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目前我們國家對農民的補貼政策比較多,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糧食直接補貼政策的主要內容都有哪些?
胡靜林:現(xiàn)在國家對“三農”的支持有很多項政策,比如有對農民基礎設施的支持,有對農村醫(yī)療合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支持。我們對種糧的補貼主要有兩大塊:一塊叫做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也就是今天談的問題:除此以外,實際上還有一塊是對良種和農機具補貼。我們現(xiàn)在對種糧農民的收入性補貼主要就是我們所說的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
主持人:今年對農民直接補貼增幅很大,許多朋友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今年種糧農民究竟能夠得到多少直接補貼的實惠呢?也就是他們能拿到手里的錢到底有多少?
胡靜林:今年新增156億元補貼后,農民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加起來共427億元。我們糧食播種面積大概是1億公頃,這樣平均下來我們每667平方米(1畝)地補貼27塊錢,主產省每667平方米平均補貼30塊錢,非主產省每667平方米也能補貼20塊錢。我們是按照播種面積來說的,有的地方每667平方米地種雙季,所以按照實際種糧的耕地面積來算,每667平方米補貼要大于這個數(shù)字,比例也要更高。但是也要解釋一下,因為中國的情況比較復雜,我們農民糧食直補這塊原來是和糧食風險基金關聯(lián)的,由于各地當時的風險基金不太平衡,有的地方農民可能高于這個平均數(shù),有的會低于這個平均數(shù)。
每個農民得的補貼我們可以估算,要按人均計算的話,我們農村是7億多農民,大概人均補貼57元,不過不同地區(qū)會有所差異。
農民朋友:目前中國有近3億農戶,7億多農民,且散落在各地,落實補貼的難度很大。許多朋友想知道有沒有能夠向上反映問題的聯(lián)系方式?比如公布此政策的熱線電話。
胡靜林:各地市都有糧食直補政策咨詢和舉報電話,如果農民朋友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可以直接給我們來電,我們會查處這些事。
農民朋友:請問對種糧農戶種植補貼依據(jù)的標準是什么?如何發(fā)放?
胡靜林:我們現(xiàn)在主要是依據(jù)農民的種糧面積,按照面積來發(fā)放補貼,因為中央對省里實際上還有一個糧食產量的統(tǒng)計。要說今年的話,我們實際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了鼓勵多產糧、多調糧和產好糧,中央對省的分配主要考慮三個因素:第一個是種糧的糧食產量,第二個是糧食商品量,第三個是優(yōu)質糧食的產量。實際上我們對省里主要是按照這幾個因素統(tǒng)一測算的。而到了下面、到了基層,因為你不可能把每戶農民種什么、產多少逐一核實清楚,我們發(fā)放給農民的時候也只能根據(jù)農民種糧的面積發(fā)放,這樣簡便易行。
農民朋友:我是一個種了多年糧食的老農,現(xiàn)在種糧不交稅,國家還給錢,派人把錢送到我們手上,鄉(xiāng)親們很感動,說還是黨的政策好。但是,我們也擔心政策過兩年就沒了,鄉(xiāng)親們想問一問,這個政策今后還有沒有?
胡靜林:這個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也是中央政府對“三農”政策的著力點。如果說這個政策要變的話,也只會越變越好,對農民的補貼也只會越來越多,對農民補貼的方式也只會越來越簡便、科學,變得越來越好。
農民朋友:我是一名基層財政工作人員,請問胡司長一個問題:中央對種糧農民實行補貼政策以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農民的好評。但是,中央財政補貼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糧食生產以及增加農民收入,這兩個目的達到了嗎?
胡靜林:我相信肯定是達到了,增加農民收入剛才我們也算了每個農民平均大概是57元,雖然不多,但是肯定會增加農民的收入,也會彌補因為農資漲價帶來的一些成本的上升。對于增加糧食產量,我相信肯定是有利的。對此中央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不可否認,糧食直補是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這幾年每年糧食播種面積都在增加,糧食產量每年也在增加,2006年達到了4974.5億公斤,這里面也體現(xiàn)了這個政策的作用,當然也是很多政策共同起的作用。
農民朋友:今年農資綜合直補資金翻番,補貼政策是否也會有一些調整完善?
胡靜林:在保持2006年農資綜合直補政策相對穩(wěn)定的前提下,適當調整和完善2007年新增農資綜合直補政策目標,政策重點鼓勵多產糧、多調糧、產好糧,更好地調動各地和農民糧食生產的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2006年120億元農資綜合直補資金仍維持各地補貼基數(shù)不變,2007年新增156億元補貼資金分配,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一)繼續(xù)堅持向糧食主產區(qū)傾斜的同時,進一步向糧食增產快、商品量大、優(yōu)質稻谷產量多的地區(qū)傾斜。今年新增資金分配,繼續(xù)堅持按因素法測算分配資金,資金分配直接與近三年來各地的平均糧食產量、商品量和優(yōu)質稻生產等因素掛鉤,產糧越多、糧食商品量越大、優(yōu)質稻生產越多,得到的補貼就越多。反之,則少。
(二)繼續(xù)促進補貼公平,適當縮小補貼水平的地區(qū)間差距??紤]歷史補貼因素,對現(xiàn)有667平方米平均補貼標準和補貼強度系數(shù)(每50公斤糧食產量所得到的補貼)過低的地區(qū),在新增資金分配上適當傾斜。對補貼水平較低的個別地區(qū),適當提高其補貼標準,適當縮小各地區(qū)之間的補貼差距,進一步促進各地補貼公平,更好地發(fā)揮補貼政策對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下同)發(fā)展糧食生產的激勵作用。
(三)充分考慮今年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變動全年預計對農民種糧可能的增支影響,并適當留有余地。中央財政將全年農資綜合直補資金一次性全部撥付到地方,地方財政部門一次性將補貼發(fā)放到農戶,期間補貼原則上不再隨農資價格變動而變動。
農民朋友:今年農資綜合直補鼓勵“多產糧、多調糧、產好糧”是不是國家向農民兌付補貼時將按照農民糧食產量和銷售量補貼呢?
胡靜林:目前我們對農民兌付補貼主要還是按照面積,但中央財政對地方是按照產量、調出量和優(yōu)質稻谷產量等因素測算分配的,實際上這些政策導向和資金會傳遞到農民身上,農民種糧面積越大、產量越高、賣的糧食越多,得到的補貼也就越多。因為現(xiàn)在糧食市場是放開的,是市場化的,可以賣給不同的糧食企業(yè)或糧商,政府沒有辦法核實,或者說能夠明確地知道農民每戶的產量和賣糧的數(shù)量,雖然面積一樣,但是產量和賣糧量不一樣,這個很難統(tǒng)計,如果真的要做,成本也很高,而且也很難做好。所以現(xiàn)在可行的辦法還是按照種糧面積兌付補貼。但是,我們的政策導向可以傳遞到農民身上。
農民朋友:一些常年在外打工的農民領取補貼很不方便,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胡靜林:我們在2004年的時候向農民補貼主要是發(fā)放現(xiàn)金,這確確實實使得在外地打工的很多農民很不方便,也使我們基層的財政所包括村干部這些發(fā)放補貼的人更加辛苦。隨著我們年內要建設中國農民補貼網,隨著這幾年我們大力推行的一卡通、一折通,我們對每個農民都建立了直補卡或者是存折,包括我們現(xiàn)在很多地方是把錢從國庫里面直接打到農民的賬戶,所以農民在不在家都沒有關系,春節(jié)回家領也可以。所以這個問題將越來越不成為問題了。(策劃:本刊編輯部執(zhí)筆:周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