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產學研結合的教學的特點和需求,并且總結了當前教材和教學模式中的一些缺點,提出了利于產學研結合的教材編寫模式。該模式通過從多方面改進教材使之適應產學研結合的教育,素質教育以及適應社會需求。
關鍵詞:教材;創(chuàng)新;產學研合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913(2007)14-0080-03
1前言
要實現(xiàn)產學研緊密結合,不僅要加強與企業(yè)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還要通過合理的教材編寫以及相應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學能力,并且在這種培養(yǎng)模式下能夠為學校、企業(yè)和研究單位做出自己的貢獻,在進行學習和鍛煉的同時還能為社會發(fā)揮價值。只有這樣才能給產學研的結合造成更大的動力,企業(yè)和科研院所才更愿意同高校進行產學研的合作。同時高校也可以興辦企業(yè)或者建立組織,進行科技開發(fā),促進科技成果產業(yè)化。產學研結合的教學中,教材的內容應適應產學研特點和需求,因此,應當研究合適的教材的編寫的模式來促進教材對產學研的適應。
2產學研結合的教材編寫模式
目前針對教材編寫的研究也很少,本文從促進產學研結合的目標出發(fā),結合目前一些教材的弊端,對促進產學研結合的教材編寫模式進行如下探討:
(1) 傳授知識與傳授方法并舉。在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下,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顯得更加重要??梢?,要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自學能力和現(xiàn)學現(xiàn)用的能力。不僅在教學中,而且要在編寫教材時注重提供通用的以及針對該學科的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巧。大學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為自學,好的自學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并可激起學生的自學興趣和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樣,好的研究方法可以讓學生在相對獨立和缺乏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取得很好的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成果,減少摸索的時間和代價。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下,相應的教材應當提供良好的自學和創(chuàng)新的方法。從舉例上,要讓學生體驗到利用新的材料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途徑。課后習題也要誘導學生去探索現(xiàn)學現(xiàn)用甚至自己去搜集資料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2) 詳細敘述與方向指導并重。知識是無限的,而教材的篇幅是有限的,學生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如何平衡是教材的編者必須充分考慮的。在當今強調寬口徑教學的背景下,一方面要突出重點,針對具有理論和應用價值的內容進行詳細敘述,另一方面,沒有必要面面俱到,而是應當在教材中指明學科的脈絡、發(fā)展方向和前沿,讓學生自學,在生產實踐和研究中憑借學科的脈絡來尋找和搜索資料。
(3) 學術性與通俗性共存。目前一些教材存在著學術性強,但缺乏通俗性的弊端。在產學研結合的教育模式下,許多時候往往缺乏教師的指導,比如在企業(yè)進行實踐時,因此教材應當通俗易懂。目前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忽視通俗性的原因在于編寫者缺乏對于學生的基礎和學習教材感受的體驗,加上編寫通俗的教材往往被認為缺乏學術性,而且要通俗表達教學內容存在困難。通俗性的實現(xiàn)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在編寫教材時,考慮讀者的基礎,盡量對于專業(yè)術語給予解釋;第二,不要采用模糊不清的表述,要把問題寫清楚,對于可能存在歧義的表述,通過各種方式消除歧義;第三,盡量少用抽象空洞的表述,同時配備通俗易懂的實例或者圖表;第四,對于難理解的問題,用形象的例子或者比擬來啟發(fā)思維;第五,在描述問題時避免跨度太大,造成理解上的困難。
當然教材同時也要不失學術性,這樣可以適應高層次的讀者,同時也能夠在表述上更加嚴謹,采用數學或者形式化的描述也更能促進其應用。
(4) 增強教材的實用性。大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并且在工作實踐中受益,因此教材的實用性也顯得非常重要。目前一些教材內容偏向空洞化和學術化,沒有考慮到學生今后在工作中的實際需求。要增強教材的實用性,編者應當深入實際工作,了解工作中的知識需求。
(5) 合理設計排版布局。為了保證對于不同讀者和學生的適用性,應重視教材的編排,以不同的字體和樣式來編排適用于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讀者。比如對產學研方面的知識,分別采用不同的字體,這樣可以讓學生關注自己所需要的那一部分。
(6) 充分接受學生的反饋意見。教材的編寫者和學生處于不同的層次,往往會忽視學生的感受,比如有些地方缺乏通俗性,有些地方跳躍太大。此外編寫者還會忽視一些必要的基礎知識介紹,從理論到實踐轉換過程中存在的門檻和必須交待的細節(jié)。
(7) 重視對創(chuàng)新能力激勵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需要啟發(fā)和提醒,可以在教材的適當位置(比如某些內容還有很大創(chuàng)新空間時)預留讀者自己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空位,并且用文字標示出來提醒讀者。在描述具有啟發(fā)意義的創(chuàng)新內容時,對于相關內容的重大創(chuàng)新給予點評來啟發(fā)讀者進行創(chuàng)新。還應當在章節(jié)的末尾或者適當位置預留空間讓讀者自由表達思想,如可以容納新思想、新假想、半發(fā)明(存在部分難關和技術障礙)、新思路、小竅門、簡短經驗教訓、未被證實或未完全證實的想法、簡潔但是有用的想法,還預留空間讓讀者可以評閱、提出自己的困難與添加自己觀點、建議、改進意見,這樣的提示有利于讀者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養(yǎng)成自己思維的習慣,也利于教師或者作者將這些學生評閱和觀點加以整理,以便于修改完善教材,了解學生情況,集中眾人智慧,總結新思想和新版教材改進方案。
