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么的,這些年來看戲的時候,最想記住愛憐鳥類的臺詞。
一年前看《樓頂》,記住了男主角的一句獨白:
“不要掏燕窩,燕兒們也是一戶人家呢……”
兩年前看《雁奴莎莎》,記住了女雁莎莎的哭訴:
“我們?yōu)榱吮磉_對人類的尊敬,在飛行的時候,排成一個大寫的‘人’字,可是你們?yōu)槭裁匆獨⑽覀??”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對于這只美麗大雁含淚的詰問,我們無言以對。
現(xiàn)在難得見到“人”字形的雁陣了。記得少時在江南水鄉(xiāng),一到春天,常常帶著孩子的幻想,翹首目送南雁北飛,以為它們在天上飛翔,一定是很快活很快活的。
長大了,才知道大雁也有大雁的痛苦。最讓我感悟到異類的痛苦的是契訶夫的一段文字——
“天氣還冷得要命,而可憐的鳥兒已經(jīng)在飛向俄羅斯!對于祖國的眷戀,對于故土的向往驅(qū)使它們飛翔;如果詩人知道數(shù)以百萬計的鳥兒因眷念故國而在長途飛行中蒙受著苦難與犧牲,就該為它們高唱悲歌……”
代表著善良人類的良知對鳥類表示愛憐的文字,讀了既讓人感到凄涼,也讓人感到溫暖。
兩年以后,契訶夫在庫頁島之行中漂流到阿穆爾河(黑龍江),終于看到了自由自在的大雁,終于可以像詩人一樣地為它們高唱自由歌了——
“這就是阿穆爾河。懸崖、峭壁、森林、數(shù)以千計的大雁以及各種叫不出名來的長喙精靈……我在阿穆爾河漂流一千多俄里了,欣賞到了如此的美景,得到了如此的享受,即使現(xiàn)在死去也不覺得可怕了。”
鳥悲亦悲,鳥喜亦喜的善良人何止契訶夫一個呀!“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的陶淵明早就推己及鳥了。林風眠的心境全活現(xiàn)在他的畫幅上:童心復萌,便畫稚氣的小鳥;落寞惆悵,便畫失群的葦塘孤雁。
其實,鳥悲亦悲還不是最悲的。最可悲的是有朝一日當真“千山鳥飛絕”“鳥兒也不飛”了呢!
黑龍江上,肯定沒有那么多“叫不出名來的長喙精靈”了;滕王閣前,是否還能見到“落霞與孤鶩齊飛”?(摘自《高中語文在線》)
【閱讀訓練】
1.題目“鳥悲亦悲”的含義是什么?
2.品味文中畫線的句子,說說作者為什么會既“感到凄涼”,又“感到溫暖”?
3.作者說“鳥悲亦悲還不是最悲的”,那么,最悲的是什么呢?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4.《鳥悲亦悲》表達的主旨是什么?
5.本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