里,也多了一份輕松。
一晃眼女兒就5歲了,有一天,她帶女兒出去玩,一位專為企業(yè)拍廣告的導演被女兒無邪干凈的笑吸引住了。人們看見導演追著她,和她說了很久的話。半個月后,女兒的笑模樣出現(xiàn)在了電視上,那無憂無邪清甜干凈的笑,令觀眾過目難忘,一個兒童產品很快就被女兒“笑”火了……就這樣,女兒很快成了廣告童星,不久,她還出演了幾部戲,而在學校里,她的成績也是名列前茅……
有一次,女兒的老師問她:“你就沒有不開心的時候嗎?你怎么總是笑得這么甜?”女兒回答老師說:“因為我有個笑媽媽呀?!崩蠋熡謫枺骸半y道你就沒有遇到過不開心的事?”女兒又笑笑地答:“我媽媽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也是笑著的呀?!?/p>
她去上一檔母親節(jié)的節(jié)目,憶起艱難時,淚水突然奪眶而出……像是突然意識到了什么,她趕緊揩干眼淚向主持人和現(xiàn)場觀眾道歉:“實在對不起,我不應該這么失態(tài)……不過還好,我知道我女兒這時已經睡著了,她睡覺的時候,比平時笑得還甜?!?/p>
“讀”媽媽
兒子9歲時得了青光眼,很快就雙目失明了。那年,黑暗籠罩了這個家庭,孩子的爺爺和奶奶經受不住這樣的打擊在同一年先后去世。
痛苦中的媽媽一下蒼老了許多。兒子看不見了,她要想辦法讓自己做孩子的眼睛,讓兒子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有一次,她把自己從報紙上看到的一則有趣的故事講給兒子聽,兒子聽得出神入化。此后,兒子每天都要纏著她給他講故事、讀課文。兒子聽覺非常靈敏,理解能力也不錯,她決定通過朗讀來幫助兒子去“看”世界。
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兒子,兒子聽了拍手叫好,說:“太好了!那媽媽以后就是我的眼睛了?!?/p>
在兒子沒失明之前,她也是個興趣愛好廣泛的人,沒事時喜歡和別人打藍球、打牌、搓麻將……自從兒子雙目失明后,她把這些興趣都擱在了一邊,每天給兒子讀小人書、講故事……她只有初中文化,除了咬字不清晰,還有很多字根本就不認識。所以,在朗讀給兒子聽之前,每次她都要先查字典,自己預練好幾篇。遇到古詩中的標點、跨行、節(jié)奏和數學中的許多符號,她根本就不知道該怎么去讀,這時候,她得先請人教會自己,然后再去讀給兒子聽。慢慢地,她終于可以給他讀文學、醫(yī)學、軍事、哲學方面的書了——每天幾個小時讀下來,她常常讀得口干舌燥、聲音嘶啞。有時,她實在讀不下去了,就偷偷地跳過幾頁。但她每一次跳讀,都會被兒子“抓現(xiàn)”,兒子會笑著對她說:“媽媽,你又偷懶了?!彼牶蠊笮Γ鋬鹤拥溃骸拔覂鹤泳褪菂柡?,誰也騙不到你?!?/p>
母親日日不斷地為兒子朗讀童話、文學、詩歌、乃至科學,十幾年從沒間斷過。這些年,她光讀過的世界名著就有《情人》《紅與黑》《查拉斯圖拉如是說》等總共2000多冊。就是這樣,兒子在她的朗讀聲中長大,思維一日比一日敏捷,十幾年后,兒子和正常的同齡孩子一同考入了大學。
最觸動人心的是,當別人問她是不是讀書讀上了癮時,她回答說:“我給兒子朗讀過的書,沒有一本是我喜歡的,很多書,我讀完了,卻并不知道書的內容是什么。但我知道兒子需要、兒子喜歡,所以,就堅持讀了下來。”
“說”媽媽
看上去健康活潑的兒子先天性聾啞,到4歲時還不會說話。好在,兒子還有殘余的聽力。專家告訴她說,聾兒通過助聽器的幫助,再加上特殊的語言康復訓練,還是有開口說話的可能的。
兒子接受專業(yè)語言訓練的培訓,需要花費一筆不少的費用,婚后全靠丈夫一個人在外打工維持一家人生活的她根本拿不出這筆錢。無奈之下,她決定自己開發(fā)兒子殘余的聽力。
她從親朋好友那里借錢為兒子買了一對最便宜的助聽器,開始用“對口形”這種笨辦法教兒子發(fā)音。她讓兒子摸著自己喉嚨讓他感覺自己說話的氣息,一個字往往要說幾百遍,她念得嘴皮都麻木了,可兒子就是發(fā)不出一點聲音。耐心到達極限的時候,她也會對兒子生氣,罵兒子笨??墒强吹絻鹤涌薜脗牡臉幼樱职底詡牧鳒I……她邊哭邊教,5歲時,兒子終于發(fā)出了“啊”音!又過一個多月后,兒子終于開口叫“媽”了,聽到兒子叫出第一聲“媽”時,她高興得滿臉是淚水。
她按照自己的方法逐漸教會兒子一些簡單的句型。但是,這種“對口形”的方法很快暴露出了問題。她發(fā)現(xiàn):兒子很多發(fā)音都不準,人家說的話兒子根本聽不懂,兒子說的話別人也聽不懂,一定要通過她重復一遍雙方才能明白。兒子好不容易會說話了,別人卻聽不懂,原本充滿信心的她,一下子又感到了絕望。
但她不愿就這樣放棄,她決心找出原因,另想辦法。于是,她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書店買來了關于聾兒康復、聾啞兒發(fā)音的所有教材、資料,一邊學習一邊摸索,按照書本上的方法重新教兒子發(fā)音。她欣喜地發(fā)現(xiàn),兒子雖然對聲音不太敏感,但和其他正常孩子相比,他的觀察力特別敏銳。于是,她決定經常帶兒子到戶外從認識動物植物開始,教兒子說出他看到的世界……
僅僅教兒子說出“鼻子”這個詞,她就整整花了一個月;她指著水果攤上的草莓教兒子說“草莓”,兒子卻說成了“倒霉”,而光是矯正兒子把“倒霉”說成“草莓”,她就花了五六年時間……
終于,兒子進學校讀初三了。不少家長便跑來向她取經,有的甚至一定要把小孩交給她教。面對眼前一個個不幸的孩子,她幾乎是出于本能地想:我為何不創(chuàng)辦一個聾啞兒語訓機構,用教兒子的經驗,讓那些天真活潑的聾兒回到精彩的有聲世界里去呢?2004年,她自費成立了一個聾兒語訓工作室,從開始時的一個聾啞兒,到2007年的47個,她用對兒子的耐心、恒心和愛心教會這些聾啞兒從嘴里吐出一個又一個詞匯,到現(xiàn)在,已經有5個孩子先后從她的語訓班康復,和正常人一樣走進了學校。
把“倒霉”說成“草莓”,這難道不是每一個普通母親都在做的事情?
(編輯/胡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