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災!淮河再次告急!突破1954年以來最新高!行蓄洪區(qū)的人民再次將洪水引進自己的家園,內澇區(qū)的百姓再次將洪水留在了家園。他們的舉動令人感動,更令人敬重!
2007年7月13日下午,安徽省婦聯(lián)舉行了抗洪救災愛心捐款儀式,省婦聯(lián)主席肖超英轉達了全國婦聯(lián)對災區(qū)人民的親切關懷和問候,并通報全國婦聯(lián)的10萬元慰問款、價值50萬元的衣物、價值1萬元書籍以及用于重災區(qū)壽縣建設一所春蕾小學的20萬元。《戀愛婚姻家庭》雜志社的全體員工慷慨解囊,捐款逾萬元。
2007年7月14日,《戀愛婚姻家庭》雜志社派出六位記者兵分四路,對四個重災區(qū)進行慰問、采訪。
女鎮(zhèn)長帶癌抗洪魔
地點:潁上縣南照鎮(zhèn) 時間:7月15日 采訪人:寧克華
1
7月15日上午八時,我們來到了南照鎮(zhèn)鎮(zhèn)政府,打算采訪這個被稱為“鐵娘子”的女鎮(zhèn)長。接待我們的人說,韓鎮(zhèn)長還在一線,即刻趕回。不一會兒,一個穿著高筒膠鞋,頭發(fā)蓬亂,皮膚黝黑,穿著樸素的四十多歲的女性走了過來。我想這應該是哪個農家婦女,不會是女鎮(zhèn)長,鎮(zhèn)長好歹也是一方的父母官,應該雍容一些,穿著也應該有些職業(yè)感。我便低下頭繼續(xù)整理自己的采訪提綱,但此時我聽見接待我的人說:“韓鎮(zhèn)長,你回來了……”我愕然,趕緊站起來。她邊跟我握手,邊說:“到我辦公室,抓緊時間?!?/p>
來到了鎮(zhèn)長辦公室,她拉開抽屜,拿出了一個小包,取出十幾粒藥一把送進嘴里。接著,她的手機響了,話還沒說完,辦公室的電話又響了,于是她左右開弓。接完了手機,我剛要準備提問,辦公室電話又響起了,接著,手機又響了。此時,她全然一個指揮家,運籌帷幄。
十幾分鐘后,她終于忙完了,我開始了采訪。她叫韓梅,南照鎮(zhèn)鎮(zhèn)長,1963年出生于潁上縣城,師范畢業(yè),畢業(yè)后曾當過兩年老師,后又到一工廠做文秘,接著又到組織部老干部局做文秘。2002年,到潁上縣六十鋪鎮(zhèn)當鎮(zhèn)長,在這里,她經歷了“非典”、禽流感、假奶粉等事件。四年后,她來到南照鎮(zhèn)當鎮(zhèn)長。說到最難忘的事情,她說:“這次洪水令我終生難忘!”
7月1日,南照鎮(zhèn)就進入了汛期準備。7月5日,南照鎮(zhèn)政府組成了六人的防汛抗洪指揮部,韓梅是六人中惟一的女性。7日、8日兩天,潁上縣連降暴雨,兩天內的降水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1/3,淮河水位猛漲,內澇嚴重。這場洪水是繼1954年以來最嚴重的,洪峰過境慢,以前十幾個小時就可以過境的洪峰,這次30多個小時才過去,而且水漲得快。
指揮部的六人從7月5日起,24小時在船上指揮抗洪搶險,他們的吃喝拉撒住都是在船上。夏天雨一停就驕陽似火,高強度的工作下,人必然要補充大量的水,然而,韓梅卻不敢喝水,只有實在嘴干舌燥時,她才喝一小口水。因為她是惟一的女性,在船上有太多的不方便。
那五位漢子熱得受不了時,就常常脫掉上衣,打起赤膊來。一開始,韓梅尷尬不已。因為她依然是處女之身。年輕時,她也有不少追求者,但20歲那年,她得了淋巴癌,手術切除后,醫(yī)生說:“此病還有復發(fā)的可能,以后要一年一查,三年后,再五年一查?!睆尼t(yī)院回到家后,她趕走了身邊所有的追求者,跟父母說:“要是結了婚,萬一我的病復發(fā)了,豈不是連累了人家?”
