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聽說過申城首例繞關走私案,了解大學生汪洋被害一案的全過程,可是,你知道這些案件在審查起訴中的幕后故事嗎?知道辦理這些重大案件的是一個怎樣的群體嗎?
他們來自一個共同的集體——上海市檢察院第一分院公訴處;他們在法庭上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國家公訴人;他們更共同肩負著一份神圣的責任——守望公正。
這是一個充滿朝氣和智慧的集體,全處34名成員,平均年齡36歲,本科生、研究生占了97%;這是一個善打硬仗的集體,兩年來,成功辦理的重大案件有653件1252人;這更是一個歷經磨煉、人才輩出的集體,先后輸送了7名優(yōu)秀干部擔任各級領導職務,掛滿一面墻的獎牌和最近榮獲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記錄著全處過去和現在所有人的奮斗足跡。
榮譽面前,是鮮花和掌聲,榮譽背后,是為守望公正付出的艱辛……
公訴人好比修瓷匠
處領導已經養(yǎng)成了習慣,看報紙一定不漏社會新聞:因為可能移送一分院審查起訴的重大刑事案件,需迅即啟動與公安和基層院的捕訴聯(lián)動機制,派員趕赴現場引導偵查取證?,F場稍縱即逝,或許取證機會就此不再。
2005年2月16日,浦東新區(qū)高行鎮(zhèn)發(fā)生一起特大殺人案,一徐姓居民全家五口一天內先后被害。綜合現場情況,警方推斷兇手為一青年男性。兩天以后案件告破,犯罪嫌疑人,原房客楊輝承認,自己因房租糾紛欲泄憤才將房東一家殺死。一個人連殺五人,楊輝的供述是否真實?還有其他同伙嗎?有人提出疑義。
公訴處的檢察官及時到現場后,建議偵查機關對現場留下的血跡進行復勘,特別是要鎖定提取的具體位置,并比照嫌犯的供述及其他證據,判斷事實真相。
正是這一建議,不僅鎖定了“血跡”這一重要證據,還發(fā)現了僅一人進入現場的攀爬痕跡等其他新證據,為偵破該案贏得了主動。
賀衛(wèi)是全國優(yōu)秀公訴人,他的一句“名言”處里人盡皆知“公訴人好比修瓷匠,要用碎片,將破碎的花瓶盡可能地修復”。而他與他帶領的公訴小組的能耐更在于:根據已經找到的碎片,修復缺損的碎片,從而還原“花瓶”。2004年10月,上海海關緝私局破獲了全市首例采取海上繞關方法進行的走私香煙案,當場查獲走私煙1000余箱。根據查獲的事實和當場繳獲的贓物數量,公訴人已經可以定案起訴。在作案的漁船上,海關緝私局的偵查員告訴來了解案情的檢察官,他們追蹤這艘“不捕魚的漁船”多日,知道走私的數量遠遠不止于此,卻苦于證據不足。但是,檢察官們在該案不多的書證中,發(fā)現一本從船上搜查來的“捕撈日志”。日志是由一名普通船員因為習慣而私下記錄的,里面有許多奇怪的符號。經過仔細研究,檢察官初步判斷,這些符號顯然不是以條或斤論的海產,而是以箱為單位的香煙品牌及數量。根據檢察官補充偵查取證的建議和思路,經緝私局的偵查員多方調查取證,走私的香煙數量從1600箱增加到2.6389萬箱,是原來的16倍多,總案值高達6000余萬元。
本案庭審整整用了三天,4名公訴人與23名被告人和18名辯護人展開了激烈交鋒,所有被告人和辯護人無一對1600箱以外增加的那部分案值提出異議。
如同做詩功夫在詩外,庭上是否精彩,大部分功夫也在庭外。而能否正確引導偵查,更是公訴人的首要功夫。
在這里,對公正的守望表現為一種不敢懈怠的法律責任。
“雷霆萬鈞”與“春風化雨”
2005年5月11日晚,地處上海著名商圈的某五星級酒店門口,發(fā)生了一起聚眾斗毆案件,聚集在此的數十人手持砍刀、棒球棍進行互毆,一時間,就像影視作品中的黑幫打斗,最終造成一人被砍死、一人遭車撞碾,構成重傷、另五人輕傷的嚴重后果。本案審查起訴的難度在于:部分參與斗毆的人是被臨時拉來的,相互之間并不認識,而該方糾集人在逃;由于當時場面混亂,雖有賓館的監(jiān)控錄像,但證據鎖鏈尚未扣接……
然而,到了該案庭審時,辛苦工作了多日的公訴人已經胸有成竹。
一被告人開車碾壓他人,卻辯稱為因逃跑不及考慮后果,且不知是否壓到人。公訴人提供的證人證實,被告人叫其“開車去壓他們”,其不從,被推下車,被告人則自己把車飛快開走了,說明被告人主觀上具有駕車撞人的故意;
另一被告人在被抓獲后始終否認其參與斗毆,但現場監(jiān)控錄像及證人均證實:斗毆前在花壇邊等候并目睹同伙搬運兇器的是他;斗毆時在現場被砍傷的人中也有他;損傷鑒定書反映被告人雙手有多處刀傷,如不是參與了斗毆,不可能形成如此刀傷,當晚也沒有無辜人員受傷,種種跡象證明,該被告人在現場并參與了斗毆。盡管多名辯護人作無罪辯護,多名被告人極力抵賴,但法院還是采納了檢察院的公訴意見,對18名被告人全部作出有罪判決。
對于嚴重觸犯刑律的犯罪分子,公訴人顯示的是正義的力量,法律的聲威,而對于情節(jié)明顯輕微、依法可以從輕的案件,公訴人也會嚴格依法,寬嚴相濟。
