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秋天
羅蘭
盡管這里是亞熱帶,但我仍從藍(lán)天白云間讀到了你的消息。那藍(lán)天的明凈高爽,白云的淺淡悠閑,依約仍有北方那金風(fēng)乍起、白露初零的神韻。
羅蘭長期居住的寶島臺灣屬于亞熱帶,從地理氣候上來說那里的夏秋之別沒有我國大陸北方那么明顯。然而作者用自己纖細(xì)敏感的心靈從“藍(lán)天白云間”讀到了秋的氣息,捕捉到了秋的“神韻”。作者運用第二人稱,與秋天像是一對相交默契的故友,兩者進(jìn)行了一場心靈的對話,深情款款。
一向,我欣仰你的安閑明澈,遠(yuǎn)勝過春天的浮躁喧騰。自從讀小學(xué)的童年,我就深愛暑假過后,校園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寧靜。夏的尾聲已近,你就在極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間,怡然的擁有了萬物。由那澄明萬里的長空,到穗實累累的秋禾,就都在你那飄逸的衣襟下安詳?shù)卣业搅藲w宿。接著,你用那黃菊、紅葉、征雁、秋蟲,一樣一樣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葉由綠而黃,而蕭蕭地飄落;蘆花飛白,楓林染赤,小室中枕簟生涼,再加上三日五日瀟瀟秋雨,那就連疏林野草間,都是秋聲了!
作者用自己獨具的慧眼,撇開春天的火紅熱鬧與夏天的熱情奔放,單寫秋天的安閑明澈。在這里,秋“心”和人“心”相互映襯,作者空靈的筆描摹出了秋天別樣的飄逸,而秋天的澄靜更是襯托出作者心靈的淡遠(yuǎn),不著俗世的紛擾。
想你一定還記得你伴我度過的那些復(fù)雜多變的歲月。那兩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學(xué)里,打發(fā)凄苦無望的時刻,是你帶著哲學(xué)家的明悟來了解慰問我深藏在內(nèi)心的悲涼。你讓我領(lǐng)略到寂寥中的寧靜,無望時的安閑;于是那許多唐人詩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導(dǎo)引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會了我怎樣去利用寂寞無侶的時刻,發(fā)掘出生命的潛能,尋找到迷失的自我。
是誰說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一點都沒錯。秋天“安閑明澈”的神韻就是作者魂靈的棲息地。對自然景物里的描寫投注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或隱或現(xiàn),或濃或淡。秋“安閑明澈”的神韻,無疑是她心靈之光對自然之象的燭照與感應(yīng),是她痛苦的魂靈尋求棲息撫慰的精神寄托,達(dá)到了寫意的升華。
你一定也還記得,我們?yōu)槟愠凹t葉為他遮煩惱,白云為他掩悲哀”的那兩年蒼涼的日子。情感上的磨折使我們覺察到人生中有多少幻滅、有多少殘忍,有多少不忍卒說的悲哀!但是,紅葉白云終于為我們沖淡了那膠著沉重的煩惱和憂郁;如今時已過,境早遷,記憶中倒真的只殘留著當(dāng)時和我共患難的那個女孩落寞的素臉。是“白云如粉黛,紅葉如胭脂”,還是“粉黛如白云,胭脂如紅葉”?那感傷落寞的心情如今早已消散無存!原來一切的悲愁,如加以詩情和智慧去涂染,將都成為深沉激動的美麗。你是曾如此有力的啟迪了我們,而在我逐漸沉穩(wěn)的中年,始領(lǐng)悟到你真正的豁達(dá)與超然!