剛開始的尷尬很快被緊張與忙碌所取代,她不僅對這些人的赤膊熟視無睹,而且在困急了的時候,就和他們一起躺在席子上休息片刻。她忘了性別,忘了自我,此時,洪水和堤壩成了她的一切。7月11日,水位已經達到28.28米,遠遠超過了24.5米的警戒水位和27.9米的危險水位!
2
參加抗洪搶險的主要是當?shù)氐陌傩?,而且還是一群勞動力不太強的百姓。因為當?shù)亟^大部分的青壯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得知家鄉(xiāng)發(fā)洪水,很多人都回來將孩子接走了,留在家的基本都是一些中年婦女和老弱病殘者。張大爺已經78歲了,孩子都外出打工去了,可他依然奮戰(zhàn)在堤壩上,汗水順著他臉上縱橫的皺紋不停地往下流。魏大嫂的孩子才1歲半,丈夫外出打工去了,她就把孩子用背帶系在背后,投入了護圍搶險之中。
就是這些人輪換班地日夜搶險護圍,他們每人每天只有10塊錢的伙食補貼。但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他們沒有任何怨言。
11日11時,上級下達命令:12時要泄洪。此時離泄洪只有1個小時!村民們還在堤壩上奮戰(zhàn)著。消息傳來,本來熱鬧的堤壩一下子變得死寂,停了一會兒,有人說:“我們下勁地干,一定可以守住堤壩!”“是啊!一定可以守住!”不少人說道。
“我們守住了自己的家園,但又有多少家園將被洪水淹沒??!只有行洪才能把損失降到最??!”韓梅拿著喇叭大聲說。
沒有人回應,人們知道此時的反對沒有任何意義,這里本就是行蓄洪區(qū),他們都知道舍小家保大家的道理。
“快回家搬東西啊!”不知誰喊了一聲。人們才紛紛丟下鐵鍬,往家奔去。1個小時太短了!人們只來得及把電視機之類的貴重物品和牛羊等大型牲畜搬到莊臺上。糧食、家具、農具、雞、鴨、柴火等根本來不及收拾,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洪水將這一切淹沒。還有幾個投資了上萬元的魚塘,眼看著年底就可以豐收了,洪水一來一切都化為泡影。除此之外,地里的莊稼凝聚著他們一年的血汗和希望,可這也將頃刻間化為烏有。
南照鎮(zhèn)的土質為沙土地,滲水性好,這里產的玉米又甜又糯,西瓜又大又甜,花生顆粒飽滿,味道香甜,當?shù)赜兄V語:“冬吃蘿卜夏吃瓜,二八月里花生抓,嫁來的閨女不想娘家媽。”這些經濟作物是農民一年的主要經濟收入,這些香甜的味道也讓農民們感覺到辛苦勞作一年的甜蜜滋味。而一個小時后,凝聚著農民們一年的汗水和希望的莊稼都將被洪水吞沒!
我無法描述出決堤時人們的心情,只聽韓梅鎮(zhèn)長說,人們都含著眼淚,有些人甚至轉過身來,不忍心看這一幕,只是默默地用手抹著眼淚。說到此時,韓梅也背過臉去擦眼淚。
11:40,韓梅接到通知要前去為行洪的武警官兵指定泄洪口的地點。她想這一定是高度危險的,因為大壩一旦炸開,洪流將會吞沒這條小船。船上其他人都有妻兒,只有她一個人無牽無掛。她回頭跟船上五位男士說:“你們都下去吧,我一個人去。”大家都面面相覷,不知她是什么意思。“你們下去再看看莊子里有沒有人?千萬不能有一人傷亡,到12點鐘準時上去!”這個解釋讓五位漢子無法拒絕,他們默默下了船。
小船載著韓梅來到了行洪口處,剛才還人頭攢動的堤壩一下子空無一人,面前是一望無際的混沌的河面,不時有雜草、秸稈等漂流而下,水流很急。六天來一直在跟洪水抗爭的她,一下子感覺人是如此渺小,又是如此脆弱。她突然想起了了黛玉《葬花詞》中的那句:“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漸漸靠近了目的地,她給武警官兵指定了一個泄洪處,然后,她覺得自己萬一被洪流沖走,別人連救自己的機會都沒有了,于是,她跑到船頭,拔下國旗,高高地擎起來,等待著那悲壯的一幕。
最終有驚無險,武警官兵采取挖而不是炸的方式,打開了堤壩。韓梅也安全無恙。行洪過后,水位迅速回落到27點,她癱軟在甲板上。六天六夜的奮戰(zhàn),她終于可以休息一下了。此時,她收到了一條短信,是讀大學的侄子發(fā)來的:“今夏風雨狂,防汛操心忙。蟲蚊帳中繞,睡時腳下絆。剛把堤上下,又聞浪打來。不顧腹中饑,心系過水田。家中有父老,牽掛愁斷腸?!?/p>
連日來的辛苦與勞累她都挺了過來,可這一刻,她再也忍不住了,眼淚奔涌而出,淚眼迷蒙之中,她仿佛看見了白發(fā)蒼蒼的父母,她知道父母一定在為自己擔心。
她給侄子回了短信:“家書抵萬金,這些天來的辛苦和勞累都化作了溫馨,小姑能挺住!”