(8) 教材編寫人員的合理搭配。產學研相結合的教材比一般教材的要求更高,目前我國的教材大多是搞理論的學者編寫,但是產學研三者是有區(qū)別的。要編寫好一部產學研結合的教材,需要產學研方面的人才齊備,并通過討論與協(xié)商把產學研三者緊密結合起來,避免教材的學院化,也避免教材一味實用卻缺乏理論深度。這樣教材還可以對生產實踐和科研過程中的具體細節(jié)以及摸索的過程等進行描述,讓學生對實踐和科研工作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9) 多種媒體結合的內容提供方式。生產和科研過程中,許多內容用文字方式記錄并不能很好描述和傳遞信息。一些教材配備了光盤和磁帶,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可以通過網絡提供資源。生產和科研過程中的許多內容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文件形式加以提供。另外一些教學和仿真軟件也可以提供很好的教學。
(10) 合理地設計習題。教材的習題也要考慮激發(fā)、提高或者檢驗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除了傳統(tǒng)的答案相對固定的習題外,還應當有答案開放,促進思維發(fā)散的習題,讓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去創(chuàng)新。提高自學能力則可以在練習題中引入新的知識和資料,讓學生現(xiàn)學現(xiàn)用,這種能力在參加工作后是非常重要的。還應當在習題中增加在局限的現(xiàn)實條件中如何去做好某些工作的題目,這樣學生不至于高分低能。
(11) 教材內容應當面向就業(yè)和社會需求。從產學研教學的目的來看,是要讓學生更加近距離地面對今后工作崗位,而且產學研實際本身就是面向社會,可以為社會提供產品和科研成果,因此面向社會市場需求和就業(yè)崗位顯得很有必要。產學研教學面向社會需求和就業(yè)崗位時,不僅教學成本可以減少,比如借用企業(yè)和科研單位的資源等,還可以產生經濟效益,并可以讓學生兼職來減輕家庭負擔??梢姡斜匾ㄟ^就業(yè)單位、人力資源市場調查以及具有實踐工作經歷的人員和畢業(yè)生反饋信息來調查教材的內容和重點。同時在教材中增加一些實際工作中常見的和重要的問題,這樣讓學生大腦中的概念和現(xiàn)實中的實物對應起來。這樣還可以對學生今后就業(yè)有所幫助,也可以增強學校、學生和就業(yè)單位的聯(lián)系,促進產學研的結合。
Exploration of the Mode of Compiling Teaching Material under the University-Industry-Science Partnership
WANG Yong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ntrol,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Guang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under the University-Industry-Science partnership, summarizes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ode and brings out the mode of compiling teaching material that is propitious to the University-Industry-Science partnership. The mode makes the teaching material to be seasoned with the University-Industry-Science partnership, the literacy education and social needs by ameliorating teaching material from various aspects.
Keywords: teaching material; innovative; University- Industry-Science partnership; teaching
參考文獻:
[1] 王勇. 考研論平衡[J]. 中國研究生, 2004,(3).
[2] 王勇. 開辟中國第四產業(yè)—創(chuàng)新產業(yè)[J]. 科技和產業(yè),2004,4,(8).
[3] 龔春紅.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踐研究[J]. 中國科技信息, 2006,(2).
[4] 王勇. 信息安全學科發(fā)展若干建議[J]. 信息網絡安全,2005,(3):55-56.
[5] 王吉芳,崔新紅. 科技人才及其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 江西教育科研,2005,(6).
[6] 謝開勇,趙邦友,張禮達,王曉章. 論高校產學研及其運行機制.科學學研究[J]. 2002,(4):423-427.
[7] 郭鏡明,徐建平,朱曉平,蔣鳳瑛. 建設國家精品課程“高等數學”的新進展[J]. 中國大學教學, 2005,(5).
[8] 劉莉,張愛文. 強化遠程特色推進教材建設-第六次“中國遠程教育學術圓桌”綜述[J]. 遠程教育, 2005,(5).
作者簡介:
王勇(1977-),男,湖北天門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信息安全,密碼學、量子信息技術、經濟與管理。
電話:13978357217
E-mail:wang197733yong@sohu.comhellowy@126.com
通信地址:廣西省 桂林市 七星區(qū) 金雞路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計算機與控制學院 王勇
郵編:541004
本文得到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教改項目資助,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研究編號JG200604
本文得到北京工業(yè)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資助,網絡信息安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關鍵問題研究,課題編號:2007-B-119