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里,總有一股粽子的清香,已經(jīng)清爽了十多年。
“五一”長假,帶著十一歲的女兒回天水鄉(xiāng)下的老家,在高樓大廈之間困久了的孩子,就像沖出籠子的小鳥,那種快樂是無法言表的。田間地頭,村舍巷道,到處蹦跳著她歡快的聲音。我忙著幫父親在桃園里疏果,搶著陪母親下廚,說話,還要抽空去拜望一些親戚,就由著她的性子瘋了幾天。僅僅五天時間,女兒已經(jīng)與鄰里的七八個孩子難舍難分了。老家的孩子教會了女兒“跳房子”、“捉迷藏”和“踢毽子”,女兒跟他們玩“成語接龍”、“對數(shù)”。她們除了到處瘋跑,還到地里采野花,甚至爬到樹上折下槐花來喂羊。我很少看到女兒這么高興,雖然黑了許多,可她銀鈴樣的笑聲和花開般的面容,讓我放棄了制訂的作業(yè)計劃。回來一趟不易,讓她玩吧。
臨走的那天早晨,鄰家一個叫丫丫的漂亮女孩進來。一如她這幾天跟女兒玩一樣,靦靦腆腆,悄沒聲息。也不知道她跟女兒嘰咕了些什么,只注意到女兒看著她離去的背影,好一陣子不說話。
女兒手上多了一件麥草桿編的胸墜子,是一只精巧的桃心。外圈是紅色的心狀飾邊,內(nèi)接一個實心的本色正三角形,正中是一只綠色的圓圈,圈內(nèi)鑲著一個鮮紅的星點。桃心被一條粉紅的絲線吊著,自然,純樸。
我說:“接受了別人禮物,就該送人家東西呀”。
“把手鐲給丫丫了。”女兒的回答里帶著幾絲憂傷。我才發(fā)現(xiàn),戴在她手腕上的一副掛著幾只鈴鐺的工藝品鐲子不見了。
出村的路上,女兒不停地回頭張望。母親拉著她叮囑著一些離別的話,她也聽得馬馬虎虎。坐在車上,看著默默不語的女兒,我又一次想起了那些粽子的清香。
一九八八年的端午節(jié),我正在天水市八中補習高考。全班七十四名學生,通過預選,只有大約四十五名同學留在教室里做最后的沖刺,那是一個晴朗的早晨,當我就著開水啃下一塊干饃,最后一個走進教室的時候,指導復習的老師已經(jīng)走到講臺前。我習慣的從包里拿出當堂課的書本,順手把書包塞進桌框里去。就在這時候,我嚇了一跳,因為我的手觸到了一堆溫熱又有點硬角的東西。心跳著,偷偷移出一點來看,是一包粽子。不知道是誰放的。左顧右盼,身邊的十幾個同學都是農(nóng)村來的補習生,別說送我粽子,自己吃沒吃過還兩當呢。端午節(jié)吃粽子,只是聽說而已。老家端午的傳統(tǒng)是系紅手絆子,吃甜醅,烙花饃饃。粽子對我是陌生的。該不是別人放錯了地方吧?那樣的話我就難堪了。懷著不安的心情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強迫自己看著老師,必須抓緊每一節(jié)課,我已經(jīng)沒有退路了??煜抡n的時候,發(fā)現(xiàn)坐在前排靠窗戶的一位女生老往我這邊回頭看。無意間,我們的眼睛碰了一下。就在那短暫的一瞬,我明白了,粽子是她送的,送給我的。可是,她為什么要送我粽子?我跟她幾乎沒說過話呀,只知道她也是城里人。思前想后,尋找我與她的每一次往來,除了記得她的名字,還有她臉紅紅的微笑和干凈素雅的衣著,就連她的聲音也沒聽過幾回。記得我有一篇作文在課堂上讀過,城里的幾個同學拿去看,其中好象有她。再就是在班里的元旦聯(lián)歡會上,我們幾個農(nóng)村來的補習生啥也不會,只能合唱一首《游擊隊之歌》,她似乎在我身邊說:放開唱,挺好的??墒?,她為什么單單送我粽子呢?這僅僅是粽子么?從她看我的那一眼里,我讀懂了她的善良和對一個無助的農(nóng)村同學的關懷。
從此,我記住了這位周姓同學,她是給過我關懷的第一個女同學,我們的名字中間一個字相同。那些日子,我沉浸在溫情的波瀾里,總想給她說幾句感恩的話,一直沒有機會。八只粽子,兩種口味,于我是第一次。在八中的一年,大家都在高考的緊張里忙碌,同學之間很少交流。況且,我們自然扎堆。城里的同學上課即來放學立歸,很少與農(nóng)村來的補習生交往。補習生背負著前途和經(jīng)濟的雙重壓力,也不愿與城里的同學走近。她的粽子,給我添了一份上進的精神,那種清香甘甜的滋味,伴隨我多年。
高考前,我在樓梯上與她相遇,她一如既往的甩著油黑的妹妹頭,亮亮的眼睛,白皙的臉蛋紅撲撲的。未及張口,她已經(jīng)笑著說:“好吃吧?”我“嗯”了一聲,她的臉立刻紅透了,隨即閃亮著眼跑開,留下我一個人發(fā)呆,竟然連一句感激的話都沒有說。
填完志愿的當天夜里,我就搭順路的火車回家了。接著就是麥收,累得把自己都忘了。后來,錄取通知書郵來,我就離開了家鄉(xiāng)。遷戶口的時候,繞道渭河北岸的八中,卻沒有可以打聽她下落的人。再后來,我經(jīng)歷了就業(yè)、戀愛、結(jié)婚以至做了父親,那種清香甘甜的滋味時常在心頭泛起。我在好幾篇小說里描寫善良的女孩子,總要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和一頭油黑的頭發(fā)。我曾寫到:善良的人,難道不該有一個善良的結(jié)果么?
一晃,已近二十年,不知道善良的周同學在哪里?過得可好?
女兒的憂傷很快就會過去,她還不到品嘗思念和珍惜情誼的年齡。我想,再過幾年,十幾年,也許她們再見面,也許不再,不知道女兒會是怎樣的心情?不知道她能否記得今天的這份友情?
我只想告訴女兒,做一個善良的人,就該記住每一次善良的經(jīng)歷,就該珍惜每一份善良的情誼。
那些粽子的清香,時常讓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