最后,韓梅說其實最苦的不是自己的辛苦和勞累,而是看到百姓的家園被洪水淹沒,身為一鎮(zhèn)之長,自己的能力太有限了,能為災民做的事情太少了!
幸福堤上娘子軍
地點:淮南劉郢村
時間:7月16日
采訪人:王茜
劉郢村是一個小村子,只有200多戶人家。由于地少,村里的主要收入都靠男人們在外打工掙錢。因此,村里剩下的幾乎都是老人、婦女和孩子。7月7號,通知下來了,劉郢村負責守住洛河灣大堤一段1000多米長的堤壩——幸福堤。
一大早,村里廣播就響了起來,村黨支部書記宮雪梅拿上锨子就去村頭集合。到了約定地點一看,村民們都自愿來了,還都帶著工具。
年齡最大的要數(shù)胡德勤了。“今年已是65的人硬是要上壩,攔都攔不住。”宮書記說?!皶浂忌狭耍夷懿簧??雖然灣里只有我3畝多地,但不能緊自己齊?!焙髬屨f。
一包土少說也有50斤重,每個人每天都得背上一兩百包,胡大媽也不例外,甚至比年輕人干得更起勁。有一次,胡大媽鬧肚子了。所有人都勸她回家,她死活不同意。
王玉鳳也是劉郢村的村民,前不久兒子腿受傷了,縫了好幾針,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王玉鳳在給兒子買了一大袋餅干放在床頭后,也上壩了。她很干脆地告訴記者:“我在家哪能待下去,兒子能理解我,相比我們的小家,大家才更重要?!?/p>
壩子離村里很遠,有20多里路,所以大家都是兩三天才回家一趟,換下身上發(fā)臭發(fā)餿的衣服,洗個澡,然后又重新回到大壩上。每天幸福堤上都保持有67名婦女堅守在一線。
在堤上,村里共搭了兩個帳篷。帳篷里幾乎沒有人,晚上是根本睡不著覺的。壩子上,蚊蟲、蛇、癩蛤蟆、老鼠比比皆是,再加上心里焦急于大壩的安危,大伙幾乎徹夜不眠。
9號傍晚,下起了傾盆大雨,險情再次出現(xiàn)。村里120多名婦女都來了,填土,拉碎石,背不動土袋了就拖著走,累了大家吆喝著號子,唱著歌打氣。
早上6點鐘,險情終于化解了。不少人這時才感到身上酸疼得厲害,彼此看看,又覺得可笑,每個人在這時都像是泥巴糊的,連穿的什么衣服都看不見了。
這支娘子軍在壩上整整守了8天。15日下午3點鐘,由于洛河灣其它堤段出現(xiàn)了管涌,壩子破了,眼看著這些天來大家辛辛苦苦堅守的壩子要破了,所有人心里都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
幸福堤雖然破了,但是她們的汗水、淚水永遠地留在了這片土地上?,F(xiàn)在,她們已經轉移到了另外一個大壩上,繼續(xù)守護國家的財產、人民的安全……
洪水中的王家壩
地點:阜南縣王家壩時間:7月15日采訪人:方堃