涉嫌故意殺人罪的某被告人作案后長期潛逃在外,他的兩個年屆半百的姐姐礙于同胞手足,曾先后在家中安排弟弟吃飯,并送了鞋子和坐地鐵的零錢,雖好言相勸弟弟投案自首,但未向政法機關檢舉。承辦此案的檢察官鑒于她們到案后能如實交代并有了深刻認識,提出可免除刑罰,經檢察委員會研究,該案最后決定不起訴。
“既有‘雷霆萬鈞’,又有‘春風化雨’,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和諧因素”。這已是處領導的共識。
在這里,對公正的守望表現為一種嚴格依法,不枉不縱的辦案態(tài)度。
“平時多流汗,才能戰(zhàn)時少流血”
沒有質量就沒有公正。這些年來,公訴處為提高辦案質量,建立了一系列監(jiān)控保障機制。其中的主訴聯(lián)席會議制度,如同“名醫(yī)”們對“疑難雜癥”的“大會診”。對大學生汪洋被害一案的定性,就曾引發(fā)不同意見的討論。
2006年11月26日下午,在松江大學城一食堂內,被告人與同伙以拋硬幣吸引某女生的注意,當女生俯身撿拾硬幣時,趁機盜走手機后分頭逃逸。這一情景被大學生汪洋在現場發(fā)現并立即追趕,在學校內一廁所門口,被告人見汪阻攔,遂用隨身攜帶的彈簧刀將汪洋刺死。
偵查機關將該案以涉嫌盜竊和故意傷害罪移送起訴,但該案在主訴聯(lián)席會上討論時,卻出現了不同意見。一部分同志認為,被告人用刀刺向汪洋那一瞬,沒有第三者在場,而且行兇地點不是盜竊犯罪“現場”,偵查機關定性意見正確;但更多同志認為,被告人拔刀刺人、抗拒抓捕是盜竊犯罪的延續(xù),而且有部分證人聽到或看到這個過程,因此,更符合搶劫罪的構成要件……爭論、分析,使道理越辯越明,該案最后以搶劫罪提起公訴。
像這些重大或疑難案件,都會被處領導列入一個名單,并都要在開庭前經過“會診”,重大案件甚至還要開模擬庭進行“實戰(zhàn)演習”。借用該處一年輕公訴人的話就是“公訴工作就像打仗,平時多流汗,才能戰(zhàn)時少流血(而對承辦人來說這種代價往往是十分沉重的)”。
在這里,對公正的守望,體現了一種對法律的敬畏和對職業(yè)的忠誠。
“那種成就感難以形容!”
都說公訴處有活力,那是因為這里不少是七○、八○后的小字輩,在這個鉆研業(yè)務蔚然成風的集體里,小字輩們對時尚的敏感和追求,同樣表現在對待公訴業(yè)務上。在資深公訴人的言傳身教下,“小荷”們很快就露出了“尖尖角”。
不僅要把案件辦成“鐵案”,還要成為審案的“快槍手”,這是曾榮立個人二等功的小張對自己提出的要求。2006年9月、10月,她同時承辦許某貪污、受賄、職務侵占案和史某貪污、受賄、挪用公款案,兩起案件的卷宗有50余冊。特別是史某一案,涉案時間長達13年,史潛逃美國6年有余,許多涉案書證均已滅失,給案件審理帶來諸多困難,兩起案件均涉案事實多,涉嫌罪名多,資金鏈繁瑣,法律關系復雜,且都要在1個半月內審結,工作壓力不言而喻。小張加班加點審閱卷宗,逐一核實并梳理證據,在規(guī)定時限內高質量的審結了案件,在審查許某案時,還發(fā)現并追訴了一宗新罪。
小胡是來自浙江的刑法學碩士,剛獨立辦案就有不俗表現。在辦理一起外籍人員走私毒品案時,他發(fā)現嫌犯王某被抓獲時的扣押物品清單上,還有30張外國銀行的信用卡以及真假護照各一本。但偵查機關的移送審查意見書卻并未涉及該部分事實。
這30張信用卡究竟是真是假?進一步審查后他發(fā)現,30張信用卡的持卡人姓名共有3個,每個姓名都是10張,而且其中一個持卡人姓名與被告人所持有的偽造護照上的姓名相同。經有關方面鑒定后認定,30張信用卡均為含有有效磁條信息的偽造信用卡,然而,面對這一事實,被告人卻堅稱自己并不知情。
面對零口供的被告人,小胡出庭支持公訴時沉著應對,用確鑿證據證明被告人的辯解不能成立,其行為已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這一新罪名。當得知法院完全采納了自己的公訴意見,被告人也沒有提起上訴時,小胡說“那種成就感難以形容!”而其時,刑法修正案(五)規(guī)定剛頒布不到一年,全國適用該條文的判例還寥寥無幾。
全處每一位新人成長的背后,都有各級領導的關懷培養(yǎng),帶教老師的循循善誘。這些大學生、研究生雖已畢業(yè),但進入公訴處后,他們發(fā)現要學的東西更多,也更理解了前輩所說“辦完300個案子以前,不要說自己會辦案子”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在這里,對公正守望又表現為對公訴事業(yè)未來的遠望與關注。
這些年,該處先后獲得共青團中央頒發(fā)的“青年文明號”,最高檢察院授予的集體一等功,日前,又獲全國總工會頒發(fā)的“五一勞動獎狀”,有人說,公訴處已經將榮譽都拿完了??墒?,這些公訴人卻看得更高更遠:榮譽可能拿盡,但守望公正卻任重道遠!
編輯:曹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