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菜也和季節(jié)有關系嗎?答案是肯定的。從中醫(yī)養(yǎng)生觀點來看,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根據氣候冷暖,選擇適宜的膳食,對于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春季(春溫)
春季萬物復蘇,氣溫由寒轉暖。人應適應季節(jié),調養(yǎng)生氣,使機體與外界協(xié)調統(tǒng)一。在飲食上應由膏粱厚味轉為清溫平淡。春季蔬菜品種增多,此時,應多吃一些綠葉蔬菜,如小白菜、油麥菜、莧菜、包心菜等,以補充維生素。主食可選用大米、小米、紅豆等,而高脂肪的肉類食物不宜多食。另外,應少吃刺激性強的辛辣食物,更不要喝度數高的烈性酒。
夏季(夏熱)
夏季氣候炎熱,胃納差,膳食應清淡可口,并想辦法增進食欲,在飯菜的色、香、味上多下功夫,少吃肥肉等油膩食物,多選擇瘦肉、魚類、豆類、酸奶等食物,以補充營養(yǎng)。同時,可多吃些消暑的綠豆和各類新鮮蔬菜,如茄果類、豆類、瓜類,特別是冬瓜、苦瓜、絲瓜、南瓜等。烹調時,以食物不油膩、易消化為原則,多做些涼面、涼菜、粥類、湯類飲食,還可選擇一些清熱解暑的食品。
秋季(秋涼)
秋季天高氣爽,氣溫由熱轉涼,此時宜食生津食品,以防止秋燥。秋季人的消化能力逐漸提高,食欲增強。膳食調配上,應注意品種多樣化,使各種食物比例適當。但是,要注意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不要吃過于生冷的食物,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
冬季(冬寒)
冬季氣候寒冷,膳食應有充足的熱能,以抵御嚴寒。冬季是進補的佳季,可多吃些熱性食物。如牛肉、羊肉、棗、桂圓、板栗等。還可增加一些厚味食品,如燉肉、火鍋、油炸食品等,但不能過量。另外,應特別注意吃綠葉蔬菜、豆芽、蘿卜等,以補充維生素的不足,調味品可多選用一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姜、蔥、蒜等。
我們注意到,一年四季中,都應該多食用各類蔬菜,以補充維生素。古人云:“三日可無肉,日菜不可無。”蔬菜是人們生活必不可缺少的食物,這是因為蔬菜中含有多種營養(yǎng)素,是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尤其是在膳食中缺少牛奶和水果時,蔬菜就顯得格外重要。蔬菜一般可分為葉菜類、根莖類、瓜茄類、鮮豆類和其他等五大類。
葉菜類蔬菜,特別是綠色蔬菜,如菠菜、韭菜、芹菜等營養(yǎng)價值最高。白菜、芥菜、甘藍等也是人們喜歡的蔬菜。葉菜類蔬菜中主要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B族和胡蘿卜素,并含有較多的葉酸及膽堿,無機鹽的含量較豐富,尤其是鐵和鎂的含量較高。
根莖類蔬菜主要有胡蘿卜、白蘿卜、土豆、藕、山藥、竹筍、芋頭等。這類蔬菜以淀粉為主,含糖量較高,如胡蘿卜、紅薯、芋頭、土豆、山藥等,能部分替代主食。其它營養(yǎng)成分又各有不同,如胡蘿卜含維生素A,土豆中含鉀鹽和維生素C,大蒜中含有多種無機鹽,等等。
瓜茄類蔬菜主要有冬瓜、絲瓜、南瓜、苦瓜、黃瓜、葫蘆瓜、番茄、茄子等。這類蔬菜含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胡蘿卜素較多。番茄中維生素C的含量相當豐富,南瓜中含有賴氨酸、亮氨酸,苦瓜中含有苦瓜苷、5-羥色胺和多種氨基酸,茄子中含有特別豐富的維生素P。
鮮豆類蔬菜主要有毛豆、扁豆、蠶豆、綠豆、豌豆、豇豆等,這類蔬菜中的植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無機鹽含量比其他蔬菜高。維生素的含量以維生素B族較高。
其他包括芽菜類、水生菜、食用菌類和野生蔬菜等等,其營養(yǎng)價值各有不同。
現(xiàn)在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冬季,因時而異地選擇膳食,可以幫助您驅走嚴寒,安度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