7月14日,我來到王家壩。從2003年洪水之后,人們的住地已經轉移到更高處,低地只用來種植莊稼和喂養(yǎng)牲口。村民們說,他們都明白王家壩是“千里江淮第一閘”,只有舍小家才能保大家。但看著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玉米、芝麻、毛豆等,全部淹沒在洪水之下,鄉(xiāng)親們都很心疼,直到撤離的最后一刻,還有人在搶收毛豆。
在王家壩的“保莊圩”,政府組織所有干部和部分群眾,分段把守,嚴防死守,一定要保住大壩。在這里,我遇到了一名普通的基層婦女干部李暢耘。她是一名孩子的母親,接到任務后,回家拿了幾件衣服,臨出門時親了親熟睡的兒子,然后,頭也不回地上了大壩,至今都沒有回家一次。
李暢耘每天的任務就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巡查堤壩。在一次巡查過程中,突然,她蹲下身來,原來大壩一處斜坡下的水面上出現(xiàn)了一個細小的漩渦。她觀察了五六分鐘,確定這是一個滲水處,一旦縫隙變大,大壩可能在一瞬間決口。她趕緊叫來同志們迅速加固大壩,縫隙被堵上了,她才起身繼續(xù)查看大壩,卻一點都沒注意到自己的鞋子和褲子早已浸滿了泥水。
有一次,領導派李暢耘到村子里辦事,這是十天來她第一次走下大壩,要去辦事的地方離她家步行只要兩分鐘,她完全可以回去看一眼兒子,可她一咬牙硬是從家門口走過。
這里有很多人都有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平日里最怕陰冷潮濕,可是現(xiàn)在他們都已經在壩上堅守了十幾天。有位大姐,腿實在疼得走不動了,男同志幫忙把她背到雨棚里坐下,她把腿伸直,大家才看到她的腳踝處打著厚厚的護腕,看著她僵硬疼痛的腿,在場的人都忍不住落下了眼淚,她卻微笑著說:“沒事,休息一下就好了……”
王家壩之行讓我看到了滔滔洪水更看到了不屈信念,這是一道人們用堅強和勇敢筑起的鋼鐵長城,我們堅信,災區(qū)人民一定可以堅守住并重建好美麗的家園。
堅韌的蓑衣草
地點:阜南縣王家壩和蒙洼蓄洪區(qū)
時間:7月15日
采訪人:王蕾
在廣袤的皖北平原上,生長著一種類似于韭菜模樣的草,它的根須柔韌細長,穿著一個個小小的塊莖延向四面八方,你永遠別指望將它連根拔起,因為深埋在土下的每個塊莖都能長成一棵新的小草;而千千萬萬的草葉編織在一起、抱成一團的時候,便可以抵擋一場又一場凄風冷雨。這種草就叫做“蓑衣草”,傳說是以前人們做蓑衣的原料。2007年7月14日下午3點,當我在阜南縣王家壩的大堤上,看到眼圈發(fā)紅、形容憔悴而又行色匆匆的護堤者時,我想到了這種隨處可見的野草。
她們,是一群婦女干部,從汛期開始時,便堅守在大堤上,至今已有十多天。她們中有的人,家里有即將參加中考高考的兒女,有體弱多病的老人;有的家就在附近的保莊圩,要溜回去看看連一個小時也不要??墒?,沒有一個人脫離崗位?!斑@是我們自己的家鄉(xiāng),全國上下都在關心我們,許多武警官兵大老遠跑來幫我們抗洪救災,我們自己怎么能臨陣脫逃?”