歐陽修在《秋聲賦》中說:“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乎中,必?fù)u其精?!泵鎸Υ笞匀坏牟菽镜蛄?,人事的哀愁也就難免侵入人的心靈。秋天是一個悲愁的季節(jié)。但秋天又遠(yuǎn)不止如此,透過落紅衰葉的表象,秋天實質(zhì)上是豁達(dá)和超然的。就如情感上的挫折,終會事過境遷,如果“加以詩情和智慧去涂染,將都成為深沉激動的美麗”。
你接收了春的絢爛和夏的繁榮,你也接收了春的張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們從開始萌生,到穩(wěn)健成熟,這期間的種種苦惱、掙扎、失望、焦慮、怨忿和哀傷;你也容納了它們的歡樂、得意、勝利、收獲和頌贊。你說:
生命的過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詳,由絢爛到平淡,一切情緒上的激蕩終會過去,一切彩色喧嘩終會消隱。如果你愛生命,你該不怕去體嘗。因為到了這一天,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一切終要回返大地,消融于那一片渺遠(yuǎn)深沉的棕土。到了這一天,你將攜帶著豐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記著它們的苦澀或甘甜,隨著那飄墜的黃葉消隱,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勝利,去吟唱生命真實的凱歌!
從秋天對個體命運的啟迪過渡到了秋天對整個人生的啟示上。它不僅能慰問作者“深藏在內(nèi)心的悲涼”,而且引導(dǎo)作者思考,“發(fā)掘出生命的潛能”,找回“迷失的自我”。
一切繁華終會淡去,任何表面的繁華都是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的。生命應(yīng)該不去求轟轟烈烈,但求腳踏實地,只有認(rèn)真去體驗生命,才有可能“安享生命最后的勝利”。
生命不是虛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實而具體。因此,你應(yīng)在執(zhí)著的時候執(zhí)著,沉迷的時候沉迷,清醒的時候清醒。
作者對生命的本體與生命的意義的深刻領(lǐng)悟,無疑是她飽經(jīng)風(fēng)雨的生命體驗,是她用寂寞的苦痛換來的生存的哲理感悟。至此,文章的意蘊獲得了一種哲理的升華。
如今,在這亞熱帶的藍(lán)天白云間,我仍讀到你智慧的低語。我不但以愛和禮贊的心情來記住生命的歡樂,也同樣以愛和禮贊的心情去紀(jì)念那幾年——生命中難得出現(xiàn)的那幾年的刻骨的悲酸與傷痛!
那幾年——生命中難得出現(xiàn)的那幾年中,作者在秋天的指引下尋找到迷失的自我,領(lǐng)悟到生命的意義。在秋的安閑淡雅豁達(dá)超然的啟發(fā)下,作者能以平淡的心情去看待所經(jīng)歷過的一切悲酸與傷痛。這種類似獨語的形式實際上就是抒寫心靈的方式。與其說是寫給秋天,不如說是寫給自我心靈的,寫給一種人生情境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羅蘭筆下的秋天是作者自我創(chuàng)造的對象,是一種心靈認(rèn)識,一種生命感悟,是一種對于人生心境、人生形態(tài)的禮贊與擁抱。
而今后,我更要以較為沖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屬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達(dá),不變的安閑,和永恒的寧靜!
寫秋,就是思考秋天,就是思考人生。由寫景到秋思,再由秋思到生命的思考,層層推進(jìn)。秋色秋聲,作者未曾從細(xì)處構(gòu)思,卻淡淡勾勒;秋景依舊,作者未曾留戀徘徊,卻思緒萬千;春花夏榮,作者未曾大筆鋪張,卻悟秋明理。這樣水到渠成推出對生命的吟唱:“不變的安閑,永恒的寧靜?!?/p>
羅蘭在《秋頌》中說:也有某些人,具有這份秋之美。也必須是這樣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美。這樣的美來自內(nèi)在,他擁有一切,卻并不想擁有任何。那是由極深的認(rèn)知與感悟所形成的一種透徹與灑脫。她不就是擁有這份秋之美的某些人嗎?
羅蘭是屬于秋天的,秋天是屬于羅蘭的。因為她擁有一顆像秋天一樣透徹與灑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