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不能單單停留在房價問題上,還要深入到收入分配層面上,深入到住房供應制度上。從住房供應制度上,很明顯,解決窮人住房問題不能單靠市場化,同時也要靠政府的住房保障?!?/p>
房價太高,有可能是房價背離了價值,有泡沫,不合理;但也有另一種可能,即房價其實是合理的或者基本合理,房價的上漲中并沒有很大的泡沫,但老百姓還是買不起房子。這就意味著老百姓的收入太低,就算房價下降,可能還是買不起。
其實,反映出房價不合理的背后是國民經(jīng)濟的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國民經(jīng)濟分配結構可能出現(xiàn)了畸形。
眾所周知,我國過去幾年已經(jīng)形成了相當嚴重的收入分配兩極分化格局。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能指望房地產(chǎn)消費有一個健康格局嗎?你能指望通過房價穩(wěn)定讓一般人買得起房嗎?很難。如果收入分配格局出現(xiàn)問題,那么,整個住房購買肯定也是畸形的,而住房供應也必定是畸形的。所以政府的政策卻不能單單停留在房價問題上,還要深入到收入分配層面上,深入到住房供應制度上。
從住房供應制度上,很明顯,解決窮人住房問題不能單靠市場化,同時也要靠政府的住房保障。老百姓收入低,不僅買不起房,也享受不起高等教育,甚至看不起病。如果所有這些問題都同時發(fā)生在今天的中國,那么背后除了收入分配問題,政府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也出了問題。
1997年以來,政府只想通過住房發(fā)展來拉動經(jīng)濟增長,所以整個方向就是住房市場化,完全忽視了住房的社會保障(也忽視了政府在其他領域的公共產(chǎn)品和服務的供應)。盡管2006年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政府終于開始重視住房保障體系的建設了,但直到今日,住房保障體系的建立仍不樂觀,這里面又牽涉到更加復雜的中央和地方關系,特別是財權與事權對稱的問題了。
我相信,政府對住房供應結構的管制、想讓市場來買單的思路在這個階段有一定合理性。但政府必須從每年兩位數(shù)增長的財政收入中拿出錢來,去下決心構建一個社會住房保障體系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趙曉:經(jīng)濟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