說這話的是阜南縣婦聯(lián)的寧曉萍主席,她和其他抗洪干部一樣寄住在鄉(xiāng)親家里。每三個小時她就要巡一次堤,觀察各崗位值勤是否正常,大堤內側有無滲水或冒泡現(xiàn)象,她常常忙得忘記了吃飯。
過度的勞碌和煎熬令寧曉萍牙齦上火,半邊臉腫得像饅頭。水邊濕熱的濡氣,又令她起了一身紅疹,瘙癢難耐。因為沒有“方便”的地方,她只好整天忍著渴。
雨還在下,我們的衣服很快濕了,然而所有人的眼里都閃耀著自信和樂觀的光芒。
次日,當我到達蒙洼蓄洪區(qū)的時候,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在淺水區(qū),一群群孩子嬉戲打鬧,幾個小青年在沖刷摩托車。蒙堤上,時不時走過三兩個農民,趕著一群膘肥體壯的羊。如果不是有備而來,我?guī)缀跻獞岩伤^的洪災子虛烏有。
但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從我的腳下到目力所及之處,原本是平坦寬闊的道路、郁郁蔥蔥的莊稼,如今卻全淹沒在粼粼水波里。
在洪水剛退去的地方,一位光膀子的農民正忙著補插山芋。他告訴我,蒙洼莊稼被淹是家常便飯,撒下十回種子,能收上五六回就很不錯了,這次洪災,他家五畝地就損失了3000多元,好在現(xiàn)在農業(yè)稅都免了,還有補貼。淹了,就及時補種,還會有收成,再說,水退了,土壤更肥沃呢!“聽說過兩天還有雨,萬一到時候水又漲上來,不是白費功夫?”“再淹,就再補,只要肯干,不怕沒收成。”
他沒有抱怨,也沒有豪言壯語,但是,他的行動卻傳達出一種精神,一種愈挫愈勇、不怨天尤人,隨時可以從頭再來的精神,這正是這片飽經滄桑而又生機勃勃的土地的魂魄,也是災區(qū)人民一再從廢墟中崛起、重建安樂家園的力量源泉!
眾志成城戰(zhàn)洪魔
地點:懷遠縣淝河鄉(xiāng)錢河村
時間:7月10日
口述:沈利永 整理:邢榮勤
沈利永是懷遠縣淝河鄉(xiāng)錢河村人,在江淮汽車集團工作。今年淮河第二個洪峰剛到,沈利永向公司請了一個星期的假,加入了抗洪的行列。以下是他向本刊記者的敘述。
眾志成城,把洪魔阻擋在家門之外
傍晚時分趕到家,我直接奔向了大圩。在大堤上,我看到了正在壘土的父親。他看到我很高興。很快,他給我找來了一把鐵鍬,讓我去挖土。
我挖裝了幾袋土后,強烈要求跟一位五十多歲扛包的大嬸換了任務,她挖土,我來扛包。我扛著沉重的袋子,走在泥濘的小路上,老天爺又下起了大雨??赴睦仙贍攤儯贸渑娴囊袅堪褎趧犹栕雍鸪闪艘粭l運輸線,在灰蒙蒙的天空下,走在后面的人盯著前面的人,才不會踩錯路。熟悉的鄰居看見我吃力的樣子,都笑了,笑容里充滿了鼓勵。
到天黑收工時,我扛了十幾袋泥土,感到兩只腿無比的麻木與沉重。鄉(xiāng)村干部安排了一批年輕力壯的留在大壩上巡視,其他人都回家休息去了。
服從組織安排,把損失降到最低
走進家門,看到家里面空蕩蕩的,我不由吃了一驚。母親說,家里的糧食和家具已經搬到高坡上的學校里去了,家里只留了一些臨時的物品。鄉(xiāng)里的干部和村干部早已組織大家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下半夜,村干部緊急通知,各家各戶趕快轉移到學校里去。這時,母親喊過我,讓父親把東西先背走,我和母親去隔壁王奶奶家?guī)兔?。她老伴很早就過世了,前年兒子又因意外離她而去,現(xiàn)在她就一個人生活。我和母親來到王奶奶家的院子里,這里已經有好幾位鄰居過來幫忙了,大家正在幫忙抓王奶奶養(yǎng)的幾只鴨子。綁好了鴨子,母親扶著王奶奶,我給她提著一個裝著大米的袋子,匆匆趕往山坡上的小學去。
學校操場上已經用帆布搭好了擋雨的棚子,教室讓給了婦女和兒童,大老爺們圍成一團,抽著煙,很少說話。
在局促不安中等到天亮,遠遠看去,村莊四周已經白茫茫一片了。到中午時分,村莊也陷入洪水之中,只看到一些瓦屋的屋頂。
早餐大家就吃了一些米湯。中午時,附近的幾個村子送來了不少蔬菜,王奶奶也把她養(yǎng)的幾只鴨子交給了村干部,說給大伙補補身體吧。一會兒,鄉(xiāng)里的領導趕過來慰問大家,并送了一些蔬菜和日常藥品。
第二天,雨還下。有一些返鄉(xiāng)的鄉(xiāng)親開始離開了,我留下來也幫不了什么忙,于是,我告別父母和鄉(xiāng)親們,坐車返回了合肥。
等洪水退去,我們的房屋、田地還在,我們的未來和希望也還在,一切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