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炒股幾乎成了全民運動的時候,“股語”也就成了一種時尚和文化,漸漸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大家無師自通,說得順口,聽得也心領神會。
我有個朋友最近結婚,結束了他長達七八年的鰥居生涯,對象是個比他小二十多歲的外地女孩。我們向他賀喜,他卻連連搖頭說“套牢、套牢”,意思是從此將失去自由再不能做快樂單身漢了。我們說,人家原始股,被你申購到了還不等于中了頭彩。他回答,哪里是原始股,早進二級市場了。原來那女的也是二婚,還帶著個小孩。我們還是批評那朋友,不管怎么說,人家小你二十多歲,總還是次新股,哪像你,都已經ST了……
前兩天電視“案件聚焦”欄目,說的是一富家女兩年前不幸失去孩子,一直悶悶不樂,其父母為她找了個女孩代孕,結果那女孩騙吃騙喝騙營養(yǎng)費,做了人工受精,卻還是未能受孕。因為她一直在服避孕藥。第二天我們在辦公室提起這事,大家就笑,說那女孩到該“除權”的時候卻交白卷,讓這次“借殼上市”成了一場鬧劇。
這些“股語”運用到生活中雖說有點似是而非,不太靠譜,但也觸類旁通,給人一點啟示。比如說到最近姚明和葉莉的婚事,報上披露姚明追求葉莉多年,起先一直不得其門而入,后來葉莉住院動手術,姚明無法看到她,卻給她天天發(fā)短信,說故事、講笑話,讓葉莉不僅感受到了姚明的體貼入微,還看到了姚明的幽默感。于是才正式在心里接納了姚明。如果拿句“股語”來說,便是“逢低吸納”,姚明在最佳時機出手,拿到了他心儀已久的“績優(yōu)股”。
我也算個多年股齡的老股民了,盡管至今還不會看K線圖,也不想搞懂“市盈率”到底是怎么算出來的,但我明白股市最基本的要素就是“逢低吸納”和“高位出局”。但是,明白是一回事,做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幾乎所有的股民都會抱怨“買進就跌”、“拋出就漲”,都難以觸摸那根最低的底線,也無法預料那最高的頂?shù)降自谀睦?。就像代?00150的“中國船舶”,兩年前還在5元至12元之間徘徊,如今已經漲到每股200元,這一路上多少人在后悔拋早了。然而你能說它現(xiàn)在的高度就是頂部?說不定過兩年又漲到2000元,到那時又該有多少人在那里痛心疾首、后悔莫及了。所以說,股民的抱怨并非因為他們都割了肉,更多的時候是因為一次次失去賺大錢的機會。
當中國股民在不斷“低吸高拋”,忙得不亦樂乎的時候,投資專家吉姆·羅杰斯卻說他買中國股票都是捂著的,因為他相信那些績優(yōu)股起碼有80年行情。
80年,對我們人生來說,幾乎就是一輩子。我想吉姆·羅杰斯算是把股票與人生都悟透了。因為人的欲壑難填,生活中也永遠不可能找到“高位出局”的最佳時機。人們要真正做到“高位出局”其實就是不出局,就像手中的股票,你認為好就捂著,不去動它,看它潮起潮落,看它慢慢成長,在它下跌時相信明天一定會東山再起,在它上攻時看到明天還會升起高高的陽線。股票是這樣,親密愛人也是這樣,一輩子擁有一個知心愛人,一輩子相濡以沫,相敬如賓,一輩子看著他(她)沿著一條健康光明的人生軌跡成長進步……這就是你的“績優(yōu)股”,需要你一輩子捂著,永遠不舍得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